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设施设计计算(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生物膜法脱氮除磷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填料)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污水流经填料时,填料表面的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氧层的好氧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氧层进行厌氧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由于生物膜固着生长,不需要污泥回流即可保证生物反应池内足够的净化污染物所需的生物量,且其浓度大于活性污泥法,因而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生物池体积小、水力停留时间短、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优点。常用的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有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生物转盘等工艺。

一、设计概述

①生物膜法适用于中小规模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组合应用。

②污水进行生物膜法处理前,宜先经沉淀处理。当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大时,应设调节池。

③生物膜法的处理构筑物应根据当地气温和环境等条件,采取防冻、防臭和灭蝇等措施。

④生物接触氧化池

a.应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程度确定采用一段式或二段式,平面形状宜为矩形,有效水深宜为3~5m。池数不宜少于两个,每池可分为两室。

b.填料可采用全池布置(底部进水、进气)、两侧布置(中心进气、底部进水)或单侧布置(侧部进气、上部进水),填料应分层安装。

c.宜根据填料的布置形式布置曝气装置。底部全池曝气时,气水比宜为8:1。

d.进水应防止短流,出水宜采用堰式出水,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应设置排泥和放空设施。

e.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碳氧化宜为2.0~5.0kgBOD5/(m3·d),碳氧化/硝化宜为0.2~2.0kgBOD5/(m3·d)。

⑤曝气生物滤池

a.池型可采用上向流或下向流进水方式。

b.池前应设沉砂池、初次沉淀池或混凝沉淀池、除油池等预处理设施,也可设置水解调节池,进水悬浮固体浓度不宜大于60mg/L。

c.根据处理程度不同可分为碳氧化、硝化、后置反硝化或前置反硝化等。碳氧化、硝化和反硝化可在单级曝气生物滤池内完成,也可在多级曝气生物滤池内完成。

d.池体高度宜为5~7m。

e.宜采用滤头布水布气系统。宜分别设置反冲洗供气和曝气充氧系统。曝气装置可采用单孔膜空气扩散器或穿孔管曝气器。曝气器可设在承托层或滤料层中。

f.宜选用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好的卵石作承托层,并按一定级配布置。滤料应具有强度大、不易磨损、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化学物理稳定性好、易挂膜、生物附着性强、密度小、耐冲洗和不易堵塞的性质,宜选用球形轻质多孔陶粒或塑料球形颗粒。

g.反冲洗宜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通过长柄滤头实现。反冲洗空气强度宜为10~15L/(m2·s),反冲洗水强度不应超过8L/(m2·s)。

h.池后可不设二次沉淀池。在碳氧化阶段,曝气生物滤池的污泥产率系数可为0.75kgVSS/kgBOD5

i.容积负荷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曝气生物滤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为3~6kgBOD5/(m3·d),硝化容积负荷(以NH3-N计)宜为0.3~0.8kgNH3-N/(m3·d),反硝化容积负荷(以NO3-N计)宜为0.8~4.0kgNO3-N/(m3·d)。

⑥生物转盘

a.处理工艺流程宜为初次沉淀池、生物转盘、二次沉淀池。根据污水水量、水质和处理程度等,生物转盘可采用单轴单级式、单轴多级式或多轴多级式布置形式。

b.盘体材料应质轻、高强度、耐腐蚀、抗老化、易挂膜、比表面积大以及方便安装、养护和运输。

c.反应槽断面形状应呈半圆形。盘片外缘与槽壁的净距不宜小于150mm;盘片净距进水端宜为25~35mm,出水端宜为10~20mm。盘片在槽内的浸没深度不应小于盘片直径的35%,转轴中心高度应高出水位150mm以上。转盘转速宜为2.0~4.0r/min,盘体外缘线速度宜为15~19m/min。

d.转轴强度和挠度必须满足盘体自重和运行过程中附加荷重的要求。

e.设计负荷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五日生化需氧量表面有机负荷,以盘片面积计,宜为0.005~0.020kgBOD5/(m2·d),首级转盘不宜超过0.030~0.040kgBOD5/(m2·d);表面水力负荷以盘片面积计,宜为0.04~0.20m3/(m2·d)。

⑦生物滤池

a.平面形状宜采用圆形或矩形。

b.填料应质坚、耐腐蚀、高强度、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适合就地取材,宜采用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无机滤料。用作填料的塑料制品应抗老化,比表面积大,宜为100~200m2/m3;空隙率高,宜为80%~90%。

c.底部空间的高度不应小于0.6m,沿滤池池壁四周下部应设置自然通风孔,其总面积不应小于池表面积的1%。

d.布水装置可采用固定布水器或旋转布水器。

e.池底应设1%~2%的坡度坡向集水沟,集水沟以0.5%~2%的坡度坡向总排水沟,并有冲洗底部排水渠的措施。

f.低负荷生物滤池采用碎石类填料时,滤池下层填料粒径宜为60~100mm,厚0.2m;上层填料粒径宜为30~50mm,厚1.3~1.8m。处理城镇污水时,正常气温下,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计,宜为1~3m3/(m2·d);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以填料体积计,宜为0.15~0.3kgBOD5/(m3·d)。

g.高负荷生物滤池宜采用碎石或塑料制品作填料,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滤池下层填料粒径宜为70~100mm,厚0.2m;上层填料粒径宜为40~70mm,厚度不宜大于1.8m。

h.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城镇污水时,正常气温下,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计,宜为10~36m3/(m2·d);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以填料体积计,宜大于1.8kgBOD5/(m3·d)。

⑧塔式生物滤池

a.直径宜为1~3.5m,直径与高度之比宜为1:6~1:8;填料层厚度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宜为8~12m。

b.填料应采用轻质材料。填料应分层,每层高度不宜大于2m,并应便于安装和养护。滤池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c.进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值应控制在500mg/L以下,否则处理出水应回流。水力负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应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水力负荷宜为80~200m3/(m2·d),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为1.0~3.0kgBOD5/(m3·d)。

二、计算例题

【例题2-10】生物接触氧化法硝化工艺的设计计算。

(一)已知条件

某乡镇住宅区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水量Q=10000m3/d。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去除BOD5及NH3-N,同时辅以化学法除磷及浊度。曝气池设计进水水质:CODCr=350mg/L,BOD5=200mg/L,Nk(凯氏氮)=40mg/L,TP=9mg/L,TSS=250mg/L,碱度SALK=280mg/L。平均水温夏季T=25℃,冬季T=10℃。处理出水供城市杂用,即设计出水水质为:BOD5≤10mg/L,NH3-N≤10mg/L,浊度≤5mg/L。计算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系统构筑物。

(二)设计计算

1.生物接触氧化池

根据《排水规范》6.9.11,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碳氧化宜为2.0~5.0kgBOD5/(m3·d),碳氧化/硝化宜为0.2~2.0kgBOD5/(m3·d)。本工程涉及硝化,取1.0kgBOD5/(m3·d)。

根据《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9—2011)6.4.1.3,

式中 V——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效容积,m3

Q——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流量,m3/d,取10000m3/d;

S0——进水BOD5浓度,mg/L,取200mg/L;

Se——出水BOD5浓度,mg/L,根据《排放标准》,要求一级A出水SS≤10mg/L,取10mg/L;

Mc——接触氧化池填料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kgBOD5/(m3填料·d),根据《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9—2011)6.4.2.2表4,取1.0kgBOD5/(m3填料·d);

η1——接触氧化池碳氧化部分填料的填充比,%,采用悬挂填料,根据《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9—2011)6.4.2.2表4,取70%;

NIKN——接触氧化池进水凯氏氮,mg/L,本工程为40mg/L;

NEKN——接触氧化池出水凯氏氮,mg/L,本工程为10mg/L;

MIKN——接触氧化池硝化容积负荷,kgTKN/(m3填料·d),根据《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9—2011)6.4.2.2表4,取0.8kgTKN/(m3填料·d);

η2——接触氧化池硝化部分填料的填充比,%,采用悬挂填料,根据《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9—2011)6.4.2.2表4,取70%。

根据6.4.3,长宽比宜取(2:1)~(1:1),有效水深宜取3~6m,超高不宜小于0.5m。采用悬挂式填料时,曝气区高宜采用1.0~1.5m,填料层高宜取2.5~3.5m,稳水层高宜取0.4~0.5m。

设两组,有效水深取4.5m,超高0.5m。每组曝气区高1.0m,填料层高宜取3.5m,稳水层0.5m,总高5m。每组平面面积3250/(4.5×2)=361.11(m2),每组平面尺寸30m×12m。总有效容积为1620m3,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1620×2×24/10000=7.8(h),满足《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9—2011)6.4.2.2表4,水力停留时间为4~16h的要求。分二级,根据6.4.2.3,第一级占总水力停留时间的55%~60%,取60%。第一级接触氧化池平面尺寸18m×12m,第二级接触氧化池平面尺寸12m×12m。

2.沉淀池

根据《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9—2011)6.7.1,沉淀池表面负荷宜取常规活性污泥法沉淀池设计值的70%~80%。

根据《排水规范》6.5.14,表面负荷为2.0~4.0m3/(m2·h),一、二级沉淀池均取2.0m3/(m2·h)。每组一、二级沉淀池表面积10000/(2×24×2.0)=104.17(m2)。

一、二级沉淀池平面尺寸12m×9m,分二格,每格6m×9m。

根据《排水规范》6.5.15,沉淀池超高取0.3m,斜管(板)区上部水深0.8m,斜管孔径80mm,斜管(板)斜长1.0m,斜管(板)水平倾角60°,则垂直高度0.866m。斜管(板)区底部缓冲层高度1m,污泥斗高度4m。沉淀池总高0.3+0.8+0.866+1+4=6.966(m)。为便于沉淀池排泥,每格沉淀池单独布置。

每格沉淀池共设8个污泥斗,每个污泥斗的容积为:

式中 f1——污泥斗上口面积,m2,3×6=18m2

f2——污泥斗下口面积,m2,1.381×1.381=1.91m2

h泥斗——污泥斗的高度,m,污泥斗为方斗,倾角α=60°,[(6-1.381)/2]tan60°=4m。

V单斗=3=34.36(m3),一、二级沉淀池泥斗容积均为178m3

根据《排水规范》6.5.6,确定排泥管管径DN200,排泥口与沉淀池水面高差2.366m>0.9m,满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6.5.7的要求。

生物接触氧化池与沉淀池的平面及剖面图见图2-28、图2-29。

图2-28 生物接触氧化池与沉淀池的平面图

图2-29 生物接触氧化池与沉淀池的剖面图

3.剩余污泥量

根据《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规程》(CECS128:2001)3.3.6,生物接触氧化产生的泥量可按去除每公斤BOD5产生0.35~0.4kg干污泥计算。

ΔX=YQS0-Se)+Q(SS0-SSe

式中 ΔX——剩余污泥量,kgSS/d;

Y——污泥产率系数,kgVSS/kgBOD5,本工程取0.4;

Q——设计平均日污水量,m3/d;

S0——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kg/m3,本工程为0.2kg/m3

Se——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kg/m3,本工程为0.01kg/m3

SS0——生物反应池进水悬浮物浓度,kg/m3,本工程为0.25kg/m3

f——进水悬浮物中无机部分,本工程取0.6kg/kgSS;

SSe——生物反应池出水悬浮物浓度,kg/m3,本工程为0.01kg/m3

ΔX=YQS0-Se)+fQ(SS0-SSe)=0.4×10000×(0.2-0.01)+0.6×10000×(0.25-0.01)

  =760+1440=2200(kgSS/d)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规程》(CECS128:2001)推荐污泥含水率p为96%~98%,本例含水率取97%。

Qs=0.001ΔX/(1-p)=0.001×2200×/(1-0.97)=73.33(m3/d)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6.5.5,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的污泥量计算。

178m3>(73.33×4/24)=12.22m3,满足要求。

4.接触氧化池需气量

(1)根据《生物接触氧化池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6.5:

O2=0.001aQS0-Se)-cΔXv+b[0.001QNk-Nke)-0.12ΔXv

式中 O2——曝气池需氧量,kgO2/d;

a——碳的氧当量,本工程含碳物质数量以BOD5计,取1.47;

c——常数,细菌细胞的氧当量,取1.42;

b——常数,氧化每公斤氨氮所需氧量,kgO2/kgN,取4.57kgO2/kgN;

Nk——曝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mg/L,本工程为40mg/L;

Nke——曝气池出水总凯氏氮浓度,mg/L,本工程为10mg/L;

ΔXv——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kg/d。

ΔXv=0.75ΔX=0.75×2200=1650(kg/d)

O2=0.001aQS0-Se)-cΔXv+b[0.001QNk-Nke)-0.12ΔXv]=0.001×1.47×10000×(200-10)-1.42×1650+4.57×[0.001×10000×(40-10)-0.12×1650]=2793-2343+466.14=916.14(kgO2/d)=38.17(kgO2/h)

(2)用气量 计算过程参见例题2-1。

则夏季空气用量Gs(25)=Os(25)/(0.28EA)=5.06/(0.28×20%)=1090.86(m3/h)

         =18.18(m3/min)

冬季空气用量Gs(10)=Os(10)/(0.28EA)=4.95/(0.28×20%)=1062.51(m3/h)

          =17.71(m3/min)

【例题2-11】曝气生物滤池硝化工艺的设计计算。

(一)已知条件

某乡镇住宅区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水量Q=5000m3/d。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去除BOD5及NH3-N。曝气池设计进水水质:CODCr=250mg/L,BOD5=150mg/L,Nk(凯氏氮)=30mg/L,TP=9mg/L,TSS=250mg/L,碱度SALK=280mg/L。夏季平均水温T=25℃,冬季平均水温T=10℃。处理出水城市杂用,即设计出水水质为BOD5≤10mg/L,NH3-N≤10mg/L,浊度≤5mg/L。计算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系统构筑物。

(二)设计计算

1.曝气生物滤池体积

根据《排水规范》6.9.23,曝气生物滤池的容积负荷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曝气生物滤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宜为3~6kgBOD5/(m3·d),硝化容积负荷(以NH3-N计)宜为0.3~0.8kgNH3-N/(m3·d),反硝化容积负荷(以NO3-N计)宜为0.8~4.0kgNO3-N/(m3·d)。本工程涉及硝化,容积负荷(以NH3-N计)取0.5kgNH3-N/(m3·d)。

根据《曝气生物滤池工程技术规范》4.5.8和4.5.13,碳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的容积:

式中 W——碳氧化部分滤料的总体积,m3

——进、出滤池的BOD5浓度差,mg/L;

——BOD5容积负荷,kgBOD5/(m3·d),根据《曝气生物滤池工程技术规范》表4.4.1,碳氧化部分为2.5~6.0,本工程取3kgBOD5/(m3·d)。

硝化曝气生物滤池的容积:

式中 W——硝化部分滤料的总体积,m3

ΔCTKN——进、出滤池NH3-N的浓度差,mg/L;

——硝化负荷,kgNH3-N/(m3·d),根据《曝气生物滤池工程技术规范》表4.4.1,硝化部分为0.6~1.0,本工程取0.6kgNH3-N/(m3·d)。

2.曝气生物滤池的面积

根据《曝气生物滤池工程技术规程》4.1.7,陶粒滤料装填高度h3为2.5~4.5m,取3m。则碳氧化部分的面积为A=W/h3=233.33/3=77.78(m2),硝化部分的面积为A=W/h3=166.67/3=55.56(m2)。

每格滤池尺寸为3m×3m,碳氧化部分设8格、硝化部分设4格,分二组,每组碳氧化、硝化部分分别为4格、2格。满足《曝气生物滤池工程技术规程》4.1.2,每级滤池不得少于二格,单格滤池面积不得大于100m2的要求。

根据《曝气生物滤池工程技术规程》4.5.8,曝气生物滤池应按容积负荷计算,按水力停留时间校核。其碳氧化部分空床水力停留时间t=3×3×3×8×60×24/5000=62.21(min),满足表4.1.1中40~60min的范围要求。硝化部分空床水力停留时间t=3×3×3×4×60×24/5000=31.11(min),满足表4.1.1中30~45min的范围要求。

3.曝气生物滤池的高度

过滤池超高h1为0.4m,填料淹没高度h2为0.9m,承托层高h4为0.3m,配水区高h5为1.5m,滤池总高H=h1+h2+h3+h4+h5=0.4+0.9+3+0.3+1.5=6.1(m)。

4.碱度

根据《曝气生物滤池工程技术规程》4.5.15,硝化过程消耗碱度

SALK1=7.14(NH0-NHe)=7.14×(30-10)=142.8(mg/L)

忽略碳化过程和同化过程对碱度的影响,出水剩余碱度:

SALKe=SALK0-SALK1=280-142.8=137.2(mg/L)>100(mg/L)

5.需氧量

根据《曝气生物滤池工程技术规程》4.5.15,去除单位质量BOD5的需氧量为:

每日去除BOD5的需氧量为:

每日氨氮硝化的需氧量为:

RN=Q×4.57×ΔCTKN/1000=5000×4.57×(40-10)/1000=685.5(kgO2/d)

总需氧量为R0=R0+RN=862.4+685.5=1547.9(kgO2/d)=64.50(kgO2/h)

根据《曝气生物滤池工程技术规程》4.5.16,曝气生物滤池供气量Gs=Rs/(0.3EA)。

计算过程参见例题2-1。

则夏季空气用量Gs(25)=Os(25)/(0.28EA)=103.23/(0.28×20%)=1843.34(m3/h)

          =30.72(m3/min)

冬季空气用量Gs(10)=Os(10)/(0.28EA)=4.95/(0.28×20%)=1795.44(m3/h)

         =29.92(m3/min)

6.产泥量估算

曝气生物滤池的湿污泥产量与反冲洗强度及反冲洗频率有关,即其湿污泥量为反冲洗水量。污泥干重根据《排水规范》(GB 50014—2006)6.9.22:

W=YQS0-Se)/1000=0.75×5000×(100-10)/1000=337.5(kg/d)

7.反冲洗

根据《曝气生物滤池工程技术规程》4.5.4,陶粒滤料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系统的设置与计算可按《滤池气水冲洗设计规程》(CECS50:93)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设计步骤参见本书深度处理部分滤池反冲洗系统设计。

根据《曝气生物滤池工程技术规程》4.1.5,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曝气与反冲洗用气设备、管路宜分开设置。

【例题2-12】复合生物反应器工艺的设计计算。

(一)已知条件

某乡镇住宅区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水量Q=15000m3/d。采用复合生物反应器工艺去除BOD5及NH3-N。复合生物反应器设计进水水质:CODCr=250mg/L,BOD5=150mg/L,Nk(凯氏氮)=30mg/L,TP=9mg/L,TSS=250mg/L,碱度SALK=280mg/L。平均水温夏季T=25℃,冬季T=10℃。处理出水城市杂用,即设计出水水质为:BOD5≤10mg/L,NH3-N≤10mg/L,浊度≤5mg/L。计算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系统构筑物。

(二)设计计算

1.估算反应器生物浓度

(1)悬浮态混合液污泥浓度X1=3500mg/L,其中有效生物按50%计算,X1V=1750mg/L。

(2)采用弹性填料,填料填充率为60%,规格为120mm(填料串直径)×0.35mm(塑料丝直径),比表面积为380m2/m3,单位串数为77串/m3,挂膜后生物膜总质量为380kg/m3,含水率为98%。附着态生物折算生物浓度为X2=380×(1-0.98)×0.6×1000=4560(mg/L)。

有效生物X2V按60%计算  X2V=3907×0.6=2344(mg/L)

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合计X=X1+X2=3500+4560=8060(mg/L)

XV=X1V+X2V=1750+2344=4094(mg/L)

悬浮态有效生物所占比例  K1=X1V/XV=1750/4094=0.43

附着态有效生物所占比例  K2=X2V/XV=2344/4094=0.57

2.剩余污泥产量

剩余污泥量由三部分组成:一为附着态生物污泥产量,二为悬浮态生物污泥产量,三为非生物污泥产量。附着态生物污泥产量和悬浮态生物污泥产量与两种状态生物对BOD5削减量的贡献值有关,而贡献值与两种状态生物所占比例成正比。

(1)悬浮态生物污泥量

式中 Y1——悬浮态生物产率系数,Y1=0.6;

θc——悬浮态生物污泥龄,d,考虑到生物除磷的需要,θc=8d;

S0——进水溶解性BOD5浓度,mg/L,S0=180mg/L;

Se——出水溶解性BOD5浓度,mg/L,参照例2-1的计算,Se=6.4mg/L。

(2)附着态生物污泥产量

式中 Y2——附着态生物表观产率系数,根据经验,Y2=0.35。

(3)非生物污泥量

式中 X0——进水SS浓度,mg/L;

Y3——进水悬浮物的污泥产率系数。根据经验,进水悬浮物中约50%可以被生物降解,剩余50%转化为非生物污泥,所以Y3=0.5。

(4)总剩余污泥

ΔXX1X2X3=479.9+519.5+1125=2124.4(kg/d)

3.生物反应池

好氧池考虑除磷的需要,污泥龄θc取8d。根据污泥龄的定义,好氧池容积为

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为

好氧池填料填充率取60%,填料用量M2=1279.8×0.6=1316.4(m3

按两种状态生物共同作用计算,好氧池填料BOD5负荷为

GB 50014—2006第6.9.11条推荐的接触氧化工艺同时碳化和硝化时填料BOD5负荷参数为0.2~2.0kgBOD5/(m3·d),据此可以判定本例好氧池也可以满足硝化需要。

4.总停留时间

生物反应器总水力停留时间为

HRT=HRTA1+HRTA2+HRTO=1.5+2.55+3.5=7.55(h)

计算表明,复合生物反应器比常规活性污泥法A2/O工艺的生物池容积缩小约50%。

5.出水总磷

附着态生物剩余污泥中不含聚磷菌,按生物膜分子构成(C60H87O23N12P)分析,其含磷量可按2.3%计。悬浮态剩余生物污泥泥龄较短,含磷量较高,可按6%计。原污水TP中约50%为颗粒状磷,其中20%可以直接沉淀。因此,二沉池出水TP浓度为

按全部剩余污泥量计算,污泥含磷量为

污泥含磷量符合一般工程实际运行数据。

其他计算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