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制备与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2-30 硝酸钾的制备与提纯
一、实验目的
学习用复分解反应进行盐类制备;掌握温度变化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巩固溶解、过滤、重结晶等实验操作技术。
二、实验用品
仪器:台秤,烧杯,量筒,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热滤漏斗,真空水泵,吸滤瓶,布氏漏斗,试管,表面皿。
固体药品:NaNO3,KCl。
液体药品:HNO3(2mol·L-1),AgNO3(0.1mol·L-1)。
材料:滤纸,冰。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NaNO3和KCl为原料,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制备KNO3晶体,其反应式为:
该反应是可逆的,利用温度对NaCl和KNO3溶解度的影响的不同,将它们从溶液中分离。根据表2-15中列出的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可见,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将一定浓度的NaNO3和KCl混合液加热至沸腾后浓缩,因为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浓缩时NaCl达到饱和后析出,而此时KNO3的溶解度因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通过热过滤除去NaCl。将滤液冷却至10℃以下,KNO3因溶解度骤减而大量析出,仅有少量的NaCl随KNO3一起析出。粗产品KNO3经重结晶提纯,便可得到较纯的KNO3晶体。
表2-15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四、实验步骤
1.KNO3的制备
(1)溶解:分别称取8.5g NaNO3和7.5gKCl置于50mL烧杯中,加入15mL蒸馏水,加热搅拌,使固体溶解。
(2)浓缩:搅拌下,小火加热至沸,随蒸发溶液体积减小,NaCl逐渐析出,到溶液体积约为原来的2/3时,趁热用热滤漏斗过滤(注意热水漏斗中的水不要加满,以免水沸腾后溢出)或减压过滤(动作要快,如有晶体析出,也可用少量温水冲洗抽滤瓶,合并滤液和洗涤液于小烧杯中,浓缩至过滤前的体积),滤液置于小烧杯中。
(3)结晶:将小烧杯中滤液冷至室温后再用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将析出的KNO3晶体用减压过滤法尽量抽干后转移到表面皿中,晾干后称重。计算KNO3粗产品的产率。
2.重结晶法提纯
保留少量(米粒大小)粗产品供纯度检验对比实验用,其余部分按粗产品:水=2:1(质量比)的比例加入蒸馏水,小火加热,以防止液体溅出,搅拌,至晶体全部溶解(若溶液沸腾时晶体还未全部溶解,可再加少量蒸馏水使其溶解),停止加热。将滤液冷至室温,再用冰-水浴冷却至10℃以下,待析出大量晶体后抽滤,将晶体放在表面皿上晾干,称重,计算产率。
3.产品纯度检验
取少量粗产品和重结晶得到的产品各放入一小试管中,分别加入1mL蒸馏水使其溶解,然后分别加入2滴2mol·L-1的HNO3和2滴0.1mol·L-1AgNO3溶液,对比重结晶前后的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
五、思考题
1.根据溶解度计算,本实验应有多少NaCl和KNO3晶体析出(不考虑其他盐存在时对溶解度的影响)?
2.本实验为什么要用热过滤?
3.何谓重结晶?重结晶的过程中为什么需先加热,而后又冷却?
实验2-31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通过制备硫酸亚铁铵,了解复盐的特征和制备方法;练习和巩固水浴加热、溶解、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学习用目视比色法检验产品的质量。
二、实验用品
仪器:锥形瓶,烧杯,量筒,蒸发皿,表面皿,玻璃棒,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铁圈,电子天平,温度计,水浴锅,真空泵。
固体试剂:铁屑或铁钉,(NH4)2SO4(s),NH4Fe(SO4)2·12H2O。
液体试剂:H2SO4(3mol·L-1),Na2CO3(10%),KSCN(25%),乙醇(95%)。
材料:滤纸,pH试纸。
三、实验原理
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俗称摩尔盐,为浅绿色单斜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摩尔盐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是最稳定的亚铁盐,常用于配制亚铁离子的标准溶液。
常用的制备方法是先用Fe与稀H2SO4作用制得FeSO4,再与等物质的量的(NH4)2SO4在水溶液中作用生成硫酸亚铁铵:
由表2-16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可知,复盐的溶解度比单盐小,因此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后,复盐在水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NH4)2FeSO4·6H2O晶体。
表2-16 几种盐的溶解度
Fe3+是产品中的主要杂质,常以Fe3+含量多少来衡量(NH4)2FeSO4·6H2O产品的质量等级,本实验采用目视比色法进行产品质量的等级评定。具体做法是:将适量样品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KSCN与Fe3+作用,配制成含血红色[Fe(CNS)n]3-n的待测溶液,然后与含一定量相同离子的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比色,以确定Fe3+杂质含量范围。如果样品溶液的颜色比某一标准溶液浅,则认为Fe3+含量低于某一规定限度 ,从而确认产品的质量等级,这种分析方法也称为限量分析。本实验仅做摩尔盐中Fe3+的限量分析。
四、实验内容
1.铁钉的净化:称取约4.0g铁钉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约20mL10%Na2CO3溶液,小火加热煮沸约10min以除去油污,倾去碱液后用水洗净铁钉。
2.制备FeSO4:在装有铁钉的锥形瓶中加入25mL3mol·L-1的H2SO4溶液,水浴加热(温度60~80℃为宜),反应过程中适当补充少量蒸馏水,以维持反应液体积。反应完成后(约需30min),再加入1mL3mol·L-1的H2SO4溶液(为什么?),并趁热过滤,并用少量热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及滤渣(残渣可用少量水洗2~3次),将洗涤液和滤液合并移入洁净的蒸发皿中。将滤渣用吸水纸吸干后称重,计算出反应消耗的铁的质量和FeSO4的理论产量。
3.制备硫酸亚铁铵:根据FeSO4的产量按等物质的量称取(NH4)2SO4固体,加入上述溶液中,水浴加热,搅拌,使其全部溶解。继续搅拌加热,浓缩至溶液表面刚出现晶膜时为止。自水浴上取下蒸发皿,放置冷却后即有硫酸亚铁铵晶体析出。待冷至室温后减压过滤,用少量乙醇分两次洗去晶体表面所附着的水分。抽干后将晶体带滤纸一块取出,把晶体置于两张洁净干燥的滤纸之间,并轻压以吸干母液,称量,计算产率。
4.质量检测
①配制浓度为0.0100mg·mL-1的Fe3+标准溶液
称取0.0216g NH4Fe(SO4)2·12H2O于小烧杯中,先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再加入6mL的3mol·L-1H2SO4溶液酸化,用蒸馏水将溶液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此溶液中Fe3+浓度即为0.0100mg·mL-1。
②配制标准色阶
用移液管分别移取Fe3+标准溶液5.00mL、10.00mL、20.00mL于25mL比色管中,各加1mL3mol·L-1H2SO4和1mL25%的KSCN溶液,再用新煮沸后放冷的蒸馏水将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到含Fe3+量分别为0.05mg(一级)、0.10mg(二级)和0.20mg(三级)的三个等级的Fe3+标准液。
③产品等级的确定
称取1g硫酸亚铁铵晶体,加入25mL比色管中,用15mL新加热沸腾冷至室温的蒸馏水(为什么?)溶解,再加1.5mL3mol·L-1H2SO4和1mL25%KSCN溶液,最后加入不含氧的蒸馏水将溶液稀释到25mL,摇匀,与标准溶液进行目视比色,确定产品的等级。
五、思考题
1.水浴加热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本实验如何确定所需要的硫酸铵用量?
3.为什么在制备硫酸亚铁时要使铁过量?
4.为什么制备硫酸亚铁铵时要保持溶液有较强的酸性?
实验2-32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用化学平衡原理指导配合物的制备;掌握水溶液中制备无机物的一般方法;继续练习溶解、沉淀、过滤(常压、减压)、浓缩、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用品
仪器:烧杯,量筒,漏斗,抽滤瓶,布氏漏斗,表面皿,真空泵。
固体药品:(NH4)2SO4·FeSO4·6H2O,H2C2O4·2H2O,K2C2O4。
液体药品:H2O2(3%),H2SO4(3mol·L-1),乙醇(95%)。
材料:滤纸。
三、实验原理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为翠绿色单斜晶体,易溶于水(0℃时4.7g/100g水;100℃时117.7g/100g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容易分解。
本制备实验是以摩尔盐(NH4)2SO4·FeSO4·6H2O为起始原料,通过沉淀、氧化、配位等反应过程,制得三草酸合铁(Ⅲ)酸钾K3[Fe(C2O4)3]·3H2O配合物。主要反应为:
加入乙醇后,析出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
三草酸合铁(Ⅲ)配离子K稳=1.58×1020,在溶液中比较稳定。
四、实验内容
1.草酸亚铁的制备
称取5g(NH4)2SO4·FeSO4·6H2O晶体、2.0gH2C2O4·2H2O晶体于250mL烧杯中,加入40mL蒸馏水和10滴3mol·L-1H2SO4溶液,加热搅拌使晶体溶解,继续搅拌并加热至沸,停止加热,静置。待黄色FeC2O4·2H2O晶体沉到底部后用倾析法弃去上层清液,然后用蒸馏水分两次洗涤沉淀,每次用15mL,温热并搅拌,然后静置,弃去上层清液。
2.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
在FeC2O4·2H2O晶体中,加入20mL蒸馏水和5.0g固体K2C2O4,搅拌均匀,水浴上加热至40℃,在不断搅拌下用滴管慢慢加入20mL新配制的3%H2O2溶液,维持40℃恒温约10min,以使Fe(Ⅱ)充分氧化为Fe(Ⅲ)。再将溶液加热至沸,加入0.7gH2C2O4·2H2O晶体,搅拌溶解后,再在不断搅拌下分3次加入0.5gH2C2O4·2H2O晶体,晶体完全溶解后溶液应呈亮绿色,如果有沉淀则趁热过滤,并控制溶液体积约为。
3.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的生成
将溶液冷至室温后分为2等份,其中1份滴加10mL95%乙醇,边加边搅拌,观察K3[Fe(C2O4)3]·3H2O晶体的生成,充分沉淀后,抽滤,用少量乙醇洗涤晶体,抽干,再用滤纸吸干后称量,计算产率(注意乘以2倍)。
另1份溶液置于小烧杯中,盖上表面皿(或盖上一层滤纸,并用皮筋将滤纸固定在烧杯上),放在暗处让溶液慢慢蒸发培养K3[Fe(C2O4)3]·3H2O大块晶体,供下次实验时观察。
五、思考题
1.制备FeC2O4·2H2O沉淀时加热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在此制备中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能否用其他氧化剂,为什么?
3.加入H2O2后要40℃恒温下维持一段时间后为什么还要加热至沸?
4.如何证明你所制得的产品不是单盐而是配合物?
实验2-33 海带中提取碘
一、实验目的
学习海带中提取碘的方法;复习巩固灰化、浸取、浓缩、升华操作。
二、实验用品
仪器:烧杯,铁架台,蒸发皿,布氏漏斗,抽滤瓶,循环水真空泵。
固体试剂:Fe2(SO4)3或K2Cr2O7。
液体试剂:H2SO4(3mol·L-1)。
材料:海带丝,pH试纸。
三、实验原理
碘在人体内有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主要存在于甲状腺中,具有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提高精神系统的兴奋性等生理功能。人体中缺碘,会罹患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克汀病等,给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对婴幼儿的危害尤其严重。人体一般每日摄入0.1~0.15mg碘就可以满足需要。在碘缺乏地区,一般通过食用碘盐的方法补充碘。碘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很分散,海洋中碘的含量也很少,但有些海洋生物可以在体内富集碘,如在每100g海带中含碘量为240mg,常吃海带可纠正由缺乏碘而引起的疾病。
本实验通过灼烧、灰化、浸取、炒干等操作,将海带中的碘转化为碘化物,再用氧化剂将其氧化为I2,通过升华分离,从而提取海带中的碘。
或
四、实验步骤
1.称取10g干燥的海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将海带灰收集在蒸发皿中,加热、搅拌、灼烧,使海带完全灰化。
2.将海带灰研细后转移至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熬煮5min后,抽滤。重复加入25mL蒸馏水熬煮一次,抽滤,最后用少量水洗涤滤渣,将滤液合并。
3.滤液里加3mol·L-1H2SO4酸化至pH值显中性,除去碳酸盐。
4.将滤液在蒸发皿中蒸发至糊状,调pH≈1,然后尽量炒干,转移至研钵中,加入1.2gFe2(SO4)3(或0.5gK2Cr2O7)固体与之一起研细并混合均匀。
5.在蒸发皿上盖一张刺有许多小孔且孔刺向上的滤纸,取一只大小合适的玻璃漏斗,颈部塞一小团棉花,罩在蒸发皿上(必要时安装铁架台和万能夹固定一下),小心加热蒸发皿使生成的碘升华(见装置图2-56)。碘蒸气在滤纸上凝聚,并在漏斗中看到紫色碘蒸气。当再无紫色碘蒸气产生时,停止加热。取下滤纸,将新得到的碘回收在棕色试剂瓶中。若碘较少可用少量KI溶液或酒精将其溶解并收集在试剂瓶内。
图2-56 碘升华装置
五、思考题
1.哪些因素影响产率?
2.设计实验验证产物为I2。
实验2-34 明矾的制备及晶体的培养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废铝材料制备明矾的方法。
2.巩固对铝和氢氧化铝两性的认识,掌握复盐晶体的制备方法。
3.掌握明矾[KAl(SO4)2·12H2O]大晶体的培养技能。
4.熟悉明矾产品中钾、铝和硫酸根离子的定性检出方法。
二、实验用品
仪器:烧杯,量筒,台秤,温度计,酒精灯,三足架,石棉网,过滤装置,玻璃棒。
固体试剂:KOH。
液体试剂:H2SO4(3mol·L-1)
材料:废铝(铝合金罐头盒或易拉罐等),砂纸,滤纸,涤纶丝线(缝衣线)。
三、实验原理
1.明矾的制备原理
2.关于晶体培养
明矾[KAl(SO4)2·12H2O]是铝钾矾,属于八面体晶形,本实验要练习培养铝钾矾晶体。铝钾矾溶解度和过饱和曲线如图2-57所示。图中BB'曲线是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曲线下方为不饱和区,在此区域内不会有晶体析出,因此称为稳定区。CC'曲线是过饱和曲线,此线上方为不稳定区,将此区域里的溶液稍加振荡或在其中投入晶种或某种物质(甚至灰尘掉入)就会立即析出大量晶体。两线之间的区域叫准稳定区,在此区域内,晶体可以缓慢地生长成大块的具有规则外形的晶体。欲从不饱和溶液中制得晶体,有两种途径:一是由A→B→C的途径,即保持溶液的浓度不变,降低温度;另一途径是A→B'→C',即在保持温度不变时,蒸发溶剂使溶液浓度增大。前一种方法叫冷却法,后一种方法叫蒸发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使溶液从稳定区进入准稳定区或不稳定区,从而析出晶体。在不稳定区,晶体生长的速度快,晶粒多,但晶体细小。要想得到大而完美的晶体,应将溶液处于准稳定区,让晶体慢慢地生长。
图2-57 溶解度和过饱和曲线
四、实验步骤
废铝→KOH溶解→过滤→硫酸酸化→浓缩→结晶→分离→单晶培养→明矾单晶
1.KAl(SO4)2·12H2O的制备
在250mL锥形瓶中称取4.2g KOH溶于50mL蒸馏水中得50mL1.5mol·L-1KOH溶液,缓慢加入2g经处理过的废铝(砂纸打磨后,剪碎),小火加热(反应激烈,小心不要溅入眼内),反应完毕后趁热过滤(或用布氏漏斗抽滤),滤液接入250mL烧杯中,少量蒸馏水冲洗(约20mL)漏斗和搅棒。取滤液,在不断搅拌下,滴加3mol·L-1H2SO4(按化学反应式计量),加热至沉淀完全溶解,并适当浓缩溶液(约剩30mL左右),用大烧杯装自来水,反应液连同容器一起放在自来水烧杯中冷却结晶。过滤,晶体回收,滤液(饱和溶液)用干净的100mL烧杯接收,用于培养大晶体。
2.明矾大晶体的培养
KAl(SO4)2·12H2O为正八面体晶形,应让晶种有足够的时间长大。籽晶能够生长的前提是溶液浓度处于适当过饱和的准稳定区(图2-57的C'B'BC);晶体生长的容器要干净;另外,生长晶体的过程不能震动。本实验通过将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在室温下静置,靠溶剂的自然挥发来创造溶液的稳定状态。人工投放晶种让其逐渐长成单晶。
以缝纫用的涤纶线把事先准备好的籽晶系好,剪去余头,缠系在玻璃棒上悬吊在已过滤的饱和溶液中(图2-58,如果溶液不饱和,晶种就会溶解。如果有溶解现象,应立刻取出晶种,待溶液冷却至饱和再将晶种放入),盖上滤纸以免进入灰尘,放在实验厨里或烧杯上写名字,然后统一放在不易震动的地方,下周实验观察大晶体的形成。
图2-58 大晶体培养
明矾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
3.设计方案,定性检出晶体中的钾、铝和硫酸根离子。
五、注意事项及思考题
1.抛光铝片时,小心不要割伤手。
2.接收明矾饱和溶液的烧杯,一定要洗干净才有利于晶体的生长。
3.如何知道你制成的明矾溶液在室温时为饱和溶液?
4.下列哪些条件有利于生成大晶体:
①温度下降快,致使结晶速度快;
②搅拌溶液;
③温度缓慢下降;
④结晶速度很慢;
⑤100℃时的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
⑥室温时溶液刚好饱和。
5.试画出铝钾矾的晶体图。
实验2-35 聚合硫酸铁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通过聚合硫酸铁的制备,摸索反应的最佳条件及产品质量的检验方法,从而学习水溶液中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制备无机盐的方法,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用品
仪器:锥形瓶,电磁搅拌器,滴液漏斗,pHS-3C型酸度计,密度计,恒温水浴,量筒(250~500mL),721型分光光度计。
试剂:固体FeSO4·7H2O,H2O2,浓H2SO4。
三、实验原理
聚合硫酸铁(PFS)也称碱式硫酸铁或羟基硫酸铁,是一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与其他絮凝剂如三氯化铁、硫酸铝、碱式氯化铝等相比,聚合硫酸铁生产成本低、适用pH范围广、杂质去除率高、残留物浓度低、脱色效果好,因而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工业用水以及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处理。
七水合硫酸亚铁在酸性条件下,可被双氧水氧化成硫酸铁,经水解、聚合反应得到红棕色的聚合硫酸铁。主要反应如下:
氧化反应:
水解反应:
聚合反应:
氧化、水解、聚合三个反应同时存在于一个体系当中,且相互影响。其中氧化反应是三个反应中较慢的一步,控制着整个反应过程。
四、实验内容
把七水合硫酸亚铁加到250mL锥形瓶中加水溶解,在不断搅拌下,按一定比例滴加浓硫酸和双氧水,反应约2h,把得到的产品在一定温度下进一步熟化8~24h,即可得到较高盐基度的红棕色聚合硫酸铁(PFS)。
1.H2SO4用量的影响
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30gFeSO4·7H2O和30mL水并加入几毫升浓硫酸(摸索加入1.7mL、3.5mL、5mL、9mL不同体积浓硫酸的最佳条件),用滴液漏斗插入液面以下慢慢滴入H2O213mL,控制H2O2加入量约为1mL·min-1。通过产品质量检验,得出最佳硫酸用量。
问题: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硫酸用量对产品质量有何影响?
2.H2O2用量的影响
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30gFeSO4·7H2O、30mL水及上述实验摸索到的最佳浓硫酸用量。按上述试验的速度用滴液漏斗滴加不同量的(5mL、9mL、13mL)H2O2,通过产品质量检验,得出最佳H2O2用量。
问题:H2O2的用量、H2O2加入速度对产品质量有何影响?
3.产品质量检验
本实验通过观察产品的外观和絮凝效果,测定产品的密度、去浊率及产品的pH值来确定最佳试验条件。
(1)聚合硫酸铁的絮凝作用
取2个50mL烧杯,各加入0.5g泥土,加水至50mL,搅拌。在一烧杯中加入1%聚合硫酸铁产品少许,搅拌均匀,静置后观察现象,与另一烧杯对比,记录溶液澄清所需时间。
(2)去浊率的测定
取200mL水样,加入1:100稀释后的聚合硫酸铁5mL,剧烈搅拌几分钟。取上层清液(液面以下2~3cm处),测定其吸光度(实验时选用波长为380nm),比较处理前后吸光度的差别,则分别得到去浊率。
(3)密度的测定(密度计法)
将聚铁试样注入清洁、干燥的量筒内,不得有气泡。将量筒置于恒温水浴中,待温度恒定后,将密度计缓缓地放入试样中,待密度计在试样中稳定后,读出密度计弯月面下缘的刻度,即为20℃试样的密度。
(4)H值的测定
本实验以测定1%水溶液的pH值为准。用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定位后,将1%的试样溶液倒入烧杯,将复合电极浸入被测溶液中,至pH值稳定时读数。
把相关数据填入表2-17中,与国家标准对比。
表2-17 聚合硫的铁的国家标准及产品性能
①《净水剂聚合六硫酸铁》国家标准(GB 14591—93)。
五、思考题
1.分析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对聚合硫酸铁质量的影响?
2.什么叫熟化?熟化的目的是什么?
3.除了H2O2,制备聚合硫酸铁时还可以使用其他氧化剂吗,为什么?
实验2-36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及对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用品
由学生根据需要自行列出实验仪器、药品、材料清单,经指导教师同意即可进行实验。
三、实验原理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度很小。Cu2(OH)2CO3的化学组成可认为是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两种物质都难溶且溶解度相近,因此铜盐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就会生成碱式碳酸铜沉淀,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容易分解。
思考:
①哪些铜盐适合制取碱式碳酸铜?写出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
②估计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配料比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四、实验内容
1.反应物溶液的配制
分别配制100mL0.5mol·L-1Na2CO3溶液和100mL0.5mol·L-1CuSO4溶液。
2.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
(1)CuSO4和Na2CO3溶液的最佳配比
取四支试管,各加入2.0mL0.5mol·L-1的CuSO4溶液;再取四支编号的试管,分别加入1.6mL、2.0mL、2.4mL及2.8mL0.5mol·L-1Na2CO3溶液。将八支试管置于75℃的恒温水浴中。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分别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试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生成的速率、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从中得到两种反应物溶液的最佳混合配比。
思考:
①各试管中沉淀的颜色为何会有差别?估计何种颜色产物的碱式碳酸铜含量最高?
②若将Na2CO3溶液倒入CuSO4溶液中,其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
(2)反应温度的探求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2.0mL0.5mol·L-1的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最佳用量的0.5mol·L-1的Na2CO3溶液。从这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编成一组,将三组试管分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适合温度。
思考:
①反应温度对本实验有何影响?
②反应在哪种温度下进行会出现褐色产物?这种褐色物质是什么?
3.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取60mL0.5mol·L-1的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应物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碱式碳酸铜。待沉淀完全后,弃掉溶液,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再含为止,吸干。将所得产品在烘箱中于100℃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并计算产率。
思考:
怎样检验沉淀中是否含有?
五、实验习题
1.除反应物的配比和反应温度对本实验的结果有影响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实验结果?请设计一实验以证明你的猜想,写出实验步骤。
2.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产物中铜及碳酸根的含量,从而分析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中Cu(OH)2和CuCO3所占的比例。
实验2-37 未知物的鉴别或鉴定
一、实验目的
运用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进行常见物质的鉴别或鉴定;进一步学习常见离子的重要反应;了解未知物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品
由学生根据需要自行列出实验仪器、药品、材料清单,经指导教师同意即可进行实验。
三、实验原理
当一个试样需要鉴定或一组未知物需要鉴别时,通常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物态和颜色
(1)观察试样在常温时的聚集状态,如果是晶体要观察它的晶形。
(2)观察试样的颜色。溶液试样可根据离子的颜色,固体试样可根据化合物的颜色及其溶液的颜色,预测哪些离子可能存在,哪些离子不可能存在。
2.溶解性
首先试验在水中的溶解性,在冷水中的溶解性怎样?在热水中又怎样?不溶于水的固体试样有可能溶于酸或碱,可依次用盐酸(稀、浓)、硝酸(稀、浓)、氢氧化钠(稀、浓)溶液试验其溶解性。
3.酸碱性
酸或碱可直接加入指示剂或用pH试纸检测作出判断。两性物质可利用它既溶于酸又溶于碱的性质进行判断。可溶性盐的酸碱性可用它的水溶液加以判断。有时还可根据试液的酸碱性来排除某些离子存在的可能性。
4.热稳定性
物质的热稳定性有时差别很大。有的物质在常温时就不稳定,有的物质加热时易分解,还有的物质受热时易挥发或升华。可根据试样加热后物相的转变、颜色的变化、有无气体放出等现象进行初步判断。
5.鉴定或鉴别反应
经过前面对试样的观察和初步试验,再进行相应的鉴定或鉴别反应,就能给出准确的判断。在基础无机化学实验中鉴定反应大致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与某种试剂的反应,生成沉淀,或沉淀溶解,或放出气体。还可再对生成的沉淀或气体进行检验。
(2)显色反应。
(3)焰色反应。
(4)硼砂珠实验。
(5)其他特征反应。
进行未知试样的鉴别和鉴定时要特别注意干扰离子的存在,尽量采用特效反应进行鉴别和鉴定。
四、实验内容
根据下述实验内容列出实验用品及分析步骤。
1.区分两种金属:铝片和锌片。
2.鉴别四种黑色或近于黑色的氧化物:CuO、Co2O3、PbO2、MnO2。
3.未知混合液分别含有Cr3+、Mn2+、Fe3+、Co2+、Ni2+中的大部分或全部,设计一实验方案以确定未知液中含有哪几种离子,哪几种离子不存在。
4.鉴别下列化合物:CuSO4、FeCl3、BaCl2、NiSO4、CoCl2、NH4HCO3、NH4Cl。
5.盛有以下10种硝酸盐溶液的试剂瓶标签脱落,试加以鉴别:
AgNO3、Hg(NO3)2、Hg2(NO3)2、Pb(NO3)2、NaNO3、Cd(NO3)2、Zn(NO3)2、Al(NO3)3、KNO3、Mn(NO3)2。
6.盛有下列10种固体钠盐的试剂瓶标签被腐蚀,试加以鉴别:
NaNO3、Na2S、Na2S2O3、Na3PO4、NaCl、Na2CO3、NaHCO3、Na2SO4、NaBr、Na2SO3。
7.溶液中可能有如下10种阴离子:S2-、、、、、、Cl-、Br-、I-、中的4种,试写出分析步骤及鉴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