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樱桃番茄匍柄霉灰叶斑病
又称芝麻斑病。全世界番茄种植区均有发生。在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外番茄硬果型番茄的引进,尤其是河北、山东、辽宁、湖南、海南、北京等地都有严重发生,造成植株早衰减产,一般发病株率高达40%~100%,重病田产量损失可达50%以上。2009~2010年海口、山东寿光在1月番茄定植后零星发病,到3月株高1.6~1.8m时,严重发病,引起大量落叶,减产严重。近年该病在北京大兴,辽宁海城,河北廊坊、保定,山东寿光等地变成了番茄再猖獗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番茄品质。给生产上造成了巨大损失。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及叶柄。初发病时产生很多不规则形的小斑点,后病斑扩展,病斑中央浅褐色,四周深褐色,叶背颜色略深。病斑多较小,也有较大的圆形褐斑不断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病斑多变薄,后期易破裂穿孔,叶缘也常发病,沿叶缘现不规则形病斑,多斑融合后变成深褐色,致叶片干枯或变黄。
病原 Stemphylium solani Weber,称茄匍柄霉;S. lycop-ersici,称番茄匍柄霉,均属真菌界子囊菌门匍柄霉属。据李宝聚等鉴定,我国山东、海南等地主要是茄匍柄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多随病残体在保护地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当年叶片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重复侵染,致病害不断扩展蔓延。20~30℃潜育期3~4天,从发病到全株叶片感染只需2~3天。春季气温高于10℃即开始发病,夏季25℃左右也可发病,20~25℃、相对湿度80%发病株率迅速增加。连续降雨2~3天易造成该病流行。生产上连作地、低洼渍水地以及偏施、重施氮肥地发病重。在我国中部4月上旬平均12.6℃、相对湿度59.20%是防治该病关键期,5月中旬进入发病高峰,这时旬平均温度18.67℃,平均相对湿度71%。
我国中部夏番茄的发病初始期为7月中旬,此间气温25℃,相对湿度85%,进入番茄发病关键期。湖南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月进入盛发期;贵州7~8月22~25℃、相对湿度高于85%易发病。
番茄匍柄霉灰叶斑病小型病斑(李宝聚摄)
番茄匍柄霉灰叶斑病大型病斑(李宝聚摄)
PDA上培养的匍柄霉病原菌分生孢子(李宝聚摄)
防治方法 ①选育抗病品种。②农业防治。我国中部种植春番茄地区每年3月中下旬旬均温大于10℃、相对湿度高于50%应进行预防。③定植时早春茬遇有天气不好或育苗厂生产出来的番茄苗子长势弱、根系少、抗逆能力差时,可选用激抗菌968苗宝1000倍液或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进行蘸根,效果好。④番茄匍柄霉叶斑病流行速度快,发现病斑后及时防治非常关键。发病前喷1次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混加27.12%碱式硫酸铜(铜高尚)500倍液,或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700倍液混加77%氢氧化铜700倍液,预防效果好。一旦发病使用唑类杀菌剂混配铜制剂,喷洒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加50%异菌脲800倍液混27.12%碱式硫酸铜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1000倍液混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10%己唑醇乳油3500倍液混77%氢氧化铜600倍液,隔5天1次,连续防治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