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评价体系分析框架

绿色发展的类似概念较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两型”社会、低碳发展、循环经济等从不同层面上都体现了绿色发展的概念。近年来,国内学界针对绿色发展或类似概念的评价体系方面的报道较多,从指标体系的设计层次上,大多都将区域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分解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和制度系统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只是研究中的具体提法有所区别,如有的研究使用“竞争力提升”代表经济绿色度和科技创新的支持[1],或将绿色经济进一步分解为生产体系和生活体系[2],而有的评价体系中特别突出了技术发展的作用[3];从指数表征侧重点上,可以分为侧重绿色增长理论的测度指数[4],侧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测度指数[5],侧重资源能源持续利用的测度指数[6],以及侧重生活质量的测度指数[7];从指数评价方法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法依然是使用最多的评价方法,此外,数据包络分析[8]、生态足迹法[9][10]、能值法[11]、人工神经网络[12]、熵值法[13]、网络层次模型[14]等多种系统分析方法的复合应用也得到学者的青睐[15]

由北京师范大学为主推出的《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2010~2016)[16]自2010年以来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全面评估全国及各省市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水平,属目前国内学界中较有影响的连续性成果。《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将绿色发展指数分成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和政府政策支持度3个维度,分别反映经济增长中的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与环境治理水平、政府对绿色发展的投入支持和管理治理水平等,对本报告中指标体系的设计有较强的参考意义。《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的编写者进一步将该报告的思想运用到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更宏观层次的绿色指数的测算[17]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构成和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多种因素和环境系统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绿色发展系统。根据对绿色发展理念和内涵的理解,考虑到长江经济带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资源环境禀赋特征,本研究报告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分析框架,该框架由绿色增长度、绿色承载力和绿色保障力三个方面组成。

1.绿色增长度

绿色发展反对以牺牲资源环境和社会福利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提倡绿色经济和绿色增长。经济繁荣稳定、人民生活富裕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最基本标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既要体现经济、收入、福利的稳定增长,更要有推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关注影响绿色增长的各类经济要素的成长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1)结构优化

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绿色增长模式本质上包含着对资源环境的尊重与保护,强调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利用绿色、环保、集约、低碳的先进模式与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的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失;同时,推动新兴绿色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能够有效实现产业结构的绿色重组,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撑。

图2-1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分析框架

(2)创新驱动

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关键,也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科技创新通过技术进步、科技成果产出、高技术产业发展,扩展了绿色发展的能力,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包含产品、技术、商业模式、体制机制创新在内的全面创新的作用,形成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创新形成促进经济高效、稳定增长的动力机制,摆脱经济对高资源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产业的依赖,促进绿色发展。

(3)开放协调

建设开放型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东西双向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与依托亚欧大陆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接,构建了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伴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起步,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将由目前的“沿海一竖”转变为“T”形结构,内陆开发开放将全面提速。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必须做好战略统筹与协调。进一步加强长江经济带东部、中部、西部的交流与合作,贯通黄金水道的上、中、下游,使各个省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让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发展水平更加接近,区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绿色承载力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既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也要不断提高绿色承载力。水资源是长江重要的自然资源,长江经济带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995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5%。因此,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必须重点关注以承载能力为核心的水资源问题。

(1)水资源利用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水资源的消耗量非常巨大。如何支撑和保障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用水需求,需要全面统筹,做好长江经济带全流域水资源总量控制和水量分配。从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实施以水定城和以水定产、严格水资源保护三个方面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确立水资源利用上线,实现江湖和谐、人水和谐。加强水功能区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人水关系。

(2)水生态治理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难堪重负,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刻不容缓。推进长江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建立水环境质量底线管理制度,坚持点源、面源和流动源综合防治策略,突出抓好良好水体保护和严重污染水体治理,强化总磷污染控制,切实维护和改善长江水质。要把治江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从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入手,协调解决水灾害防治、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加快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3.绿色保障力

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需要面对利益冲突的挑战和困惑,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绿色投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长江绿色生态走廊。

(1)绿色投入

绿色投入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将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优先保证重大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项目资金,逐步增加节能环保建设经费,增加节能环保支出占GDP的比例和水利环境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加强环保人才队伍建设。同时,统一设计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使环保财政投入的效果进一步提升,提高绿色保障力,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2)绿色生活

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破坏自然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让长江经济带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