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南阳太守
“颜良文丑有着能够比肩关羽张飞的实力?”
听了纪灵的话,袁耀心中感到难以相信。对于颜良文丑这两个人袁耀知道的并不多,只知道这两个人后来都成为了关二爷成名的垫脚石。
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在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斗吕布之后,最著名的战斗无疑就是这几场,而颜良文丑两员河北上将在这个舞台却彻底沦为了配角,用自己的死成就了关羽的名声。
而也由于颜良和文丑都是关羽在一刀之间斩杀的,所以在袁耀的认知之中颜良文丑二人并不强,但是这二人真的不强吗?
作为袁绍早期的班底,并称“河北双雄”的颜良文丑都不是什么弱者,颜良能够很快斩杀吕布部将中的魏续、宋宪二人,甚至还二十个回合战败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而文丑作为能够与颜良齐名之人,实力也不会弱到哪里去。
所以在听道纪灵说颜良文丑二人有着关羽张飞的实力的时候,袁耀只是心中稍稍惊叹就接受了,毕竟对于颜良文丑二人的实力袁耀在心中早就有过猜测。
这时候袁耀看了一眼袁术,心中暗暗腹诽。
不得不说,虽然同样是出身汝南袁氏,而且袁术还是嫡子,但是袁绍和袁术之间的能力差距还是有点大的。
袁绍从渤海起家,后面侵占冀州,鼎盛时期更是手握冀州、青、并、幽四州,名副其实的北方霸主。麾下更是文臣猛将无数,文有荀谌、田丰、沮授、审配、郭图、逢纪、许攸等人,武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韩琼、麴义等人。
而袁术呢,从南阳起家,更是得到了汝南袁氏的大力帮助,占领了整个豫州,但是后来在曹操、刘表的夹击之下连南阳这个老家都被打没了,最后转战扬州。麾下一帮文武能够上得了台面的更是只有纪灵、阎象等人。
当然,袁耀这也只是在心中暗暗腹诽而已,他是不敢拿出来摆在明面上说的,因为袁耀知道如果自己在袁术面前说出他不如袁绍之类的话的话,那自己绝对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的。袁术平生最看不起的人就是袁绍,结果袁耀这个亲儿子还觉得自己不如袁绍,可想而知袁术会是怎样的暴怒。
心中知道后果的袁耀是很明智的没有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话来。
而在说服了袁术之后袁耀明显就是送了一口气,他最怕的就是袁术抵挡不住传国玉玺的诱惑想方设法的去谋取传国玉玺,这样一来不就中了李儒的计了吗?
在袁耀看来,袁术现在最应该做的不是去谋取那什么传国玉玺,而是脚踏实地的经营、扩大自己的地盘,发展自己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实力。乱世之中,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什么诸如名声之类的虚物在袁耀看来都不如实力这样实打实的东西重要。
有了实力你才能肆意妄为,没有实力你要是敢乱动那就是在找死。历史上的袁术如果在称帝的时候能够有着足够的实力击退当时与其为敌的各路诸侯,那未必不能建立一番大业,只可惜袁术没有那样的实力,所以他败了,名声也臭了。
袁耀本以为这次打消了袁术对传国玉玺的欲望之后就应该没事了,只需要等曹操回来,十八路诸侯联盟解散之后他们就可以率兵返回南阳了。但是到了下午的时候袁术又是让俞涉过来叫起袁耀到他那里去了。
在袁耀到了自己的面前之后,袁术就是将一封圣旨递给了他,而袁耀也是带着疑惑的目光展开了那一封圣旨看了起来。
虽然袁耀现在才只有十三岁,但是这几个月袁术已经是见识了自己这个儿子的不凡之处,所以在这封诏书到了自己的手里之后,袁术还是让俞涉去将袁耀叫来准备听一听他的意见。现在的袁耀在袁术眼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了,而是一个聪慧过人的天才,一个可以给自己提供参考意见的天才。
在将诏书看完之后袁耀目露思索之色,这圣旨上的内容很简单,冠冕堂皇的词一大堆,但是总结下来的内容就是任命袁术为南阳太守,希望袁术即刻上任,不要因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而耽搁了行程。
思索了一会儿之后袁耀就是对袁术说道:“父亲,看来这董卓是希望我们尽快退出洛阳呀!”
袁术点头,然后直视袁耀,问道:“为父这次叫你来就是想听一听你的意见,这圣旨我们是接还是不接?”
袁耀笑道:“当然要接,为何不接?有了这封圣旨,父亲才能是名正言顺的入主南阳,南阳乃是天下第一大郡,父亲原来就是屯兵鲁阳,有了这封圣旨,南阳便可作为我们的地盘,以南阳的底蕴,至少能够招募到数万精兵。”
听了袁耀的话,袁术也是有些意动,这南阳是什么情况他自然是知晓的,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大郡。虽然由于光武帝刘秀的缘故,南阳世家众多,但是在汝南袁氏天下第一世家的影响力面前这些南阳世家根本挡不住袁术进驻南阳,唯一需要防备的只有一个人。
在袁耀话音一落的时候,站在袁术身边的杨弘就是面色疑虑的说道:“公子,但是一旦主公接了这份圣旨,那就意味着要和荆州刺史刘表为敌了,此人单骑入荆州,但是如今已经将整个荆州掌控在了手中,不可小觑。”
袁耀道:“以前的南阳确实是刘表的,但是此刻有了这封圣旨在手,南阳就是我们的,而且刘表入荆州并没有多久,虽然凭借荆州几大世家的帮助坐稳了荆州刺史的位置,可是南阳可不是荆州其他地方,我不相信刘表现在能够掌控得了南阳,父亲入主南阳刘表不仅不会与父亲为敌,甚至还会与父亲交好。”
“哦,这又是为何?”袁术听了袁耀的分析之后,面露诧异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