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新兵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新兵的心理特点
刚入伍的新兵首先要经历三个月的集中军政训练,简称为“新训”。在三个月的集中培训过程中,新兵需要快速了解并适应军营环境,学习掌握条令条例、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训练基本的军事技能,培养应有的行为规范,从而打牢思想政治、军事技术、作风纪律、身心素质四个方面的基础,实现从社会青年向合格军人、从合格军人向合格战斗员的转变。新训的过程对刚入伍的新兵来说常常充满挑战和考验。总体来看,新兵入营第一年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迅速适应职业环境、完成职业角色转换的问题。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动态结构,入伍新兵的心理会随着本人年龄增长以及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人进入军营后适应新环境的时间有长有短,适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研究分析新兵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准确把握新兵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也能够为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提供参考。
一、新兵的一般特征
(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迈向成熟
新兵入伍时年龄一般都在17~24岁,他们正处于由青春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E.Spranger,1924)将这个时期形容为“第二次诞生”。第一次是为了生存而诞生,第二次是为了生活而诞生。心理学家霍尔则认为青年期是由“疾风怒涛”到“相对平稳”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新兵由青春期所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有可能仍然持续存在,由于心理的发展速度赶不上身体变化的速度,容易出现心理上的各种不适表现,例如,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貌,因为体形的高矮胖瘦而产生自卑、羞怯心理,过度在意外界评价,情绪易于波动起伏或走极端,有些人可能形成孤僻的性格和不良行为习惯等。而他们在进入新的环境、角色发生改变的过程中,又会诱发新的适应性问题。但总体而言,从生理上讲,这个时期的新兵身体各系统的生理机能,包括感知能力、心肺功能、体力和速度、免疫力和性机能等都达到了最佳状态,疾病的发生率最低,进入身体健康的顶峰时期。从心理上讲,认知能力、情感和人格的发展都日趋完善,开始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生活空间扩大,心理生活进一步丰富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即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享有各种社会权利,履行社会义务。新兵入伍就是其承担社会义务的具体表现。新兵由原来的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环境进入军营这个特殊的职业环境,生活空间和社会交往范围都在进一步扩大,新兵的认知观念、情绪情感、意志品质、个性及能力发展、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会随着进入军营而发生改变,心理生活不断地丰富。
(三)社会交往需求强烈
进入青年初期的新兵,随着认知、情感、性意识、生活观念和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会越来越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自我评价的基础往往建立在别人对他评价的基础上。自尊心进一步发展,自主意识较强,开始关心自己的感情生活,对异性较为关注,在意自己的外形和衣着打扮,人际交往需求强烈等,但在交往方式方法和人际沟通技巧上还缺乏经验,容易体会到挫折感。
二、新兵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
从年龄特征上分析,刚入伍的新兵正处于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是一个人在生理自我、社会自我的基础上形成心理自我的时期,心理发展正在经历由分化到统一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新兵的认知和思维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R. B. Cattell,1905—1998)提出的智力理论中将人的智力分为两类,一类是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例如,对关系的认知,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禀赋。另一类是晶体智力,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它主要受生物学因素影响,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而发展。晶体智力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教育和知识积累以及社会文化密切相关。雷蒙德·卡特尔认为,从出生到青年初期,人的智力一直在发展,诸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的流体智力发展到青春期达到顶峰。而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晶体智力,例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则在青春期后仍然会继续发展,直至老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有这样的体验: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是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而日益提高并增强的。新兵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在进入军营后会继续发展,对军人职业的理解和认同感,也会随着军营生活的持续深入而不断地加深。
在思维发展方面,新兵的思维由以前的知识获得逐步向知识应用转化,思维的范围增大,逻辑性逐步增强,自我反思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青春期表现出来的典型的“非黑即白”“非对即错”“以我为主”的两极化思维和主观性思维逐渐向灵活性、客观性和变通性发展。
从现实观察来看,由于新兵入伍前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比较简单,对他人、对环境以及对自我的认识都还处在比较肤浅的阶段,在认识能力和水平上都比较有限。在进入军营适应期间,面对突然而来的环境变化,难免产生一些片面化、表面化、狭隘化、极端化的认识,在遭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时,容易感受到失落和沮丧等消极情绪,甚至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对此需要引起军队领导的足够重视,在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注重引导和疏通。适时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助于新兵调整认知状态,缓解内心冲突,维持心理平衡。
(二)新兵情感的发展
进入军营初期的新兵,其情绪情感的发展也显现出起伏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情绪情感通常与认知密切关联,同时情绪又会影响和左右人的认知和行为。根据多年的观察,进入军营第一年的新兵,情绪的起伏波动较大,尤其在刚进入军营的三个月内,情绪变化最为剧烈。这个时期正是新兵参加入营集训、面临的考验和挑战最大、内心冲突也最剧烈的时期。由于认识水平有限,所以个人控制和管理情绪的能力也较弱,新兵体验到的情绪震荡常常比较激烈。有的新兵说自己的情绪就像过山车,有时候一天之内就可能从一个极端落入另一个极端。有的新兵刚开始还比较兴奋,心里有各种期待,但在进入军营后一旦感受到困难和挫折,或者感受到与入伍前的想象有不一致的地方,就很容易产生畏难退缩或失望沮丧情绪。在面对改变日常行为习惯、行动受限制、适应军营各种规定等一系列问题时,新兵心理上的不适感日益增强,而自身应对变化的能力和适应变化的主动性都有所不足。在遇到问题时,新兵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都比较欠缺,易于情绪化,冲动性较强,理智控制能力较弱,在行为表现上也易于莽撞和轻率。针对新兵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在开展新兵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需要从纾解不良情绪、提高情绪自控能力、培养积极情绪情感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
(三)新兵自我意识的发展
新兵自我认识能力不断地发展,内心活动日益复杂,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逐渐减弱,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
在青年初期形成的自我意识还很不稳定,因此对他人有关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随着经验积累,新兵开始对自我意识进行不断地修正。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自我接纳和自我否定两种形式。这种自我接纳和自我否定交互作用的过程,以新兵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表现出来,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冲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观我”与“社会我”之间的不一致。“主观我”即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社会我”是个人所感知的社会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通俗地讲就是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这两个“我”之间常常存在着很大差距和矛盾,如教师、家长、周围人眼中的“我”与自己认为的“我”有出入。二是“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矛盾。“理想我”是指个人所期望的未来自我的形象。“现实我”是指通过个人社会实践所反映出来的真实自我的形象。这两个“我”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差距,“理想我”总高于“现实我”。有许多新兵反映,当初之所以选择参军入伍,是因为自己崇拜军人,自认能吃苦,不怕危险和困难,一心想要成为一个像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一样的有毅力、有本事的人,但在现实中接触到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单调的军营生活,就觉得忍受不了、适应不了,开始产生“我选择当兵是不是选错了”“我究竟能不能适应部队生活”的疑问。这种疑问正是反映了新兵入伍前与入伍后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我”和“社会我”,“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
(四)新兵意志力的发展
新兵正处在意志力水平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阶段。其意志方面的特征表现为自觉性不足,动摇性(受暗示性)较强;果断性不足,优柔寡断或鲁莽武断较为明显;坚韧性不足,畏难退缩或见异思迁的特点明显;自制性不足,冲动性较强。比如,有的新兵在进入军营后的一个月内会产生失望后悔情绪,对自己参军入伍产生动摇心理,原因在于“没想到到了部队还要做这么多事情,感觉军营没有自己以前想象得那么好玩儿”“在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军营连睡懒觉都不行”“什么都要听命令,一点儿自由都没有”“什么都做不好,老挨训,窝火,自尊心受不了”…… 意志力水平的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形成与新兵人生和观价值观的确立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在培养新兵意志品质的过程中,同时也能够锻炼并增强新兵的情绪情感管理能力和认识能力,促进新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新兵的个性发展
在个性发展方面,新兵主要表现为不成熟、不稳定的阶段性特征。从新兵入伍的心理需要和动机来分析,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入伍服役的心理需要和动机中,新兵存在着多种需要并存、动机表现多样化的特点。一部分新兵的入伍动机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多,在职业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程度的被动性,个人主观愿望不强烈,目标不明确。2013年对某部147名入伍新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入伍动机中,新兵非自愿或为生活所迫等原因入伍的人数比例占34%。2015年对该部150名新兵随机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新兵非自愿或为生活所迫等原因入伍的人数比例占24%。在对自愿入伍新兵的入伍需要和动机进行分析时发现,在入伍心理需求和动机方面,新兵表现出了现实性和多样化的特点。比如,有的新兵参军入伍是为了满足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理想的需要;有的新兵选择参军入伍是为了体验不同的生活,锻炼自己;有的新兵参军入伍是为了解决未来的就业问题;有的新兵入伍是为了逃避学校的学习生活;还有的新兵是受影视剧中的英雄人物的影响和感召,等等。通过观察发现,在多种需要和动机中,那些积极的、目标明确且与部队要求相一致的需要容易得到满足和实现,动机的积极推动作用明显,新兵入伍后的发展也比较顺利,适应较快。相反,那些消极的、目标不明确的且与部队要求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驰的需要和动机就会遇到阻碍,产生挫折感和失落心理,新兵入伍后的适应与发展也就不那么顺利。
从心理发展阶段来看,新兵的信念、世界观正处在形成发展阶段,人生观、价值观由不明确向清晰化、不稳定向稳定化发展。新兵的性格可塑性较强,性格中还存在许多弱点和不足,需要下功夫加以克服和完善。新兵具有一定的接受新知识与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基础,但学习兴趣和知识基础存在差异。在人际交往方面新兵的经验和能力都比较欠缺,原有行为习惯的改变以及军人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各方面都需要进行培养和锻炼。
此外,新兵入伍前的心理基础状况也是影响新兵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受个人经历、成长环境、家庭教养方式、所受的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兵入伍之前的心理状况不尽相同。相比较而言,那些心理基础较薄弱的人在进入军营后,更容易发生各种心理问题,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而那些个性较为成熟、心理较为稳定的人,则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从近几年来各个部队对新兵的调查分析来看,新兵入伍前的身份状况已经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入伍前的身份较为复杂多样,除了学生和待业青年,有不少人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打过工、做过小商贩等各种从业经历。其中,独生子女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并在新兵总人数中逐渐占据绝大多数。根据某部调查统计的结果,2003年之前该部队独生子女士兵的比例为60%。某科研试验部队2013年的调查结果则显示,其当年新兵中的独生子女比例已经达到了83%。另据观察,新兵的心理特点较以前也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日趋复杂,新兵的心理特点也表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这些特点和发展趋势都需要引起军队领导的足够重视,作为新兵心理辅导工作的必要参考因素加以考量。
总体来说,新兵入伍后需要经历认知、情感、意志、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能力、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重新调整和塑造发展的过程。有鉴于此,作为部队心理服务工作者,在针对新兵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工作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新兵的家庭成长环境、教养方式、成长经历、学校学习状况、职业经验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作用,并依据新兵的基础心理状况及其进入军营后的心理发展变化特点,选择并设计出方式方法恰当、内容具有针对性的活动项目,科学组织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图2 军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