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模特表演的基础训练原则
模特的基础训练主要是借助于芭蕾舞的训练内容。
芭蕾舞基本训练的规范性非常重要。事实上,芭蕾舞的部分运动是违背了人的正常生理骨骼发育成长的行为艺术,它的训练是为了达到它对人体审美标准的开发。而现代舞却用追求身体的自由解放,以达到它的审美需求,这就是两者的差异。而模特的表演正好介于两者之间。
芭蕾舞的四大美学原则是“开、绷、立、直”。这四大原则是由它的审美需求所决定的。芭蕾舞最大限度地延长舞者肢体线条,扩大动作范围,以增强运动的幅度和灵活性,占有舞台的有效空间,使动作充满轻盈飘逸和彼界的灵空意识,以此来炫耀、突出贵族的气派,进而使它成为一种完全人为的、纯粹的审美对象。
模特在舞台上的气质与芭蕾舞演员是一致的,高贵、自信,既是表现活泼的感觉,也是自信高贵的活泼。
围绕着芭蕾舞的审美标准,它的运动规则也遵循于此,要求肌肉的用力是伸展的。模特的训练也是如此,只是没有芭蕾舞要求得那么深入。模特表演的基础训练原则如下。
一、肌肉的伸展
拉长了的肌肉自然是细的、长的、紧的线条。例如,一根皮筋在没有用力拉开它时,它的形状是短的、粗的,一旦我们把它拉开,它的形态就变成了细的、长的、紧的了。人体肌肉的伸展方法就如同拉皮筋的道理。
在芭蕾舞或模特表演训练中,常常说“收紧肌肉”,这种表述不准确,往往会引导学生对肌肉训练的要求进入误区。学生会根据“收紧”的词义去做动作,致使他们的臀部、大腿根部和大腿部的肌肉呈短纤维状,使肌肉僵硬,缺乏弹性,并且越练越发达、粗壮起来,从而破坏了形体正确的发展方向。用这样的肌肉线条展示服装,不仅缺乏弹性和伸展性,更束缚了模特肢体的艺术表现力。
在训练中,肌肉的伸展还需要运用“合力”。这种“合力”实际就是骨骼和肌肉的一种“并拢”方式。例如,模特在站位时,对于下肢的要求是打开双胯,收紧臀部,双腿外开并贴紧,腿部关节之间韧带和肌肉伸展。这种“贴紧”就是“合力”。在模特基础练习中,这种“合力”无处不在,不管是做双腿重心还是慢节奏单腿重心的有气势的大步伐动作,都应运用这种“合力”去控制骨骼和肌肉。正确地运用它可以逐步美化形体的肌肉线条,更好地完成模特表演中的造型审美需求。
力学的基本原理是“杠杆原理”,这个原理简明扼要地说明了物体在运动中,力的运动存在相对的支撑点,模特训练中肌肉的训练方法同样如此。肌肉在伸展过程中,它的运动方向事实上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对抗性的。例如,做前腿、旁腿或后腿时,腿部的肌肉在向脚尖延伸的同时,也在向腿的根部延伸,这种对抗用力加大了肌肉的伸展力量。手臂、躯干肌肉的运用方法也是一样的。在训练中,如果没有运用这种对抗性的力量,就会出现“送胯”“脚下没根”等问题,直接影响模特表演姿态的审美要求和身体重心的稳定性。
二、稳定性
人体构成平衡的条件是使身体各部分之间合力为零,其重心垂直投影线必须通过支撑面,同时合力矩等于零。用力学原理论证稳定性,即静止和平衡的力学条件是合力等于零,合力矩也等于零。从力学上讲,只有重心落在支撑面内,身体才能保持稳定;反之,如果重力线不通过支撑面,必然产生重力矩,从而破坏了平衡,人体失去了平衡,就失去了稳定性。
地球对于任何物体都有吸引力,引力的大小是物体的重力。重力的集中点称作物体的重心。在人体运动中,支撑面是对人的运动步态而言的。人体的重心是人体重量的中心,它的位置取决于身体各环节重量的分布情况。当人双脚起立时,人体的重心点在头正中向下垂直,身体的重量均分于双脚的支撑面上;当人体姿势发生变化时,重心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如身体屈膝并向前倾身,人体的重心位置是在与地心形成垂直线的腰部,其他部位成了平衡身体的一个环节,身体的重量仍均分于双脚支撑面上。因此,人体的重心位置是随着身体的各环节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已经形成了自然的生理平衡意识,地心引力不会使健康的人东倒西歪。但作为要经常穿着高跟鞋走路的专业模特,运动变化中的重心就非同寻常了,动作的重心概念也就不只是自然平衡意识了。模特表演是除了芭蕾舞以外,比其他舞蹈种类更力求摆脱地心引力的一门艺术。
完美的平衡不是能够轻而易举地实现的,它是通过运用正确的方法,经过长期的训练才可能达到的。一个模特只有懂得正确运用身体的重心,才可以摆脱重力之苦,使模特表演的紧张和疲劳降低到最大限度,从而使训练更加有效,表演技巧提高更快。
在学习模特表演的过程中,无论什么样的动作或姿态,都是从平衡姿态开始的,随着学习的深入,高跟鞋高度的变换,步伐的拉开,人体的重心必然也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产生了破坏身体平衡的重力矩,高跟鞋高度越大,动作越大,这种重力矩就越大。模特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刻苦的练习,使神经系统适应身体在表演运动中的变化,从而达到在自身运动中和谐地支配运动中的肌肉、韧带和骨骼,用美妙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和生活情趣。
在模特表演中要保持稳定性,需要控制好重心和气息。
1.以点带面的垂直重心
人体是由头部、躯干、上臂、前臂、手、大腿、小腿和脚组成的。人也和所有的物体一样,每个环节都有一个重心,全部重心的合力集中点称作人体总重心。
解剖学通常认为人体在自然站立时,身体总重心的位置是在身体正中间,与第三骶椎平齐,并位于前方7cm处。但由于性别、年龄、胖瘦等个体差异,其总重心的位置也稍有不同。
重心在模特表演中非常重要。从基础的扶把站立姿势到各种走台表演动作,模特不仅要掌握标准的规格和正确的方法,还要不断地注意身体重心的变化。在模特表演中,人体随着表演内容的不同,动作也在不断变化,总重心有时升高、有时降低、有时前后或左右移动。不管重心变化成单腿重心还是双腿重心,都应该以支撑腿为轴心,把头部、躯干、髋、膝盖、脚掌这几个点做纵向贯穿,就像穿糖葫芦一样。有了这几个基本点,它们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协调,身体的垂直线就通畅了。经过训练,我们要使学生能够正确、自如地控制住人体总重心的变化。
2.气息
在稳定性中,气息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这里所说的气息不是呼吸方法,而是一种“贯穿的感觉”。
所谓贯穿的感觉就是气息的通畅。例如,我们把身体总重心的垂直线比喻成一根上下贯通的水管,把气息比喻成水,我们让水在水管中流动畅通,这水可以从头顶冒出来,也可以从脚底流出来,而不应在某一个地方被堵塞。这个例子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气息的流动图示,我们用这样的图示讲解气息运用简明扼要。这样的气息感不仅能够使身体重心稳定性强而巩固,还能够减少局部骨骼和肌肉的疲劳感。
气息在躯干的流动路线是在脊椎骨里,就像骨髓流动一般,不应把气息放在胸上或胃上,位置不正确会导致腆胸、腆肋、突胃,致使身体重心后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