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析读(全文增订插图本·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王官采诗说

“王官采诗”,又称“采诗观风”,可能始于周初,至西周后期趋于频繁。关于它的记载很多,如战国竹简文《孔子诗论》说:“诗其犹广闻也……邦风其纳物也博,观人俗焉,大敛材焉。其言文,其声善。”马承源先生考释为:“敛材指‘收集’邦风佳作,实为采风。”《左传·襄公十四年》载师旷之言曰:“《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谏失常也。”师旷所言《夏书》今已亡佚,若相信师旷所说有据,那么,夏代就有了政府派专门人员在一定时节到民间采集意见的做法。《礼记·王制》说:“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孔丛子·巡守篇》说:“古者天子命史采民诗谣,以观其风。”《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汉书·艺文志》也说:“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以上诸说,虽有分歧,如有的说是周天子巡守时“大师陈诗观风”,就是大师演奏天子所巡之地的诗篇,以便让天子知晓当地民风,有的文献特别是汉代文献则谓采诗是专职官员的事情,与巡守没有关联;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承认“诗”可以“观民风”。这些“诗”可以是专职人员“采”的,还可以是专业音乐官员“陈”的。周天子可派人去“采”,诸侯也可以“采”,诸侯“采”的“诗”,要让天子了解,“陈”就是一种途径。“采诗”的人,有的说是“行人”,有的说是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的“无子者”,即无依无靠的人,《孔子诗论》称之为“贱民”,政府派他们做点事,以此换取度日的衣食。“采诗”有两种可能,一是民间有现成的歌唱,采集过来稍作加工,被之管弦加以演唱;二是采诗官或大师采集一种社会风俗,将其加工成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