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盛衰原因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者附言

《罗马盛衰原因论》被公认为孟德斯鸠的三大名著之一,自1734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学者高度评价。商务印书馆早在1962年就出版了婉玲翻译的中译本,迄今尚无第二个中译本。

此次新译《罗马盛衰原因论》,所据底本为法国伽里玛出版社的七星丛书(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1951年版的《孟德斯鸠全集》(Œuvres Complètes de Montesquieu)第2卷所载该书文本,译本的“编注”大多采自此书。翻译过程中参考了色伊(Le Seuil)出版社1964年版的《孟德斯鸠全集》(Œuvres Complètes de Montesquieu)所载该书文本,以及从网上下载的该书(http://nimispauci.free.fr/Montesquieu/MontesquieuSommaire.htm.)。对于从网上下载的英文版Considerations On the Causes of the Grandeur and Declension of the Roman Empire,也有所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刘健研究员和吕厚量老师,仔细认真地校阅了《罗马盛衰原因论》全文,对保证译文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谨向他们致以真诚的谢意。

《有关〈罗马盛衰原因论〉的资料》全部来自《随想录》。《随想录》是孟德斯鸠的笔记之一,对于这部笔记的性质,他说过这样的话:“这是一些没有写入我的著作中去的一些零散的思考和想法,这是一些尚未深入思考的想法,记下来以备有机会时继续思考。我不能对这些想法全都负责。这些想法中的大多数之所以放置在这里,是因为我来不及思考,以后我若要使用这些想法,我将对之进行思考。”手稿共有三册,第一册始于1720年,终于1734年,其间的1728—1731年间因游历欧洲而中断,第二册大致写于1734—1754年间,第三册从1754年直至孟德斯鸠弃世的1755年。孟德斯鸠每写一条都给予一个编号,多年积累而成的文字共2266条。《随想录》一直处于手稿状态,直至1899—1901年方始印行出版。编者巴克豪森(Backhausen)出于方便阅读的考虑,把原稿三册的原有编号打乱,按内容分门别类重新编号,这样一来,《随想录》就有了两种编号,一种是原稿号,另一种是巴(克豪森)氏号。两种编号各有千秋,此后的孟德斯鸠著作编者们根据各自的喜好和需要,分别采用其中的一种。

中译文根据七星丛书《孟德斯鸠全集》文本译出,该全集采用的是巴氏号。翻译过程中参考了色伊出版社的《孟德斯鸠全集》中的相关部分,也参考了戴格拉夫(Louis Desgraves)主编的《孟德斯鸠——〈随想录〉和〈随笔〉》(Montesquieu,Pensées, le Spicilège)1991年巴黎版。

下面对这份资料中每条文字开始前的各种数字略作解释,以137(573.Ⅰ,f°441 v°)为例。137是巴氏编号,573是原稿编号,罗马数字I指《随想录》手稿第一册,f°指“页”(其实是“张”,即正反两面都书写的一张纸),441指手稿的页(张)码,v°指该页(张)的反面,无v°者则是该页(张)的正面。

《论罗马人的宗教政策》(Dissetation sur la politique des Romains dans la réligion)采自色伊出版社的《孟德斯鸠全集》。此文被认为是孟德斯鸠为准备《罗马盛衰原因论》而写的一篇论文,1716年6月18日,在波尔多科学院宣读。他在文中重申了当时“哲学家”们的共识,即宗教只是暴君们用以奴役人民的工具而已。此文未在孟德斯鸠生前出版,迟至1799年方首次发表。鉴于此文所论涉及罗马,与《罗马盛衰原因论》的主题相关,故收作附录,以飨读者。

 

许明龙

2014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