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结
本次问卷调查详细询问了被调查民族地区受访者在经济就业、民族文化、生态移民与退耕还林、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公共服务与政府工作,以及社会安全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基本观点、基本态度和意见建议。
在民族政策方面,被调查民族地区受访者对生育政策、高考加分政策、民族特殊优惠政策及扶贫政策,以及政府落实民族政策的工作效果等方面的观点如下。
(1)受访者对生育政策的态度:对既有计划生育政策总体满意,但希望更为一致、自主的生育政策。
(2)受访者对高考加分政策的态度:对民族地区和针对少数民族的高考加分政策感到满意,并希望在城市地区继续保留这一政策。
(3)受访者对民族特殊优惠政策和民族地区扶贫政策的看法:对民族特殊优惠政策比较满意,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和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类扶贫政策知晓度较高,对培训类和发展类扶贫政策知晓度相对较低;对具体扶贫政策满意度较高,尤其是两免一补政策、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 道路\通信网络)、电力设施建设工程、教育扶贫工程、资助儿童入学和扫盲教育项目等五项扶贫政策。
(4)受访者对政府落实民族政策的工作效果评价:被调查民族地区受访者对当地政府在提供义务教育、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为群众提供社会保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好评比例较高,但对政府自身工作方式如依法和执法方面、干部选拔、反腐倡廉,以及政府在扩大就业和保障中低收入者方面评价相对较低。
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方面,被调查地区受访者认为当前我国民族意识发展趋势主要为既认同本民族也认同中华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较高;被调查地区少数民族受访者在涉及国家认同时,大部分受访者将中国人身份排在第一位,本民族身份排在第二位,另有一部分认为中国人和本民族身份同等重要,很少有人将本民族身份排在第一位,将中国人身份排在第二位。
在族际交往方面,被调查地区受访者的意愿和行为分述如下。
(1)受访者的民族交往意愿与行为:在交往意愿方面,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远近有别:大部分受访者都很愿意与其他民族受访者聊天、成为邻居、一起工作、成为亲密朋友;但在结为亲家方面意愿骤降。西南被调查地区受访者交往意愿强于西北被调查地区受访者;学历越高,越愿意与其他民族受访者聊天、成为邻居、工作、交友,但学历越高,越不愿意与其他居民结为亲家。新疆被调查地区受访者交往意愿低于其他各省被调查地区受访者;在具体交往行为方面,大部分受访者都有少数民族朋友,但西北被调查地区尤其是新疆、青海和内蒙古受访者拥有少数民族朋友的比例较低;学历越高,交往圈子越广,认识的少数民族朋友越多。
(2)民族身份没有给少数民族受访者带来不便,我国少数民族在日常交往工作和生活中因少数民族身份存在不便的情况并不多见。
(3)当地受访者对外来人员的态度:大部分受访者欢迎外来人员,西南被调查地区受访者相比西北被调查地区受访者更欢迎外来人员,新疆、甘肃和内蒙古被调查地区受访者欢迎外来人员的比例低于其他省份被调查地区受访者;受访者不欢迎外来人员的原因主要是:“他们破坏了当地的资源等自然环境”、“他们破坏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他们赚走了当地人的钱,但对当地没有贡献”、“他们到来后本地人的就业机会减少”。
对不同时期民族关系的判断方面:总体而言,各民族受访者对当前我国各民族间关系持肯定态度,对我国不同时期民族关系的好评随时期推移呈增加趋势;并且,被调查地区受访者对于不同时期当地各民族间关系的评价好于对全国范围内不同时期民族间关系的评价。
从以上分析可见,针对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未来要走的路还较长,基本教育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扶贫政策初见成效,但在移民搬迁、牧区扶贫、技术推广和扶贫培训方面未来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2014年9月份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未来要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城镇化和生态建设,不断释放民族地区发展潜力。打好扶贫攻坚战……要创新思路和机制,把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结合起来,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提高扶贫效能。未来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应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结合民族地区居民的意愿和现状,有针对性地逐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