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现代庭院水景设计组成
水属于环境空间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组合成为多种格局的庭院景观,艺术地再现自然生活环境。涧溪、河湖、水池、瀑布、喷泉等水体通常给人以静中有动、寂中有声、引人深思的感染力,见图2-19所示。
图2-19 室外水景
1.现代水景的意义
(1)渴望接近自然的思维延续 庭院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从现代水景的形式来分析:第一,延续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第二,接受了私家庭院的蜿蜒曲折;第三,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交流更为便捷,我们也接受了来自国外的各种水景处理手法,见图2-20所示。
图2-20 皇家园林水景
从现代水景的文化脉络来分析:皇家园林隐含的是帝王追求长生不老的求仙文化;私家园林隐含的是士大夫自我欣赏、自我反省的比德文化,现代水景的产生和发展则更为多元和包容。但是,不管社会怎么变化,人们渴望接近自然的基本想法没有变化。在都市居住的越久,心灵上就越渴望接近自然,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在享受科技带来的诸多便利的同时,大多数城市人也不得不终日封闭在冬暖夏凉的办公环境中,面对着冰冷的屏幕,无休止地工作和加班。工作的压力越大,人们就越渴望逃离这个灰色的空间,回归到多姿多彩的自然之中。这种背景之下,在市政公园、广场、商业、办公、居住区等环境设计中,人们都希望能在庭院景观中多种一些树,多设计水景,多设置一些户外的休息设施。
从这层意义上来分析,现代水景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都市人渴望逃避繁冗工作,缓解心理压力,渴望接近自然的一种心理减负需求。从本质上来说,这一需求仍然是人们渴望接近自然的思维延续。
(2)改善周边环境的湿度和温度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当代社会,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上不断拔起高楼,相应的城市人流量也越来越大,城市容量的增大,导致相配套的市政交通道路增多、硬质铺装的面积增大。这些砖石、沥青的热容量比一般材料要大得多,而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吸收率大;在白天,沥青路面和城市广场的地表温度要远远高于预报的气温,其中沥青路面和屋顶温度可高出气温8~17℃。这些多出来的热量主要以湍流形式传导,推动周围大气上升流动,形成“涌泉风”,并使城区气温升高;在夜间,城市的沥青路面和砖石铺装主要通过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层温度上升。
因此,城市水景就有了非常重要的功能:降低小环境的气温,增加小环境的空气湿度,防止城市尘土的产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雾森水景。
雾森系统是通过高压系统,促进水的运动,形成颇似自然雾气的白色水雾,犹如“雾的森林”,对改善小环境的温度、湿度非常有效。
2.现代水景的组成
(1)水源 《园冶》的第一篇是“相地”,其中说道:“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因此,对庭院中是否设计大型水面,要先弄清楚附近是否有河流等经过,有没有条件去利用附近的河流作为水的源头;原设计基址的地貌是怎样的,是否有条件去开挖湖面;开挖出来的土方是外运还是就近做微地形处理,见图2-21所示。
图2-21 留园水景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国内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在大型居住区、校园、大型办公区等环境中,每天产生的大量废水可以通过中水处理系统转化为可以使用的景观用水。避免了打井或者直接使用自来水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2)水口 一般来说,水源是无法直接看到的,我们直接看到的是水口。水口,包括进水口、泄水口和溢水口。进水口是水景的直接源头;泄水口是为了将池中的水完全放空,清洗池体或维护池体时使用的水口;溢水口是为了使水景保持在一定的水面高度而专门设置的控制水面高程的水口。
古典庭院中往往是从墙外流来的活水,或者从高处的山石跌落下来的瀑布;现代庭院中除了以上的手法,还会用喷泉作为进水口,也会通过结合雕塑小品等形式对各种水口做一定的装饰、掩饰。这些手法,或明或暗,或隐或现,无一定之规,总之要力求精妙、有趣。
在实际的项目中,设计师对进水口水流的大小、方向、状态必须做到“心里有数”。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施工工艺并不是非常精细,这就使得设计师的意图在实施过程中会“打折扣”。尤其水膜等对施工精度要求极高的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的极微小的施工偏差就会导致水膜无法完美形成,大大影响景观效果。因此,在设计之初,设计师应适当地将这些有可能在后期影响实施效果的因素考虑在内,通过设计的手段,尽量将“不完美”控制在设计师可操控的范围之内。东南亚国家常将宗教信仰或者民俗故事里祥瑞的动物雕塑和进水口结合在一起,显得生动活泼且充满了想象力。水从动物口中喷出,落入池塘。为了避免水流出来时不受控制,有些设计中增加了引导水流的水槽,水通过水槽,整齐划一地流入主水面。
水景设计方案的实施对施工精度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施工出现细微的纰漏,就无法实现设计要求的景观效果。因此,实际项目中,常常通过设计的手段对水口作一些处理。设计师将两层水面之间边缘部分的石材设计成等距的凹槽,水整齐地从凹槽中跌落下一级的水面,巧妙地回避了因施工粗糙而对景观效果产生的负面影响。
(3)池体 池体一般分为自然池体和人工池体两类。池体需要注意池底和驳岸的处理。
自然池体指天然河道或者天然湖面,一般来说水源比较稳定。我们应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只需要对驳岸进行处理即可。驳岸的处理方式要依据水体周边的环境来设计。如果天然河道或湖面周边是公园绿地,可以通过叠石、木桩等作为驳岸,搭配垂枝的小灌木,遮掩驳岸的人工痕迹;如果是穿过城市的河道,则可以采用硬砌驳岸、连锁砖、植生袋或抛石等驳岸形式,岸边可以结合咖啡茶座、滨水步道等休闲服务设施,起到活跃城市界面的作用。另外,在南方雨水充沛、水位稳定地区的河道,也可以直接使用草坡入水,或者结合一些乡土水生植物的方式处理水面和陆地的关系。
人工池体指面积不是特别大的水面,一般在比较小的环境中,比如在办公、商业、居住区、公园的重要节点等地方出现,见图2-22所示。这种水池需要作池底的防渗处理,因为面积比较小,池底比较浅,一般采用硬质池底,池底材料需要精心进行设计。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景设计,北方冬天寒冷的气温会将水池冻裂,因此,一定要在进入冬季前,将池水放空。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考虑水池在无水的状态下池底的处理方式。
图2-22 室内水景
若是面积比较大的公园集中水面,则需要对池底进行特殊的处理。目前国内较常使用的是环境友好型的防渗材料——膨润土防水毯,一般处理方法是将软质基底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铺设防水毯,上铺30cm素土并压实,然后再覆盖30~50cm的种植土即可。
人工池体周边的人流量一般较大,所以驳岸的设计形式、驳岸材料种类、选用样式都比较多,处理手法上也相对要精细很多。
(4)水体的循环净化系统 我国许多城市的景观水体水量少、水质差,严重影响了水体的景观功能。北方地区的天然降雨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因此,大型景观水体经常采用间歇式调水的方法来维持水体的水量;还有一些城市河道为了维持河道水位,采用在河中设置橡皮坝的方法对河道进行蓄水。
在人类过度开发和破坏之下,地球的淡水资源越来越紧张,因此,我们在庭院设计中,必须要考虑水的循环利用问题。和过去皇家园林动辄百顷水面相比,除非原基址有比较大的河道或是湖泊,一般来说,我们不会无中生有地建造这种超大型的水面。庭院景观水体的水源有自来水、河水、地下水、雨水、中水。大部分的景观水体是一个自净能力较弱的封闭系统,内部结构不合理,加上外来物质输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富营养化,最终使水体受到污染,影响景观水体的美观。因此,“水处理”对景观水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水处理”是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生产、生活不需要的物质的过程。其是为了适用于特定的用途而对水进行的沉降、过滤、混凝、絮凝,以及缓蚀、阻垢等水质调理的过程。
成都的活水公园就是水处理非常成功的一个例子。它占地24000m2,取府南河水,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等水净化系统,向人们演示了水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活水公园是一个综合性的环境教育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