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研读与使用说明
仓储研究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源于资料的发掘。相比传统士人而言,民国学人发掘和总结传统仓储的经验主要得益于对历代正史、政书等文献资料的发掘。1980年代以来,中外仓储研究的巨大进步受益于两类资料的整理:一是地方志资料的出版;二是清代档案,如仓储类档案。星斌夫、陈春声等人研究的重要基石是丰富的地方志资料,而魏丕信、王国斌、邓海伦等人的研究则依据清代档案。值得欣喜的是,明清地方志资料仍在大规模地陆续出版,清代仓储档案也在整理出版之中,继续推进清代仓储研究显然恰逢其时。
更重要的是,日本学者夫马进所提及的类似征信录性质的仓案资料也开始得到有效利用,使得仓储研究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本书重点使用的史料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清代灾赈档中的仓储档案。依托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李文海先生等主持的“清代灾荒研究”课题组将有关清代灾荒档案约4万余件悉数整理。笔者有幸对此进行选择性阅读,特别是清代仓储的实践层面关注较多。书中有关清代仓储政策的演变、各省仓储实践等经验性判断都是在大量档案阅读的基础上所做的论断,尤其是江南区域仓储实践与其他区域的仓储实践。
二是江南地方志。笔者集中梳理江苏、安徽、浙江3省明清方志中有关仓储的资料,讨论特定区域中仓储实践的具体形态,如道光年间丰备义仓在江南的实施,江南地区仓储经营的不同类型与内在机制,都得益于方志资料。
三是仓案、仓储征信录。晚清以来,江南地方诞生了一批仓储征信录,成为本书的核心资料。日本学者夫马进的重要著作《中国善堂善会史研究》就是利用江南地方征信录资料中有关善堂善会资料的成功之作。夫马进特意在附录中专门谈到征信录的价值和使用指南。从笔者所接触的来看,一大批晚清仓储征信录资料尚未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事实上,仓储征信录对于仓储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其记载仓储工作之详细,记录仓储运营之延续,远非从地方志和档案中发现的史料所能比拟。丰备义仓、华娄义仓、南汇县仓、丰济仓等相关征信录都是拥有持续几十年乃至百多年的详细仓储资料,它们为研究者了解晚清江南社会经济变迁的一个重要侧面提供了无比珍贵的详细史料。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江南仓储个案研究的苏州长元吴丰备义仓,本研究所依托的资料为该仓编纂的一套完整的仓储征信录,记载丰备义仓自同治初年至民国时期的详细情况,先后共有《长元吴丰备义仓全案》《长元吴丰备义仓全案续编》《长元吴丰备义仓全案三续编》《长元吴丰备义仓全案四续编》四套连续的征信录,多达28册,字数则为120余万字。目前使用这套资料的学者不多,国外学者主要有日本学者星斌夫、山名弘史,而国内则有黄鸿山,他们大多关注丰备义仓作为特殊义仓在社会保障层面的意义。以该仓详尽而珍贵的个案资料,透视仓储的内在运行,成为本书的特殊视角所在。2010年,李文海先生等人主持出版的《中国荒政书集成》收录了众多的仓案资料,丰备义仓的这套资料就在其中。
此外,涉及仓储管理绅士的诸多个人文献,江南地区众多的碑刻、文集、家谱、日记等史料对于了解江南区域仓储运作多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