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决策参考(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文化中心建设应注重吸纳地方文化

下面再谈谈地方文化对文化中心的作用。在建设国家文化中心时,不能只关注、只强调国家文化中心对全国各地文化发展的风向标和引领作用,不能夜郎自大,要十分关注各地文化发展对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积极作用。历史地、实事求是地看,在文化领域,北京文化并不是全面和处处起风向标和引领作用,全国各地的文化在有些方面、在有些时候,也起过风向标和引领作用,也对北京文化的发展有过积极影响。

从文化的发展规律来看,一个时代的文化是多元的有机统一体,一个时代的文化既是多元的,又是互动的。文化发展的动力在于多元和互动,它的阻力则是单一和封闭。俄罗斯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化学家巴赫金就倡导这种多元互动的整体文化观。他特别提出,在文化转型期,一个时代的新文化的形成,必须得到民间文化的支持。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文化,如莎士比亚、拉伯雷等人的文学创作,就得到了民间笑文化、诙谐文化的支持,因为后者所弘扬的平等对话精神和更新交替精神,是与中世纪的封建观念相对抗,而与文艺复兴的精神相一致的。钟敬文先生也讲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中层文化(市民文化)和下层文化(民俗文化)的弘扬,比如提倡白话文、赞扬口承文学、肯定优秀通俗小说等,从根本上讲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所体现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精神,是同五四新文化运动精神完全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同民间文化对文艺复兴的支持一样,“五四”弘扬传统的中、下层文化也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强大支持。

历史地看,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多个时期,特别是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我们既要看到北京文化的风向标和引领作用,也要看到地方文化对作为中心的北京文化的积极影响和强大支持。新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转型期,在这个时期可以看到许多重大的社会变革。重大社会变革并不都是从中心启动的,而是起于地方。新时期中国经济的重大变革不是始于北京,而是起于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起于广东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文化变革的情况也是如此。当年北京固然出现了一些体现文学新观念的小说,如《班主任》《受戒》《爱是不能忘记的》等,但地方文化对中心也有很明显的促进和冲击,例如,流行歌曲、摇滚乐来自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朦胧诗的讨论、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来自福建等。从思想观念来看,广东、福建沿海一带所具有的传统的开放、拼搏精神,对北京的传统观念也有很大的冲击。北京人以前把临街的店面租给外地人去经营,去挣大钱,而自己只靠收有限的房租过清闲日子,后来也懂得由自己来经营,来挣钱。

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得很快,文化也发展得很快,但经济理论研究、文化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得不了诺贝尔奖。理论研究的滞后,理论研究没有重大的突破,反过来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既要落到实处,有种种具体的举措,也要高度重视文化理论研究,在这方面下大功夫,争取有所进展、有所突破。这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但很值得去做。我们虽然不求立刻有什么重大建树,但期望通过理论研究能对文化中心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