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与家庭:人口发展新形势下的考察(21世纪人口学研究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走向城市化的中国人口原载《人口与经济》2012年第6期,第1~7页。

顾宝昌 茅倬彦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态势越来越受到关注(黄荣清,2007;李立行,2010;王桂新,2010)。应该说,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态势是和人口全局的变化分不开的。中国人口在过去的60年间经历了相当剧烈而曲折的变动过程。如图2-1所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和平时期的到来、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首先开始下降。在死亡率下降而出生率仍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率和增长量都逐渐升高,这就形成了所谓“人口形势严峻”的局面。当我们不能用提高死亡率和推动向外移民来放缓人口增长的情况下,唯一的应对方式就是通过大力开展计划生育,降低每个家庭(妇女)的生育水平来避免人口的过快增长。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开展了计划生育,特别是实行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号召“晚、稀、少”,育龄妇女在短短的10年间从平均生育6个左右孩子减少到不到3个孩子,几乎下降了一半(见图2-2)。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我国的人口也从过去的“低死亡率、高出生率、高增长率”转入“低死亡率、低出生率、低增长率”的局面。这标志着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图2-2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1950~2008

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口现象:一方面,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越来越慢;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却越来越快。图2 -3表示每两次人口普查之间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2011)。1953年到1964年为1.61%, 1964年到1982年(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生育率下降了一半)上升到2.09%。但此后就一路下滑到1990年的1.48%、2000年的1.07%、2010年的0.57%。2000 ~2010年,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几近于美国的人口增长速度(0.6%)。图2-4表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比重(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2011)。从1953年的13.26%到1982年的20.91%,在近30年间城镇人口比重仅提高了约7个百分点。而在1982年以后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到2010年达到49.68%,即以近乎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急剧上升。人口增长速度的不断放缓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关于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的研究在考察人口形势中的重要性具有前所未有的意义。本章将从三个方面就“走向城市化的中国人口”展开讨论:①人口流动主导人口形势;②积极迎接人口城市化的到来;③从“城市体系”看城市规模。

图2-1 中国人口变动态势:1949~2009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

图2-3 中国历次普查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964~201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1a)。

图2-4 中国历次普查城镇人口比重:1953~2010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