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官陂和梅林客家话原因实验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4 汉语方言元音在不同年龄组的变异研究

孙锐欣(2008)研究了汉语方言中变化相对比较快的上海话元音,发现元音系统随着发音人的不同而呈现出系统性差异;老派男性的元音系统模式(元音三角)最为狭窄,新派女性的元音模式最为宽广;在43个韵母中,新派和老派有差异的有6个韵母。孙锐欣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发,但是由于样本量太小,他的研究结论还值得进一步推究。

王萍(2009)在元音格局的框架下,调查了52名北京人的元音格局,并把这些发音人分为三个组别:①男、女、童;②不同家庭语言环境(新、老北京人); ③不同年龄段的老北京人。她的研究结论主要有:元音的男、女组间差异以及成人、儿童的组间差异均比较显著;新、老北京人,不同年龄段的老北京人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但年龄的分布还是表现出一些规律性的差别,如20岁以下、20岁和30岁组的[i]比40岁和50岁组的靠前,20岁以下和20岁组的[u]比起另外3个年龄组的更高、更后。她还指出,北京话也正在逐渐蜕化为自身的方言色彩,悄悄地向普通话靠拢。

刘艺等(2013)也在元音格局的理论框架下,调查了香港粤语20岁、30岁、40岁、50岁共4个年龄组120名发音人的7个一级元音(单元音),他们的主要结论有:①20岁、30岁组的元音舌位相对较低,50岁组的舌位较高;②统计结果显示,[y]和[ɛ]在高低和前后维度上的年龄组差异显著,其他元音的年龄组差异都不显著;③各年龄组元音的偏分布特征表现为,[i]元音低、后,[a]元音高、后,[u]元音前,[ɔ]元音后。后高元音[u]的前移、低元音[a]的高化跟北京话(王萍,2009)的特征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