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实现东北亚地区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要想有效降低油气运输及交易成本,就必须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因此,在东北亚地区建设跨境油气基础设施以及这些设施互联互通是促进东北亚区域性天然气交易市场形成的重要前提,同时也必须继续建设和完善中国国内的天然气管道和LNG储运设施,并扩大油气勘探和开发,进行贸易模式创新。
最近几年来,中国非常重视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已经为实现亚太地区天然气期货市场的库存和交割奠定了比较好的硬件基础。中国已经拥有10万公里以上的输气主干管网,在陆地部分已经具备西北、东北和西南三个重要的管道天然气进口来源。同时,中国沿海各港口LNG接收站的投资增长显著,接收能力也快速提升。
应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地区各国跨境天然气输送管网的建设,从各国政府层面到国有企业、民间企业,在统一设计规划的前提下,注重市场作用效益优先,实现多种方式合作开展输气管线及LNG设施建设和共享。
1.俄罗斯能源出口向东发展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中、日、韩、俄、蒙等国家的有关组织曾经提出建设东北亚天然气管网的设想,并初步描画了俄中、俄蒙中、俄中韩、俄日等多条管道路径的蓝图。随着东亚各国对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作为天然气供给国的俄罗斯迫于经济制裁和国际环境压力,逐步开始实施能源出口向东发展的政策,中国与俄罗斯在石油和天然气贸易方面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东北亚地区以中、俄、韩为主要构成的管网建设已拥有现实基础。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能源产业获得了快速且大规模的发展,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这已经成为俄罗斯确保其在东北亚的战略地位、稳定天然气出口和保证国内经济稳定发展、提振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目前,俄罗斯已经出台了有关2030年前俄罗斯东部经济和能源战略发展的政策文件,其中包括《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东部天然气规划》《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西伯利亚2020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030年前东西伯利亚和远东能源综合体发展战略》《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炼油能力发展计划》等。这些文件都对俄罗斯与中国、日本、韩国和其他东北亚国家加强能源资源供应合作的政策意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这些政策目标若想实现,俄罗斯必须加强与东北亚主要国家中国、日本、韩国的互利合作。
2014年5月,历经20年的漫长谈判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于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将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在未来30年内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有媒体报道说,这份合同直到普京总统离开中国前的最后一刻才敲定,个中困难与博弈可见一斑。该合同的签署成为重新勾画东北亚能源合作格局以及世界天然气市场格局的重要里程碑。2014年9月初,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了在雅库茨克举行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境内段“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开工仪式。
在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后,下一步是如何推进韩国、日本与中俄天然气管道的衔接问题。但是,由于韩国和日本与中俄没有陆地接壤,加上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因此管道衔接迟迟未有显著进展。
2.俄韩天然气合作
以俄罗斯和韩国的天然气管道建设为例,尽管两国就建设输气管线进行了长时间且深入的双边谈判,但韩国由于受本国消费体量限制而进口气量有限,其在与俄的能源外交中并未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谈判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海舟在《对开展中俄韩天然气合作的战略思考》一文中披露,其实俄韩曾经讨论过两种从符拉迪沃斯托克修建管道向韩国供气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直接修建海底管道到韩国,但可行性微乎其微,原因在于,其一是项目的经济性问题;其二是进口国单一。第二种方案是通过陆路修建过境朝鲜的管道向韩国供气,其路径是最为便捷的通道。但实施该项目存在不少现实障碍:一是朝韩之间的关系紧张,韩国并不太希望管道过境朝鲜;二是来自美日的反对,美日不愿意看到朝鲜半岛局势正常化,限制朝鲜参与地区经济合作,同时也担心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上升。现实中围绕该项目的工作已经搁浅。
3.中俄韩天然气合作
根据海舟的论文可以总结出,中俄韩天然气合作有以下两种可能性模式。
第一种模式:俄罗斯将天然气过境中国后再销售给韩国,即俄与韩签署天然气购销合同,俄中韩签署管道过境中国的协议。事实上,中俄签署东线管道供气购销合同后,俄向中国供气的价格已经敲定,俄韩今后确定的天然气价格对中俄天然气合作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是这一模式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近年来,俄罗斯推崇的天然气出口策略是尽量避开过境国直接向目标市场供气,而过境中国向韩国供气增加了第三国,这是俄罗斯所不愿意接受的。
第二种模式:俄罗斯将天然气销售给中国,中国修建管道后将天然气销售给韩国。这一模式的优点是俄方只负责在中俄边境交气,不负责过境管道建设,其对增加过境国的顾虑可以消除。对于俄罗斯而言,这一模式的不利因素是俄无法利用天然气在东北亚地区施展能源外交,天然气只能作为普通商品销售,失去了其政治属性。但是总体上看,这一模式的经济性更强,阻力相对较小,是相对可行的方案。
4.俄日天然气合作
在俄日天然气管道建设方面,2014年9月,俄日曾提出建设一条连接俄罗斯萨哈林与日本北海道的天然气管道。俄日双方至今并未签订实质性的天然气合作协议。由于俄日之间存在领土争端,且乌克兰危机后,日本追随欧美对俄进行制裁,因此俄日天然气管道建设近期难以取得有效进展。未来俄日之间的管道天然气贸易可能通过两国间的跨境天然气管道输送,也可能通过中国修建海上管道输送。
总体上看,韩国和日本与中俄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存在多种模式,最终采取哪种模式还存在诸多的变数。各国目前尽管对天然气管道的具体走向和过境地点存在分歧,但总体而言,对于在东北亚地区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实现管网的互联互通已经成为共识。不论采取哪种模式,俄罗斯扩大向东北亚出口天然气、进一步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市场份额、增加天然气出口收入等目标的实现都将得到保障,同时也必将推动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包括萨哈林)地区天然气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俄罗斯现有管道基础设施的管输效率和经济效益,并带动俄远东地区和俄罗斯全国的经济发展,这些都符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