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牡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牡丹的文化内涵

1. 历史文化特质

牡丹在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开始有记载:“牡丹味苦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秦琅琊人安期生在《服炼法》中提到:“(牡丹)其花可爱,如芍药,宿根如木,故得木芍药之名。”“木芍药”之名沿用至唐代。

唐代,牡丹经过初唐百余年的发展和积累,引起了最高统治者和上流社会的关注。武则天曾差人将其家乡的牡丹移植到长安。至开元期间,唐玄宗在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举行过一次赏牡丹的盛会,与会者有李隆基、杨玉环、李白、李龟年。李白的诗极力赞誉“名花”牡丹和“倾国”的杨贵妃,使人与花融为一体,描述了一幅春风满纸、花光满眼的景象。牡丹花会逐渐形成了人们乐于参加的观赏活动,“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同时带动了牡丹的种植,且价格越来越高,“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牡丹在帝王、文人的带动下,形成了深厚的牡丹文化氛围。唐代传世关于牡丹的诗词就有250余首,牡丹的审美文化与牡丹节俗文化逐渐形成。

宋以后,随着洛阳一带牡丹欣赏热潮的兴起,牡丹又有了“百两金”“洛阳花”的美称。

2. 文学特质

宋代之后,逐渐出现了关于牡丹的专门著作,如宋代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和《洛阳花木记》、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明代徐渭的《牡丹赋》、薛凤翔的《亳州牡丹史》,清代余彭年的《曹州牡丹谱》、计楠的《牡丹谱》等,对牡丹的品种、历史、栽培方法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述。

民间也流传了很多神话故事或故事去赞颂牡丹。相传牡丹是西王母小女儿瑶姬流下的一滴眼泪所变;武则天也曾因为下诏书让百花开放,唯牡丹不从,将其贬至洛阳;汉牡丹曾保护刘秀避过王莽的追捕,有忠心护主的品格;日军侵华时曾将汉牡丹移植到日本,却不能生长,赋予牡丹“名花不向敌冠开”的民族气节。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人们对牡丹美丽、不屈服权贵、忠心护主、坚贞不屈等品格的赞颂。

文学中对牡丹的拟人、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我们在理解牡丹时更具丰富的想像,对牡丹的认识更加到位,不单只把其当作一朵普通的花,而对其品格有更多的认识。

3. 民俗文化特质

由于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因此围绕牡丹的民俗现象涉及人们生活的各方面。

隋唐以后,以牡丹纹样的器物形式多样,如壁画、织绣物、唐卡、陶器、瓷器、木雕、砖刻、石刻等。

饮食方面有将牡丹花茶、牡丹花瓣酥煎、烧汤、蜜浸、烩肉等做法。

在花开时节,各地还有赏牡丹的花会,围绕牡丹主题开展各种民俗活动。

牡丹还可与各种事物搭配出吉祥的寓意,这在绘画搭配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具体可参见附录。

思考与练习

① 选取几张古画,尝试对牡丹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② 为什么牡丹被赋予“花王”“花魁”等称号?这些称号或比喻对绘画有何影响?

要求:

① 理解牡丹的基本分类。

② 能背出牡丹的分类特点,能理解其生长结构。

③ 能灵活运用牡丹的文化内涵去创作。

延展练习

① 阅读与牡丹生长结构有关的书籍。

② 阅读与牡丹有关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