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经济结构与结构变化

经济结构(不要与社会结构相混淆,尽管两者有关联)指经济体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尤指三大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5)。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如农业、林业和渔业;第二产业转化或加工自然产品,如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或称服务业,与产品或物质商品无关,只提供服务,涉及范围广泛,从家庭和个人服务(厨师、女佣、理发师等)到商业和金融服务(零售商、批发商、银行家、经纪人等),从专业服务(医生、律师、教师)到政府服务(邮政工人、官员、政客、军人等)。(还有些经济活动界线非常模糊,不合规则。如采矿业,从逻辑上,它应该是第一产业,但又通常被认为是第二产业。同样,属服务行业的运输业,通常也被认为是第二产业的一部分。狩猎,旧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生产活动,现被当作娱乐活动——消费取代了生产。)

几千年来,从早期文明到近一百年前,农业是绝大部分人类的主业。细读表1-2,可发现低收入国家现在仍处于这种状态。这是真实情况,因为生产率太低,人类为求生存必须集中于粮食生产。几百年前,农业生产率开始提高(原因我们在随后的章节中解释),一开始缓慢,然后越来越迅速。随着生产率的提高,生产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产品所需的工人越来越少,多余的工人可分流到其他生产活动中。如此开始了工业化进程,从中世纪晚期延续至20世纪中期(这是在西欧和北美;而在其余的世界很多地方,这一进程仍在继续中)。在19世纪末,最发达国家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从80%或90%减少至不到50%,而最近在最发达工业国家中这一比例更是跌至10%以下。而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或GDP的比重也随之下降,即使农产品的绝对价值增加了好几倍。

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例下降了,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例却上升了,尽管不是同比例升降。在高度工业化国家,一般是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雇用的劳动力在30%与50%之间,余下的劳动力在第一和第三产业间分布。随着劳动力比例在第二产业的上升,其收入比重也在增加。

劳动力在两产业之间的转移以及两产业收入比重的变化,这对孪生过程就是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主要例证。约从1950年以来,最发达国家经历了进一步的经济结构变化,即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

如何解释这些经济结构变化?劳动力由农业转向第二产业活动包含有两大过程。在供给方面,如前所说,生产率的提高使较少的劳动力就能获得同样的产出(或相同的劳动力获得更多的产出)。在需求方面,揭示人类行为规律的恩格尔定律开始起作用了[厄恩斯特·恩格尔(Ernst Engel)是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不是马克思(Karl Marx)的合作者恩格斯(Friederich Engels)]。基于对无数家庭预算的研究,恩格尔定律指出,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食品支出的比重会减少。(这又有可能和边际效用递减定律有关,即人对某一特定商品拥有的数量越多,其商品价值对他而言就越低。)

目前正在经历的第二次结构变化,即从商品生产(以及消费)转向服务产业,更是验证了恩格尔定律的结论:随着收入的增加,尽管对所有商品的需求增加了,但后者的增长速度略缓慢于前者,因此,对服务和休闲愈来愈多的需求部分替代了对商品的需求。

这样的结构变化基本上归因于提高生产率的技术革新和偏好的变化。但变化的直接动力通常来自相对价格(和工资)的变化,其他经济变化也是如此,如新行业的兴起与旧行业的衰落,或者生产基地的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正如经济学入门教科书所教导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一个相对高的价格表示供给相对稀缺,而一个相对低的价格则正好相反。一般来说,生产要素总是流向回报最高的地方,即价格最高的地方。相对稀缺和相对价格的重要性作为经济变化的原动力这一点,将在后面谈到的历史事件中得到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