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中心构筑实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 现代物流技术及应用

物流技术一般是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可以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的包装技术、标识技术、实时跟踪技术等。此外,还包括物流规划、物流评价、物流设计、物流策略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物流技术包含了许多现代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条形码等。

1.5.1 条形码技术及应用

(1)概述

条形码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自动扫描条形码能够快速、准确、可靠地采集数据并识别物品及商品信息。条形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利用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POS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企业可以实时跟踪有关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并即时作出反应。条形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物流条形码是条形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国际范围内提供一套可靠的代码标识体系,而且为贸易环节提供了通用语言,为EDI和电子商务奠定了基础。因此,物流条形码标准化在推动各行业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和供应链管理中起到了巨大作用。物流条形码的标准体系包括码制标准和应用标准。

常用的物流条形码标准如表1-1所示。

表1-1 常用物流条形码标准

这三种条形码是物流条形码中常用的码制,其具体应用在实际中又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通用商品条形码用在单个大件商品的包装箱上;交插二五条形码可用于定量储运单元的包装箱;贸易单元128条形码的使用是物流条形码实施的关键,它能够标识贸易单元的信息,如产品批号、数量、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交货地等信息。

(2)EAN码

EAN码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制定的一种全世界通用商品用条形码。EAN码符号有标准版(EAN-13)和缩短版(EAN-8)两种版本。EAN-13表示13位数字码。EAN码由前缀码、厂商识别码、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组成。前缀码是国际EAN组织标识各会员组织的代码,我国为690、691和692;厂商代码是EAN编码组织在EAN分配的前缀码的基础上分配给厂商的代码;商品项目代码由厂商自行编码;校验码为了校验代码的正确性。在编制商品项目代码时,厂商必须遵守商品编码的基本原则:对同一商品项目的商品必须编制相同的商品项目代码;对不同的商品项目必须编制不同的商品项目代码。保证商品项目与其标识代码一一对应,即一个商品项目只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标识一个商品项目。我国的通用商品条形码与其等效。我们日常购买的商品包装上所印的条形码一般就是EAN码。

EAN-13的基本结构:EAN-13商品条形码由左侧空白区、起始符、左侧数据符、中间分隔符、右侧数据符、校验符、终止符、右侧空白区及供识别字符组成。

EAN码提供了国际共同认可的标识和位置的标准,为EDI实施的关键。储运单元条形码国家标准,起到对货物储运过程中物流条形码的规范作用及实际应用中具有标识货运单元的功能,是物流条形码标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标准。它将物流和信息流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连接条形码与EDI的纽带。

(3)条形码技术在仓储配送业中的应用

为了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在货物配送、原材料的采购、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销售和信息传递等各个方面,都要应用条形码技术。在物流供应链管理方面,从产品的生产到成品下线、销售、运输、仓储、零售等各个环节,因为应用条形码技术,物流管理效率高、效益好。条形码技术像一条纽带,把制造产品期中各阶段发生的信息连接在一起,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条形码化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条形码设备使用既方便又快捷。

先进的工厂,使数据扫描仪和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在线连接,把产品零部件入库、生产线管理(人员、生产管理)、成品下线入库、销售、配送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实时监控和管理。

(1)生产线人员管理

每个班次开始时,工作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用数据扫描仪阅读员工卡上的条形码信息,把考勤数据和小组成员记录到数据扫描仪中然后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小组的所有成员都能根据当天的产量和质量得到相应的报酬或处罚。

开始加工操作时,先扫描当天的工作单或等待加工工件上的条形码,表明某项任务的开始,加工结束后再扫描一次。安装在工作区的条形码数据终端接收这些数据,自动添加小组号和时间信息。每天工作结束后,将每个员工的信息上传到PC机。系统计算出该小组劳动者的生产率,激励生产小组的成员提高劳动生产率。

(2)流水线的生产管理

采用条形码技术首先将订单号、零件种类、产品数量编号形成条形码,在产品零件和装配的生产线上打印并粘贴条形码标签。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获取产品订单在某条生产线上的生产工艺及所需的物料和零件。产品在生产线上完成后,由生产线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扫入产品条形码、生产线条形码号,并按工序扫入工人的条形码。对于不合格的产品送维修,由维修确定故障的原因(工序位置)。整个过程无需手工记录。

(3)零部件、产品仓储配送管理

在已经安装了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工厂,只需在数据录入前增加一些条形码数据扫描仪,就可能以很小的投资收到可观的效益。

1)进货 进货时需要进行产品品种、数量的核对。这部分工作是由数据扫描仪来完成的。首先将所有本次进货的单据、产品信息下载到数据扫描仪中,数据扫描仪将提示材料管理员输入购货单的号码。材料管理员首先扫描这个号码的条形码,然后扫描仪的应用系统判断这个条形码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系统会立刻向材料管理员作出警示。如果正确,材料管理员再扫描所购材料单上的项目号,系统随后检查购货单上的项目是否与实际进货相符。接着,材料管理员扫描物料规格信息(体积、重量和成分等)和标识号的条形码。这个标识号唯一标识购入的这件物料,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信息用于以后所有的库存管理环节中。如果有不符合订货要求的物料,系统将给出相应的信息。

2)入库管理 搬运工(或叉车司机)只需扫描准备入库的物料箱上的标签和准备存放此箱的货架的标签即可。入库可分间接和直接两种:间接入库指物料堆放在任意空位上后,通过条形码扫描记录其地址。直接入库指将某一类货物存放在指定货架。通过入库管理,为每一个物料箱及其存放位置建立一个记录。

3)提料管理 提料指从库房中根据配料任务提取原料和半成品的操作。过程如下:工作人员首先在便携式条形码数据终端上扫描输入配料任务条形码号。数据扫描仪的屏幕上显示哪些原料和半成品被分配给这一任务,他们存放在何地。提料员领取物料,并扫描其标识号进行验证。系统记录被提出的物料,并建立一份跟踪档案。

4)销售出库管理 提货作业要与同一顾客的各项货物订单结合。先将订单分解为以货箱为单位,或者以批、货盘的满载能力为单位,还可按特殊情况或容器来确定装货作业。操作工从其条形码数据终端上选择了销售出库模式后,扫描提货箱上的条形码,系统便确认货箱里是否含有提货单上的物品,其数量和品种是否正确等。在应发货数量与实际提货数量之间出现不一致时,系统均要求操作工输入一个原代码,对此差异作出解释,再由系统重置代码和报告。这样系统就具有一定的柔性,可让操作工在货盘不满的时候能装载更多的货物,或在货盘已满时撤走一些货物。最后,系统把出库存的货物从数据库清除,并表明此订单已完成提货。

(4)市场供应链管理

这是目前使用最多、见效最快的应用,在销售管理中有两种方式可以采集数据,一种是每一环节从产品上撕下一个条形码,拿回来后进行扫描,另一种是采用数据扫描仪即时扫描、记录,不论用哪一种方式,都可记录哪一种产品在什么时间,哪一个部门,卖给了什么人,是谁卖的,完成哪一份订单或合同。有了这些基本信息,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分析和统计。

(5)售后服务的管理

售后服务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形象和销售,而且要很大的投入,既要好的服务,又要节约投资,这是一个矛盾,要想很好地解决,要有正确及时的数据作为保证。

如果用户来投诉或保修,厂家如何才能知道产品是否在保修期内,是否是正式销售产品,是否是本厂原装,以前是否进行过维修等。在产品上、包装上、保修单和产品档案上贴的条形码,这些条形码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但有对应关系。

当用户保修或发生质量投诉时,可以立即查到这一产品是何时在何地由何人售出的,价格是多少,销售合同内容,保修记录,发生问题的零部件是哪一个供应商提供的,什么人安装的。可以追究供应商或分销商的责任。通过售后服务体系,不但可以统计出产品的质量规律,还可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投资。

条形码技术、产品与用户的应用系统相结合,在用户的各个应用环节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及企业信息化的日益普及,在物流仓储、物流配送、制造业、邮政、图书管理等行业的人工单品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出现对移动数据采集信息系统的迫切需求,便携式数据扫描仪便成为不可或缺的必备关键设备。条形码扫描型掌上电脑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移动信息采集、处理终端,在国防、公共安全、医疗、工业、金融、商业、邮政、货物运输等领域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1.5.2 EDI技术及应用

(1)概述

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将贸易、生产、运输、保险、金融和海关等事物文件,通过电子方式按各有关部门或公司企业之间的标准格式进行数据交换,并按国际统一的语法规则对报文进行处理,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事物处理的新业务。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俗称“无纸贸易”。无纸化贸易被誉为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

换言之,EDI是在销售商、制造商和客户等在其各自的应用系统之间,通过公共EDI网络,自动交换和处理商业单证的过程。应用EDI技术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因单证在贸易伙伴之间自动传递,不再需要重复输入、传真和电话通知等重复性的工作,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使沟通更快更准。

(2)EDI技术应用

将EDI技术与企业内部的仓储管理系统、自动补货系统、订单处理系统等企业MIS系统集成使用之后,可以实现商业单证快速交换和自动处理,简化采购程序、减低营运资金及存货量、改善现金流动情况等,提高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

目前,许多国际和国内的大型制造商、零售企业、大公司等都有使用EDI技术。当这些企业评价一个新的贸易伙伴时,其是否具有EDI的能力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采用EDI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EDI是一种信息管理或处理的有效手段,是处理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的有效方法。EDI技术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及通信网络资源,提高贸易伙伴间通信的效益,降低成本。EDI主要应用于以下企业:

1)制造业 JIT即时响应(Just In Time)以减少库存量及生产线待料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2)贸易运输业 快速通关报检、节约运输资源,减少贸易运输空间和成本,节约时间。

3)流通业 QR快速响应,减少商场库存量与空架率,以加速商品资金周转,降低成本。建立物资配送体系,以完成产、存、运、销一体化的供应线管理。

4)金融业 EFT电子转账支付,减少金融单位与用户间交通往返的时间与现金流动风险,缩短资金流动的处理时间,提高用户资金调度的弹性。在跨行服务方面,使用户享受到不同金融单位所提供的优质服务。

此外,EDI技术在零售业、制造业和配送业的供应链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发票传输、订单处理、采购和销售等业务的效率。

1.5.3 射频技术及应用

(1)概述

射频技术RF(Radio Frequency)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射频系统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射频识别卡可具有读写能力,可携带大量数据,难以伪造,且有智能。

RF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特别适合于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

采集数据的便携式数据终端(PDT)可把采集到的有用数据存储起来或传送至一个管理信息系统。PDT一般包括一个扫描器、一个体积小而功能强并带有存储器的计算机、一个显示器和供人工输入的键盘。在只读存储器中装有常驻内存的操作系统,用于控制数据的采集和传送。

PDT存储器中的数据可随时通过射频通信技术传送到主计算机。操作时通过扫描位置标签,把货架号码、产品数量等信息录入PDT中,再通过RF技术把这些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管理系统,则可获得客户产品清单、发票、发运标签、该地所存产品代码和数量等信息。

(2)射频技术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射频技术应用在军事物流中,通过识别集装箱和装备上的射频标签信息,使各级指挥人员实时掌握军用的物资订购、运输、储存等信息。RF接收转发装置通常安装在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上(如门柱上、桥墩旁等),以及仓库、车站、码头、机场等关键地点。接收装置收到RF标签信息后,连通接收地的位置信息,并上传至通信卫星后,再由卫星传送给运输调度中心,送入中央信息数据库中。

1.5.4 GIS技术及应用

(1)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多种学科交叉的高科技产品。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如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通过程序输入数据等)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出结果,并供浏览、操作和分析之用。其显示范围从洲际地图到详细的街区地图,显示对象包括人口、销售情况、运输线路以及其他内容。

(2)GIS技术的应用

GIS用在物流分析中,主要是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进行物流分析。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功能。

1)车辆路线模型 用于优化车辆数量、每辆车的行车路线,确定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最佳路线及最低成本。

2)网络物流模型 用于优化最佳货物分配路线,即布局最佳物流网点。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那个商店,从而使路线短、费用低。

3)分配集合模型 根据人口密度、地理位置、购买力等因素优化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的优化问题。

4)设施定位模型 用于优化一个或多个自动仓库和运输线等设施布局。在物流系统中,自动仓库和运输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自动仓库在网络节点上,节点决定运输线路。根据供求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在既定区域内优化设计每个自动仓库数量、规模及位置,以及自动仓库之间的物品种类关系等问题。

1.5.5 GPS技术及应用

(1)概述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能力。近10年来,GPS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特点,其应用如下:

1)物流处理系统定位与跟踪 物流配送、交通运输、汽车自主导航、地面车辆跟踪和城市智能交通管理;船舶远洋导航和进港引水;飞机航路引导和进场降落。

2)测绘与监测领域 大地、工程及航空摄影等的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监控、各种等级的大地测量、道路和各种线路放样、水下地形或地壳形变的测量、大坝和大型建筑物变形监测、工程机械控制等领域。

3)救援跟踪定位 旅游及野外探险、紧急救生、个人通信终端与手机及电子地图等集成一体的导航指引。

(2)GPS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1)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 GPS在汽车导航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较为普及。三维导航是GPS的首要功能,飞机、轮船、地面车辆以及步行者都可以利用GPS导航器导航引路。汽车导航系统是在全球定位系统GPS基础上开发的一门新型技术。汽车导航系统由GPS导航、自律导航、微处理机、车速传感器、陀螺传感器、CD-ROM驱动器、LCD显示器组成。GPS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车辆跟踪和交通管理等许多功能。

GPS还用在长途客运车辆管理中,如国内的GPS长途客运车辆智能管理系统就是结合了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信平台(GPRS/CDMA)通信业务、GIS技术、图像采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技术,在客运公司建立的一个总控平台与公安部门及运管部门等组建为专控中心系统。此系统由控制中心系统、无线通信平台(GPRS/CDMA)、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车载设备四部分组成一个全天候、全范围的驾驶员管理和车辆跟踪的综合平台。此系统可对注册车辆进行动态跟踪、监控、拍照、行车记录、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被监控车辆并保存车辆运行轨迹数据。操作终端可任意访问服务器内部局域网或国际互联网并可通过IE浏览器提供网上综合客车管理数据分析。入网车辆最多达到五十万辆,可包括物流运输车辆、长途客运车辆、旅游车等社会车辆。

2)铁路运输管理 我国铁路开发的基于GPS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GPS和计算机网络实时收集全路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及所运货物的动态信息,可实现列车、货物追踪管理。只要知道货车的车种、车型、车号,就可以立即从近10万公里的铁路网上流动着的几十万辆货车中找到该货车,还能得知这辆货车现在何处运行或停在何处,以及所有的车载货物发货信息。运用这项技术可大大提高路网及其运营的透明度,为货物运输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3)军事物流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物流中应用广泛,如后勤装备和军需品的保障工程。 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期都对后勤补给提出很高的需求。在战争中,如果不依赖GPS,后勤的军需补给就会混乱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