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区的内涵及发展历程的研究
(一)工业区的定义及内涵
工业区是一个宽泛的综合性概念。作为世界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世界各地目前都建有各色各样的工业园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采用的区域经济发展载体。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工业园区都有不同的定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工业园区是在一大片土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工业园区通常聚集了大量企业或产业,产业集约化程度很高、产业特色鲜明、功能布局完整。我国学者洪昌庆(2004)认为工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者企业为了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 袭建文(2005)则认为工业园区是一种资源高度聚集的工业化载体,能有效地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聚集的协同效应的工业发展模式。 多数学者都认为,工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 工业园区通常具有如下特征:开发较大面积的土地;大面积的土地上有多个建筑物、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对常驻公司、土地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详细的区域规划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制条件;为履行合同与协议、控制与适应公司进入园区;园区长期发展政策的制定与计划的落实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
工业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系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行政管理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工业园区;也可以按照功能划分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经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还可以按照产业能级划分为工业、农业、旅游、商贸等园区。以上的划分名称种类虽然繁多,但是都基本表达工业园区的内涵,为了表述方便,统一使用工业区名称。
(二)工业区的发展历程
我国工业区的发展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兴起的,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在这30多年的发展时间里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也就是创建期、高速发展期、新发展时期。在30多年的发展时间里,工业区建设尽管还不完善、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依然积累了不少发展经验,为工业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胡斌(2012)将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业园区的创建期(1984~1991)。这一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当时为了适应对外竞争的需要,从1984年开始在深圳开始实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工作,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工业产业园区。在这一时期,工业园区主要分为两类,也就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虽然这一时期发展缓慢,但这两种工业园区为工业园区在我国的发展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第二阶段是产业园区的高速发展期(1992~1996)。在创建期工业园区的发展之所以十分缓慢,一方面是受经验、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就是没有一个市场经济基础作为支持。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深圳发展的时候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也就是在这一年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引之下,我国工业园区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借助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外投资的增多,在沿海地区工业园区有了资金、技术方面的条件,工业园区的规模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第三阶段是产业园区的新发展时期(1997至今)。在这一时期,由于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出口加工型中小企业开始兴起,这些企业的发展对工业园区的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