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决裂:弱国退出同盟之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同盟形成理论演进及对同盟解体研究的启示

在进行同盟解体理论构建之前,在本章中我将首先考察与同盟解体相关的同盟形成的研究,并希望从同盟形成研究历程中获得对同盟解体理论构建的启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关同盟形成(alliance formation)的理论研究一直是同盟理论研究中的主流,与同盟解体相比,同盟形成吸引了学者的大部分注意力。在同盟形成理论中,过去几十年中主要有两大发展。一是在研究“为什么形成同盟”这个问题上,存在从“势力均衡理论”到“威胁均衡理论”再到“利益均衡理论”的理论演进;二是“势力均衡理论”、“威胁均衡理论”以及“利益均衡理论”各自内部的理论深化。还有一个有待确认的进展是从研究“为什么形成同盟”到研究“和谁形成同盟”的理论发展,即研究盟友的选择(alliance choice)问题。针对同盟形成理论,目前国内学者并没有专门予以详细论述和批评,特别是已有成果忽略了对各个理论内部的理论深化的考察。目前国内基本依据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范式梳理同盟政治理论的回顾文章有于铁军《同盟政治中的同盟理论:进展与争论》,《欧洲》1999年第5期,第14~25页;孙德刚《国际安全之联盟理论探析》,《欧洲研究》2004年第4期,第39~53页。依据问题进行全面回顾的有曹金绪《同盟政治理论的新发展》,《国际政治科学》2011年第4期,第70~107页。以上三篇文章对同盟理论回顾内容略显泛泛,而不够深入。以下首先批评介绍势力均衡理论及其发展;其次,介绍威胁均衡理论及其批评和最新发展;再次,介绍利益均衡理论及其批评和最新发展;国外也有学者从势力均衡、威胁均衡和利益均衡角度进行了同盟理论评估,见Thomas Gangale, “Alliance Theory: Balancing, Bandwagoning, and Détente”,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San Diego, California, 25 March 2004, http://www.ops-alaska.com/ir/Alliance_Theory.htm;国内学者从单位层次阐述大国制衡行为时也论及三种制衡模式,参见刘丰《大国制衡行为:争论与进展》,《外交评论》2010年第1期,第111~125页,当然制衡虽然与同盟议题相关,但制衡不等于结盟。最后,按照拉卡托斯的理论演进判断标准以及“奥卡姆剃刀”原则,对有关理论进展进行评估,简述盟友选择有关论述,并提出同盟形成理论对同盟解体理论构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