银川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 唐太宗灵州勒石会百王

唐朝建国后,由于东突厥的连年进扰,西北边境人民深受其害。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突厥首领颉利可汗领兵5万余骑南侵,分遣数千骑侵掠原州、灵州等地。由此,贺兰山下,黄河两岸,当时宁夏境内的原州、灵州一带,成了唐军与突厥血战的沙场。

贞观三年(629)九月,唐太宗委任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统兵十多万,兵分六路从今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出发,出击正在今宁夏骚扰的东突厥部,大破突厥兵。十二月,突利可汗首先归附唐廷,亲至长安觐见唐太宗。次年正月,李靖亲率三千精骑奔袭突厥部,连战皆胜,生俘颉利可汗及其众十万余,大获全胜。突厥部有的归唐,有的投奔薛延陀部,东突厥遂灭。

唐军进攻东突厥部时,由东突厥分裂出的薛延陀、回纥、同罗、仆固、契苾等部族,皆归顺臣附于唐,其中薛延陀部最强。贞观十九年(645),薛延陀乘唐军主力出征高句丽之机,领兵大举南下,进入河套地区。贞观二十年(646),唐太宗诏令江夏王李道宗、右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等,在回纥各部首领的密切配合下,分数路出击薛延陀。唐代诗人王维及卢如弼曾写有“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夜半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等著名诗句,生动地反映了当年鏖战的壮烈场面。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太宗又命李为统帅,总领各路人马对薛延陀部发动总攻,在贺兰山北大败薛延陀部,取得了这次战争的彻底胜利,威镇北疆。

在这次归降唐王室的少数民族部族中,最主要的是回纥。回纥(hé)亦作回鹘(hú),原和突厥属同一种族。回纥喜乘高轮车,故北魏时称为高车族,后渐分化为回纥、铁勒等部族。回纥时有九个部落,号为九姓回纥,有兵五万,人口十万,活动于娑陵河(今内蒙古色楞格河)一带。薛延陀部反叛唐王朝,但回纥部不跟随其反唐,和唐军联合一起灭掉薛延陀。于是,回纥越过贺兰山,进入黄河流域,占据原为薛延陀部所占有的今宁夏平原一带地区,并纷纷派遣使者朝贡唐朝,要求“归命天子,乞置汉官”,愿意臣服唐王朝,尊唐王为“天可汗”。“可汗”是当时这些部族对首领的称呼,“天可汗”就是各部族共同的、至高无上、神圣的可汗。这些部族还提出,请求唐王朝派遣汉族官吏去管理他们,以表示他们归附大唐的诚心。唐太宗为了安抚这些北方部族,慨然应允,并诏令各部遣使到灵州会盟,李世民还亲自到灵州接受其归降。

同年八月十日,唐太宗离开长安,于九月十五日抵达灵州,受到了回纥、铁勒诸部族使节数千人的隆重欢迎。唐太宗为各部族使节的真诚愿望所感动,当场挥毫写下“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并勒之以石,记载唐太宗会见诸部、民族和好的盛况。

自唐太宗灵州勒石后,西北地区突厥、回纥、铁勒等部族侵扰隋唐边境数十年的问题得以解决。突厥、回纥、铁勒等部族之间,各部族与唐王朝之间的关系日益融洽。宁夏以及今银川地区出现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人民休养生息。至唐高宗和武则天时,宁夏地区广设马牧监,灵州、陇右、金城、平凉、天水等地的牧监,多达48所,置八使以管其事。牧马数量由贞观年间的0.3万匹增至70.6万匹。当时可以用一缣(jiān,一束细绢)易壮马一匹。又募民屯田以耕种,数年之间,积谷数百万,军粮丰足,“不烦和籴(dí)之费,无复转输之艰”。进入了农牧业发展的繁荣阶段。唐太宗灵州会盟,对稳定唐代边疆、巩固西北国防、维护民族团结、开辟“贞观盛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