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报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2016年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概况

文化产业新业态作为与传统文化产业相对的概念,主要是指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以新思维为导向、新消费需求显现或被挖掘等方面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新组织管理模式等全新的文化产业产业形态。

近年来,我国在加大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力度的同时,大力培育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并越来越活跃,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经济新动能正在加速孕育与积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国家“十三五”规划首次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其中,而作为数字创意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文化产业将获得重大政策利好。随着“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在各领域持续发酵,文化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各行业间交互和融合更加深入。文化产业新业态的新技术、新特点和新趋势在2016年尤为突出。

(一)移动互联网为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构建良好支撑环境

从基础环境看,移动互联网思维及其应用的广泛普及是文化产业新业态酿生的基础环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指出,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实现稳健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智能手机出货量、移动互联网融资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峰值在2007—2009年,增长幅度均超过100%,最高为196%,2010年增长近30%,2011—2013年增长在20%上下,可算中速增长。2014、2015年维持11%左右增长,用户性别结构已逐渐接近人口比;智能手机销量出现饱和,出货量增长由2014年的19%降为2015年的2.5%(IDC);移动互联网融资案例增长由56%降为17.11%,融资金额增长由220%降为69.44%。在全球移动应用市场,2013年移动应用使用增长103%,2014年增长76%,2015年已降为58%。移动宽带的高增长期也已经过去,特别是Wi-Fi网络的用户接入率已高达91.8%,增长空间有限。

移动互联网不仅广泛应用于生活方面,同时也正在向生产领域、社会领域应用逐步拓展。在工业4.0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技术基础,不断整合、开发新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以机器人、3D打印、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正推动生产制造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新技术成为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新动力

从发展动力看,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演进及其在各产业中的广泛运用,推动了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成为推动新兴业态快速成长与发展的新动力。特别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向传统产业加速渗透融合,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新趋势,融合创新、系统创新、迭代创新、大众创新等正在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新动力。2016年10月12日工信部正式印发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EB/OL].(2016-11-03)[2017-01-08]. http://www.miit.gov.cn/n1146285/n1146352/n3054355/n3057656/n5340632/c5337965/content.html.(下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业务收入突破8万亿元,相对“十二五”末4.3万亿元的业务收入再翻番。《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从2010年的1.3万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3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27%;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快速兴起和发展。

一方面,信息技术和制造业中研发设计与营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环节的融合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这些环节的效率水平,提升了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附加值,也导致了生产服务环节和加工制造环节的分离。新的产业分工快速推进,新的服务模式不断涌现,引发了大量的新业态及新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强化了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以及不同产业链之间的互动关系,企业之间的关系网络也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同样催生了新业态。此外,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产业开发,已成为推动业态创新的知识模式,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赖于对数据的利用能力。云计算作为大数据基础设施,随着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起,计算资源正变得成本极低、随处可得,数据正挣脱原有的束缚,加速流动和分享,从而推动新业态创新发展。

(三)文化产业新业态呈现分享化、平台化、融合化发展

从发展方式看,其一,分享经济模式创新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方式。分享经济,是不特定的市场主体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将一种使用不充分的经济资源挖掘利用,实现增益价值的经济模式。张明之.分享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创新.新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EB/OL](2016-01-26)[2017-01-08]. http://xh.xhby.net/mp2/html/2016-01/26/content_1368787.htm.它将闲置、零散、沉默的资源有效组织起来,进行优化配置,既降低了成本,又满足社会需求,让多方获利。特别是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让资源利用、分享途径、收益分配变得异常清晰与便捷。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 [EB/OL].(2017-03-06)[2017-04-08]. http://www.sic.gov.cn/News/79/7747.htm.,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3.4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分享经济融资规模约1710亿元,同比增长130%;分享经济的提供服务者人数约6000万人;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预计未来几年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分享经济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到2025年占比将攀升到20%左右。随着分享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共享、信息开放进一步加深,大幅度提高闲置或利用不充分的资源与服务的利用效率,不仅对传统的垄断、独占、超额利润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极大程度地激发创新活力、盘活社会资源、拓宽网络经济潜力,促进一大批新型业态的蓬勃发展。

其二,文化产业新业态呈现平台化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平台化发展,是对文化产业业态的“空间重塑”。随着行业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发展不再局限于有限的空间,而是以合作共赢为目的,通过企业发展平台化,开展多领域、跨平台的融合创新,实现多产业的跨界融合,促使产业的新业态不断涌现。从线上内容的选取创作,到实体产品的生产,再到销售、应用,文化产业链的上下游正在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涌现一批文化创意平台,既促进了文化产业内容与渠道的有效整合,也促使了文化创意与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实现全产业链价值的延伸与增值。数字内容、新媒体、网络文化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文化创意平台的主要功能,很多分散的社会资源和个人资源被有效调动起来,实现了价值变现。从单一平台到多平台网络化发展,依托产业链、价值链等构建多平台的网络化协同发展,最终实现物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社会生产依托平台向着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向发展。

其三,文化产业新业态呈现融合化发展。正是各业态跨要素、跨产业、跨领域的融合互动,衍生出了一批新兴业态。文化产业新业态也正是凭借其深入融合创意与创新资源的优势,有效推动着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升级。一方面,以“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创意”等为代表的跨要素融合模式,已经在产业层面得到广泛应用。“文化+科技”,主要是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转化应用,加强传统文化产业技术改造,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和创意提升。“文化+金融”,重在打造文化投融资平台,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文化领域;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开辟新型融资渠道,创新文化消费金融产品,发挥金融创新对文化消费的刺激作用。“文化+创意”,更多的是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为手段,以产业为目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同时实现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文化+制造业”“文化+旅游”“文化+农业”等多种跨行业融合模式不断涌现。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研发创作、生产制造与传播消费等各环节,为旅游、商贸、农业等相关产业开辟出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文化产业跨行业的融合发展不是几个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进而衍生新型产业形态。这些新型文化业态具有很强的引领牵动功能,对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以及发挥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柱性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媒介融合也成为了文化产业新业态的新增长点。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驱动媒介融合呈加速发展态势,掀起了信息、电信、文化、娱乐、传媒、出版、金融等产业跨界融合的浪潮,不同形态的传媒机构迅速打破媒介形态藩篱组成信息生产和运营联盟,通过相互渗透与补偿、相互连接与适应,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四)文化产业新业态正成长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新生力量

从业态看,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力量已成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7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生产经营季度报告,2016年上半年,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为2502亿元、增长29.7%。张翼.上半年“互联网+”类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收入2502亿元[N].光明日报,2016-08-02.

据文化部文化市场司行业数据监测点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网络文化市场营收破千亿元[EB/OL].(2016-08-10)[2017-01-05]. http://www.gov.cn/xinwen/2016-08/10/content_5098730.htm.,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络文化市场整体营收达1017.2亿元。其中,网络游戏市场营收838.9亿元,占比79.7%;网络音乐市场营收25.4亿元;网络表演(直播)市场营收82.6亿元;网络动漫市场营收70.3亿元。同时,网络文化行业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网络游戏市场同比增长24.1%,网络音乐市场同比增长43.5%,网络动漫市场同比增长77.1%,网络表演(直播)市场实现井喷式发展,同比增长209.3%。

网络直播方面,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用户规模继续扩大,其中演艺秀场用户达到2.5亿人,游戏直播用户达到2亿人,泛娱乐用户达到1.5亿人。当前境内各类网络直播平台已达200余家,一些大型网络直播平台注册用户过亿、月活跃用户超千万,网络直播也成为各种资本竞逐的对象。以明星、“网红”为中心的直播事件热度快速提升,多个明星直播同时在线人数逾千万。2016年,“电商+直播”占中国网红产业总收入86.45%,预估网红产业规模在2018年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直播平台开始拓展专业内容的制作和运营,逐渐与游戏、综艺娱乐、旅游等内容提供商开展合作。

网络游戏方面,2016年上半年,移动游戏、电脑客户端网络游戏、网页游戏市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59.3亿元、344.5亿元、13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2%、11.5%和9.4%。通过依靠端游手游化、移动电竞驱动,2016年上半年,移动游戏市场份额超越电脑客户端游戏跃居细分市场首位,达到43.8%;电脑客户端游戏借助影游联动、虚拟现实等技术,重新激发老玩家热情,市场份额占40.3%;网页游戏由“以量取胜”转为“以质取胜”,推出多款精品,市场份额占15.9%。整体而言,网络游戏市场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影游联动、端游手游化、移动电竞、游戏直播、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因素助推行业持续增长。

网络音乐方面,我国网络音乐市场2016年上半年营收规模相当于2015年全年总营收的74.1%。行业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各大音乐平台积极采取整合版权和艺人资源、优化粉丝互动渠道、扩大衍生品销售等经营策略。

2016年,电视台自有App数量增多,TOP30中创办率为67%,各家电视台App在10大安卓App市场的平均下载量超过了4285万次,其中湖南电视台安卓App的下载总量超过5亿次,中央电视台安卓App的下载总量超过1.6亿次。人民网研究院.2016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EB/OL].(2016-12-20)[2017-01-05]. 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1220/c192370-28964256.html.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传统媒体的移动转型进入深水区。官方微博、微信成为“标配”,移动新闻客户端也呈现多点开花局面。

(五)文化产业新业态为产业结构注入活力

从结构看,一方面从整体产业结构上看,一批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日俱增。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27个重点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4%提高到2015年的约8%王昌林,姜江.推进“四新经济”加快成长.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EB/OL].(2016-07-30)[2017-01-05]. http://paper.ce.cn/jjrb/html/2016-07/30/content_307530.htm.,正在成为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助力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从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4.8万家企业调查所发布的最新数据张翼.上半年“互联网+”类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收入2502亿元[N].光明日报,2016-08-02.,2016年上半年,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为2502亿元、增长29.7%,文化艺术服务业125亿元、增长19.8%,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496亿元、增长17.8%,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712亿元、增长16.4%,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4341亿元、增长11.1%。

随着文化产业及相关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文化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骨干文化企业得以做优、做强、做大,新型文化业态得以培育,我国文化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