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的繁荣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或许是突如其来的房地产热,投机者像买卖股票一样疯狂地买卖房屋,并在短期内获取2~3倍的利润;或许泡沫在新经济时代来临之后就开始孕育了: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出现让人们把安身立命的储蓄搬到华尔街的股市上来了。
政客和决策者不但不阻止这种短期暴富的“阴谋”,反而鼓励这样的行为。即使像美国总统这样的领袖都坚信不应该干预经济,美联储对投机潮同样也没什么作为。这样,在经济的高速增长、新型金融机构的涌现、无知的投资者对复杂证券的狂热购买,以及机构对债权人资金的滥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金融创新和金融大爆炸就出现了。
然后,繁荣逐渐演变为资产泡沫。从巨无霸的银行到普通的投资者,每个人都将其杠杆率放到最大,怀着雄心壮志去赌资产价格会一路上行。许多经济学家都坚持着这样一个信条:市场永远都是正确的,最好的政策是不干预市场。当然,也有很多人提醒过这会导致市场崩溃,但是他们最终要么被嘲讽,要么被忽视。
随后,金融危机突袭,破产潮笼罩着整个华尔街,那些曾经备受尊敬的金融机构在债主们的质疑声中摇摇欲坠。在金融风暴短暂平息期间,一些人声称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但事实是危机愈发严重。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尽管包括高盛在内的一些投资银行得以幸存,但大量具有传奇色彩的公司瞬间轰然倒塌。它们的信贷资产大量蒸发,金融体系中最主要的存贷款业务大规模收缩,最终不得不等着其他更加卓越的公司去重组它们的债务。
与此同时,股票市场崩盘,抵押品被暂停赎回,大量公司破产,消费骤减。随着大量庞氏骗局被揭露,人们发现金融行业存在大量的勾结和欺诈行为。随后,美国的危机逐渐扩散到全球,其他国家的股市、银行、投资银行也麻烦不断。失业率高涨、工业生产大幅减少、物价大幅下跌,通货紧缩的幽灵笼罩着整个世界。世界仿佛到了末日!
上述情形发生在80多年前的大萧条时代,距今并不久远。现在,这一情形再次出现,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充斥市场,金融监管不力,金融创新制造了史无前例的泡沫。泡沫的破裂,几乎把华尔街的金融体系摧毁,衰退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全球经济陷入崩溃。这两次金融危机如此相像并非偶然,引发这次“大衰退”的原因和大萧条时代没什么两样。
这两次大危机的特征与其他金融危机的特征也很类似,都表现为市场非理性的亢奋、金字塔型的杠杆率、金融创新、资产泡沫、情绪恐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挤兑,等等。同样,从1720年臭名昭著的“南海泡沫”、1825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到20世纪的任何一次经济危机,比如日本的“失去的十年”(1991—2000年)、美国的存贷款危机,以及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数次金融危机,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子。
回顾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我们发现金融危机并非偶然,而是常态。不能说所有的危机都一样,事实上,每次金融危机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问题根源也出自不同的经济领域:有时源自房地产市场的高杠杆率,有时源自金融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同样,由于政府干预的规模和程度不同,它们对经济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如果发生了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其危害程度则取决于是选择国际合作,还是相互对抗。
应对经济危机并非易事,一旦处理失当,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摧毁实体经济、掠走财富、削减工作岗位、大幅增加财政负担。更为可怕的是,政府倒台、国家破产、国际贸易出现争端。经济危机甚至会引发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大萧条所引发的。因此,绝对不能对经济危机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