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姻缘一线牵
“那怎么办?”
“你打听这个干什么?”
“我在为我弟弟操心。”
“你弟弟怎么了?”她表叔问。
“弟弟是军人。目前在部队服役。”
“什么是服役?”
“就是在当兵。”
“这是好事啊!当兵很光荣啊!你还操什么心呢?”她表叔问。
“当兵是光荣,可是家庭不太好。”
“咋不好?”
“就是家里穷。”
“现在家家户户都差不多,有多少人富裕?不是都勉强度日吗?家里穷不怕,只要人人都和睦团结,家人同心,其利断金。”
“很有道理,说得好,你是有见识的人,这话我都不会说。我弟弟人品好,又有才华,就是我妈的脾气有些不好,恐怕和媳妇相处有些困难。”大姑说。
“自古婆媳关系都不好相处。”她表叔说。
“你的意思是,这件事可以谈吗?”大姑问。
“那当然了。什么都能谈。再说这是好事,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坏一门亲。如果能成,巴不得,一个要嫁汉,一个要娶妻,都有需要。就是差中间人,媒人。”她表叔说。
“差媒人?”
“对,按照习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有一个牵线搭桥的人才好,免得到时候别人说闲话。女方是明媒正娶的,男方也不是拐带良家妇女,光明正大,一辈子都不留遗憾,这样不是很好吗?”她表叔说。
“是需要媒人,你看找谁当媒人比较好?”
“就找她舅爷吧!”
“她舅爷在哪里?”
“就在我们村里。老刘头,就是她舅爷。”
“哦,老刘头,我知道,那个老头很有意思,就这么决定吧,啥时候我们邀请他来家里喝酒说说这事。”
“那要看你的时间。”
“哦,对了,还没问她本人的意见呢?”
“她能有什么意见呢?”
“不妨问问。”
“好。”
经过询问,她没意见,全听父母安排。
她对她的后妈很是感激,要不然,也不会初中毕业。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她后妈就给别人家的婴儿喂奶,借此赚点钱,给她交了学费。
这个让她很感动,对于后妈,也不再抱着深仇大恨,她父亲也没办法,家里确实需要劳动力,后来上完了初中,接连生了几个孩子,吃饭的人多了,挣工分的人少了,不得不终止学业,开始回家务农。
她的后妈再好,因毕竟不是亲生,多少有亲疏远近之分,表面上没区别,心底还是有一个区分。特别是生了儿子,接二连三,生了第二个儿子,老三是姑娘,老四是儿子,老五是姑娘,这样一来,就照顾不过来了,对自己亲生的,的确上心,对她来说,她是家中的老大,她还有一个弟弟,是一娘同胞,后妈生的,按照顺序往下排,就是一大家子人。好在有地势好,一条水渠从村里流过,可以浇灌水田,粮食问题可以解决。生一大家子人,吃饭可以解决,养不成问题,教就可能存在问题。
对于她的婚事,她不作表态,心里却乐开了花,因为她出嫁了,生产队里就不再计算这个劳动力,也就不会继续超支下去。毕竟女大当嫁。她出嫁了,家里就减少一个劳动力,即便减少,也无所谓。毕竟完成了一个任务。是儿子就要结婚的,是姑娘就要出嫁的。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因为她后妈不太在意她的婚姻,她的对象到底怎么样,不怎么上心,作为她的父亲,更是粗心,只是听说是当兵的,是最可爱的人,也就一口答应下来。因为当兵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不错的,既然能当兵,说明还行。有希望。一般来说,在部队当兵,表现好的,可以入党,成为党员,就和普通人不一样了。她的父亲也是老党员,知道党员要警察开会,经常学习。这样就会进步。他喜欢那些追求进步的人。他从来没见过他父亲,对于父亲的教导印象半点记忆都没有,他只记得母亲。他的母亲只生了他一个,没有改嫁。非常要强。
她的奶奶不放心,问三问四,要弄明白了再嫁,但是她裹了小脚,行走也不方便,没办法亲自登门去考察,但也托了人打听这家的情况。
经过打听,知道他家的情况,老太太有些不愿意了,说:“婆婆不好,媳妇要受罪了。要看她丈夫的态度了。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一向不容易处理好。她要是嫁过去,她丈夫看站在哪边了,如果不行,就分家,各过各的,不能在一起,在一起就是事。清官难断家务事,丈夫支持媳妇还好说,如果丈夫和婆婆一条心,媳妇嫁过去等于跳进了火坑。”
“没事,婆婆脾气不好,结了婚就分家,各过各的,互不来往,也就没有矛盾,有矛盾的原因就是常在一起,你的鼻子我的眼睛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很多问题。眼不见心不叹,不在一起是最好的。”她爸说。
“你的女儿你做主,我只是觉得不正常,我没有几年活头了,我希望我的孙女过得幸福,不想让她去受气。可怜她妈死得早,要不然,她妈也可以拿拿主意,总比一个人出主意要好。哪怕她妈不是亲的,也算你小子的运气,比较仁义,听听她的意见看怎么说。婚姻大事,草率不得,嫁错了人,一辈子都痛苦,像我打怀上你,你爸就不见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可怜我一辈子一个人就你一个儿子,日子过得艰难,你不是不知道。在农村,一个没有男人的女人能活下来就是奇迹。你不能让你女儿,我的宝贝孙女往火坑里送,要不然,就对不起她死去的妈了。也对不起你的父亲,他肯定也希望他的孙女过得好。”老太太说。
“妈说的有道理,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妈说得对。我知道了。我觉得在新社会,都不会痛苦,再说他在部队,有纪律要求,也会学习,追求进步,比农村的种田的庄稼汉还是要强得多的,我怎么可能把女儿送进火坑呢?她婆婆正常情况下肯定先死,哪怕活着的时候婆媳有矛盾,最终还是他们小俩口在一起过日子,将来生个一儿半女的,妈你不是就升级成为老太太了吗?”她爸说。
“呵呵,就是你小子能。你说好,就好吧,反正部队的事我老了,也不懂,你看着办就行。”她奶奶说。
婚姻大事就这样定了。
就这样,在经过正常程序后,该由媒人出面的就出面,该送礼的送礼,该谢媒的就谢媒,一切都顺顺利利,算是把婚结了。
浩楠的爸也自知命该如此,想要的人人家不愿意,年纪大了,家庭条件就这样,人家姑娘愿意嫁给你,也算是前辈子修来的福分,就不必挑三拣四了,再说,人家也没嫌弃你家里穷,只要门当户对就行。
结婚也很简单,带着一口藤条箱子,两床被子,作为嫁妆带过来,就算结了婚。
亲戚朋友都来祝贺,在当时的情况下,也算是中上等水平,娘家人也没意见。
就这样,她嫁过来,他继续在部队,一结婚,就分了家。
人虽然分了家,可是母鸡不知道,照样回到老地方下蛋。
浩楠的奶奶就不服气,分了家,母鸡既然给了奶奶,那么,下蛋也应该给奶奶,但,母鸡不知情,还是回老地方下,这就需要矫正了,因此,浩楠的奶奶就守在鸡窝旁边,看到母鸡来下蛋,就对其进行驱逐,让母鸡到新的鸡窝下蛋。
奶奶和母鸡的博弈一直持续,母鸡是一只倔强的鸡,认死理,奶奶也是一头犟牛,也认死理,最终都很疲劳,最终谁都没获胜。
奶奶觉得母鸡要从小开始训练,等到母鸡成熟,脑子也不好用了,所以训练母鸡在哪里下蛋,需要趁早,从第一枚鸡蛋落在第一次蹲下的鸡窝里开始,母鸡就认为这鸡窝就是自己一辈子的宿命,任何人都不能干涉。
母鸡的第一枚鸡蛋不见了,就一定认为还会回来,一定在某个角落等它,它就这么痴痴地下蛋,至于后来发现鸡蛋去向何方,已经超过了它的思考能力的范围。
奶奶的战斗力很强,她是从来不服输的人,对于母鸡,她仍然不舍不弃,寻找一切机会让它到新鸡窝里下蛋。
也发生过争吵,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婆媳大战,从未停止,战争状态一直在持续,难分胜负,势均力敌。
为母则刚,都是为了维护自己孩子的利益,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浩楠的爸世和尽量不回家,能躲就躲,在大城市里落个逍遥自在,当甩手掌柜的,啥事都不用管。
浩楠的妈没钱就写信给世和,然后在信中顺带说老婆子和世平的坏话,每次世和都怕来信,又想知道家乡的情况,十分矛盾。
只要收到妻子的来信,就十分恐怖,也十分担心,恐怖的就是她告状,还有要钱,买这个买那个,又要超支,又要弥补亏空,免得影响名誉,说起来家里有国家工作人员,还欠生产队的钱,真的说不过去。
担心的是家里家人关系不和睦,闹矛盾,弄得外人看笑话,自己也过得不开心,十分郁闷,担心家人会得病,因为经常抑郁的人,经常愁苦的人,会得各种莫名其妙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