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三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8.秋

秋是一种气息,一种混合着枯叶以及阳光的高高远远的气息。在故乡的上海,你在九月初上便能嗅到;而在这南国的岛域,阳历的十一月尾它才开始深浓起来。

所谓“一叶而知秋”,其意境实在高邈。设想你在一个雨灰的清晨或者某回夕辉似金的傍晚独自踱步在一条景深的林荫道上,缅怀而落寞。蓦地,你见到一瓣孤零,脱离了它那群热闹的绿色,飘然而下,一缕无故的悲凉会自你的心头升起:秋到了——秋,毕竟到了。你甚至会很动情地弯下腰去将那片枯叶拾起,恍若拾起了某种心情。你总觉得有某段类似于“黛玉葬花”式的典故在你心头萦绕,挥之不去。这是一种溶解些许伤感的骤然清醒:夏季过去了,骄阳似火将愈来愈成为一种背景式的记忆,秋是一曲旋律,踏着明快的节奏乘风而来,沙沙的林间,起皱的湖面,都市无数的巷堂间,晒台上迎风招展着的,内容大小不一的晾衫竿:秋临人间,从一片飘零开始到一地枯黄完成。

秋是静美的,不炫耀、不张扬,悲悲切切地走完了一程萧瑟的人生;秋又是贡献的,不吹嘘、不索酬,扎扎实实地负重着一片收获之田野。秋的双重人格完美在她含蓄、矜持的姿态,表情以及目光中。秋属于女性,而且是东方的,劳动女性——虽然无言,但看得出,秋,她鄙视春,鄙视这种归于名门豪女式的浓妆、眩晕以及华而不实。

然而,我之对于秋的情有独钟却是有关乎于她之灵性的。

我总爱在初秋,那个一年之中最辉煌的时节里去看望西子湖,去体会那种被醉美而透明的她充份拥入怀中的感觉。苏堤的残荷,白堤的衰蝉,这是秋曲演奏中颤音揪心的弥留;而无论是隐隐绰绰在湖水深处的三潭岛,还是青峦绿水紫烟白雾尽处的,美丽着传说的背景之后覆背景,整座杭城此刻也都沐浴在了秋的安详中。一样的湖光山色,一样的悠悠岁月,这里一抹那里一笔地,造物主又到了往她那块调色版的墨绿之中若有若无地注入一种叫金色的季节了——秋意浓化在悄然间。

然而,品味秋韵的高潮似乎总要等到你去造访灵隐寺的那一个下午连黄昏才来到。朱墙璃瓦隐蔽在竹林的幽深处,宽大茂密的竹叶沙沙地歌唱,摇入一地金黄,而你就踏着这一路松软,攀下、中、上天竺而去。一路无人,枫红桂香,天高云淡,只有秋,这位迷人的女郎与你结伴同行:时而嘻笑,时而喃喃;时而穿肋挽臂,时而贴身缠绵。翻岭之后的彼坡是龙井,古井古亭,流泉淙淙,这时的你才见到有几疏人影散坐于深山的茶室内,并向你证实说:你还存在于这尘俗的人世间。你唤来一杯清甜沁肺的碧茶,呷一口,看竹林稀疏之间,残阳如何闪辉着地沉下,你向自己说:为什么拖不住呢?又一个秋日在逝去,这似乎每一寸都用金子铸成的时光啊,白耗一日都是一种莫大的浪费呢!

于是,你便坚持要搭夜车赶回上海去,你忧思着地自旷漠的月台上最后一个离去,再穿过秋凉如水的灰暗街道,回到你那间温馨无比的斗室中。窗前一弯秋月,窗下一盏暖灯,寒暖、悲欢以及苦乐——秋的启示有时又很深刻……

这样的日子一年之中也不过二、三十天,当塑风夹带着寒流的先头部队在吴淞口岸首次登陆时,我便在策定着回港的种种计划了——并不为了什么,而是为了去追秋。

因为那段日子中的香港,秋意正值兴浓时。满山满坡满露台的腊杜鹃怒放,恍若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而天空醉蓝海水醉蓝,将香港,这座神奇着世界最巍峨建筑群,丰富着全球最瑰丽色彩的国际都会也溶化进了被这双重蓝色浸染了的背景之中。我站在半山家居临海的露台上,重温这秋在人间的金色梦幻:这是秋之奏鸣曲回旋式的再现部,而我,就是依靠了这现代航空技术的不可思议,才得以一路追踪,抓住了这秋之裙边的。尽管如此,但我知道,就当沪城西池正准备进入臃肿的寒冬时,我的心却仍留在了蟹肥菊灿时节的江南。

95年9月22日

回沪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