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湘江洒泪
姜夔游学于湖南,从1185年冬到1186年秋,头尾两年时间。在这两年时间里,发生了好几件事。如作词存于世的就有7首,《一萼红》《湘月》《清波引》等。游南岳、走常德、赏洞庭、泛湘江等。
姜夔在湖南结识好友有:萧德藻、胡德华、张仲远等。
姜夔在湖南嬉戏张仲远,说湘江是爱情之江。姜夔把世人偷情一事说得惟妙惟肖。偷情时激动不顾一切、欢悦时一发不可收拾,饮酒听艳歌,藏鞋留信物。无限风流过后,迎来的是烦恼。终结于:偷情是“怅断魂”的事。有学者把此事编成故事流传,说得有趣,以张仲远被老婆打耳光、撕破脸皮,且数日不敢出门为卖点。
还有姜夔在《诗说》自叙中说在南岳“遇仙”事,磨镜台下悟人生事,后来一部伟大的文艺理论专著《诗说》产生与游南岳有关等大事,今天暂不说。重点说说姜夔泪洒湘江一事,姜夔“泪洒湘江”事比其他事更重要,这是姜夔一次华丽转身!
姜夔在游南岳时是见南岳庙内的庙乐“乱”。乱到何种程度呢?姜夔在《霓裳中序第一》词中有描述。如“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
姜夔在汉阳得“高山流水”知音之典的启迪,用心学音乐,以“夔”领乐为己职。看到祠神之曲如此之乱,心存“正乐”之意。
姜夔在南岳逗留了数日,登上了祝融峰、云密峰、禹溪桥等。一路踏歌而上,“行且吟哦”,而下山就带着满腹惆怅。“予方羁游”。也就是说:姜夔这时想疏正国家礼乐而愁无用武之“门”,“羁游”长沙近两年,为的是要打开疏正国家礼乐之门。姜夔在长沙摸到了这扇门吗?那么又是谁给他钥匙去开启这扇门呢?
姜夔从南岳下山来到长沙,萧德藻在长沙任通判,又称别驾,相当于现代的司法长官。姜夔游南岳衡山,从姜夔词记年顺序看,是姜夔先到长沙,《一萼红》于1186年正月初七在长沙作,《霓裳中序第一》在1186年夏秋之交时游衡山后作。以后又返回长沙作《湘月》和《八归》。
姜夔把在衡山看到庙乐乱的情况告知萧德藻,萧德藻与姜夔两人商量:由于战事不断,国家重大礼乐丧失,需要整理。萧德藻要求姜夔担此大任,姜夔正苦于没有一个平台展现自己的才华。当萧德藻提出愿推荐他认识当时名流扬万里时,姜夔来不及考虑许多,有个平台展现音乐才华,为国整疏雅乐是他的梦想,他张口就答应了。两人并约定来年春天在湖州见面。因为此时萧德藻已得到通知:他调任湖州了。
姜夔的《湘月》词是他记录结伴诸多友人“弹琴”、“浩歌”放松心灵而泛舟湘江的情况,本来是高兴之事,但在词中使他有了一个两难的抉择:去“理哀弦鸿阵”或“长负清景”。为国整疏雅乐,那是高大理想,路就难走,“谁解唤起湘灵”,舞动南宋,谁能担当此职,非我夔莫能为!“长负清景”呢,则有“旧家乐事”,即如何面对鄱阳妻室呢?在《八归》词中他从鄱阳妻室角度说:“想文君望久”。最后决意去“整疏雅乐”,但发誓“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好好看着您,相守一辈子。
姜夔与萧德藻有“约”后,仍要去征求一个人的意见,这个人是谁呢?她就是姜夔的姐姐。
姜夔在湖北写过一首“赠妻诗”,明白告知:为了达到有“五羊皮”的才华,而舍“笋蕨”。“笋蕨”一辞当是指鄱阳妻室。“五羊皮”典出春秋时楚国著名政治家百里傒,秦国国君秦穆公用“五只羊皮”到楚国国君楚成王处换取百里傒。百里傒后来官至相位,典称“羊皮換相”。五羊皮是百里傒的代称。
姜夔在湘江边洒泪决定:要舍鄱阳的“山中之妻、襁褓之子”,获取“五只羊皮”的才华,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湘江边那颗香樟可以作证!“香樟”看见:姜夔在“祝融峰”上北望故乡!在“定王台”旁“呼唤”妻儿!在“仰天湖”畔长叹天下何时太平!在“陶侃射蟒台”前泣诉背井离乡为哪般!
姜夔在湘江洒泪,从长沙走向更大的社会舞台,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故乡——鄱阳。孤帆远影沙淘尽,千山寒冷情恋家。姜夔的归乡之志就时时刻刻记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