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史开新别录(精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保存汉志原文从事考证、注释、疏解

此处将《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乃系循前贤长期习惯,其事早已有之。以《汉书》之内容而言,历代学者最重十志。十志之中,要以《食货志》及《艺文志》二者最为学者引用。惟食货志之研究,向无专书著作。惟艺文志之研究,可知者,历代以来已有专书九种,正见艺文志在学术领域之重要性。

在九种艺文志专门著作中,自然各具一定功用与贡献。惟以保存原文,完全进而加以考证、注释、疏解之手法,最居主流地位,九种之中,有七种用此著作形式本文所引九种专治《汉书·艺文志》之著作,开列如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姚明辉《汉书·艺文志注解》、许大裕《汉书·艺文志笺》、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未详人名《汉书·艺文志问答》、薛祥绥《七略疏证》、章学诚《校雠通义》共九种。

今在此主流形式中举示一种以为代表,可就顾实所著《汉书·艺文志讲疏》,以见其书用意及其特色。

顾实,国学家,江苏武进人,民国初年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民国十年(1921)著作《汉书·艺文志讲疏》,亦并同年作序。民国十四年(1925)由商务印书馆排印问世。全书共二百六十二页。以合本子注形式编排,标明艺文志正文,随文附夹小注(小字体)及讲疏文句(大字体),自是古书向来著作样式。然阅读亦尚方便,并无困难。

顾实是民初国学名家,曾在民国七年(1918)参与中国语音统一委员会,为制传世之国语音标、注音符号,是八十位委员之一(会长乃吴稚晖),自可见顾氏长于文字学,疏解古籍自必精练。

顾实虽是常州人却十分反对常州今文学派,对于庄存与、刘逢禄严词批斥,尤挞伐龚自珍、魏源之流毒后世。所以要撰《汉书·艺文志讲疏》,宗旨自在于证明上古学术传承未绝,世代相守相传,俱能追考线索。从孔子、庄子、荀子之所言,而见古学未断。而至汉武之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其世流通汉之今文,而博士陋儒把持今文排斥古文,乃使学术闭锢,天下共宗今文,经学强分古今。顾氏亦非纯粹崇儒,而系主张复见上古百家学术荣生并茂。惟有《汉书·艺文志》其中六略,俱列各家传世著述。借其流别部目,而于各学之下,疏证古学传承之迹。顾氏著书自序,全篇详论古学传承源流,入汉初尚具百学平等之势,而至武帝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未见儒之宏扬,遂乃陷于博士学究分占之局。至汉成帝本身精于古文经学,特精擅诗与尚书。而命刘向校书,遂有叙录、别录之作,其子刘歆于哀帝时辑纂七略,为班固全部收录于《汉书》,辟艺文一志,乃传后世。顾实于今代加以讲疏,于其百学书目,据所见古籍传载而引为证例。故其书于上古学术流衍颇多演述。兹引举顾氏自序,以见其概:

要之,治历史之法有一字要诀,曰如。如其原来而不加穿凿。以孔、庄、荀三哲之言,而知上古有世传之史。循是而正《汉艺文志》,则汉儒无所逃其偏衷。以《汉艺文志》而正汉氏迄今,争今古文者之谬,则妄人无所逞其淫辞。所谓本正而末自理者是已。王氏(应麟)《汉艺文志考证》固为专书。此外则如齐召南《汉书考证》、沈钦韩《汉书疏证》、王先谦《汉书补注》,咸递加而有进。然读天下之书,而后能通《汉艺文志》者,犹未尽也。余复为此疏,乃当前人搜罗剔刮既精既详之余,而复有所搜罗剔刮。终以不可尽载,则约而存之。为成学治国故者要删焉。顾实著,《汉书·艺文志讲疏》,台北广文书店影印,民国十四年印,页5,自序。

于此序文,备见顾实取《汉书·艺文志》而加讲疏所持之立场与理趣。至其研治方术,序中亦明言于前贤诸作之外,加意增补进而疏解。阅读其书,宜就汉志(艺文志通用简称),各略循每条书目之下,考见顾氏讲疏。

顾实著此讲疏一书,态度相当郑重,其书篇幅不过二百六十余页,亦必开列凡例十一条,竟达四页版面,于行事、立场、重点、特点、省笔、详略,七略·汉志之缺载、排次,以至本书参考各书,一一交代明白,供读者先有一定认识。看来十分认真,不能不肯定顾氏之敬业精神。

《汉书·艺文志讲疏》全书共二百六十二页,班固前序不长,惟顾氏加上讲疏,占十三页。自十四页至九十九页为六艺略,占七十余页,超过全书四分之一,汉志论六艺,固自门类多内容富,而顾氏讲疏则使之更加详博。

今据顾氏书,举示其讲疏形式与载述要点,以供学者参考。此下举汉志六艺略之春秋家为例:

《春秋古经》十二篇(此班固书原文)。其顾氏讲疏如下:

存。此左氏春秋古文经也。河间献王立《左氏春秋》博士。许慎曰:“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苍远在献王前,盖经亦苍所献也。十二篇者,春秋十二公,公各为篇也。左氏明有古经,今文博士谓左氏不传《春秋》者妄也。顾实著,《汉书·艺文志讲疏》,页60。

经,十二卷。注曰:公羊、谷梁二家。(汉志原文)其顾氏讲疏如下:

存。此公羊谷梁二家春秋今文经也。何休曰:“系闵公篇于庄公下。”盖二家以闵公事短,不足成篇,并合之,故十一卷。卷亦篇也。顾实著,《汉书·艺文志讲疏》,页60—61。(接此春秋经排次,汉志紧接春秋古经之后,二者相连。)

顾氏于此二者辨明左氏与公、谷二家各尊之《春秋》经,并见之于西汉刘向校书时中秘所藏俱存,自足以破今文家千载私占官学之盘据学术可耻可鄙之妄造。

顾实之书所涉汉志诸子略所占篇幅亦达七十余页(一百页至一百七十四页),其量不少于六艺略。今代20世纪多家学者重视诸子略。汉志六略,最居优先。九流十家,各具特色,各现异彩。颇受学者引据讨论,30年代形成热论域。

汉志诸子略,首先载述儒家,儒家一门,《晏子春秋》列为首条。兹引举于次并附顾氏讲疏:

晏子八篇,名婴,谥平仲,相齐景公,善与人交,有传。师古曰:有列传者,谓太史公书。(此汉志原文)顾氏讲疏:存。班注有列传者,师古谓太史公书。然班氏或注或不注,如老庄申韩有传,不注,盖从略也。

《七略》曰:“《晏子春秋》七篇,在儒家。”孙星衍曰:“《晏子》八篇,见艺文志。后人以篇为卷,又合《杂》上下二篇为一则为七卷,见《七略》及隋唐志。宋时析为十四卷,见《崇文总目》。实是刘向古本,非伪书也。晏子文最古质,疑出于齐之《春秋》。即《墨子明鬼篇》所引。婴死,其宾客哀之,集其行事成书。虽无年月,尚仍旧名。凡称子书,多非自著,无足怪者。柳宗元文人无学,谓墨氏之徒为之,可谓无识。”孙说近是。顾实著,《汉书·艺文志讲疏》,页99—100。(此下顾氏尚举他人之说,以为非是,故不续引)

晏子春秋时期早于孔子,孔子述而不作,已有《论语》收入六艺,故诸子略载叙儒家,晏子书列于最前。

汉志后四略,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各略,今世学者俱不重视,少有涉论,而诸家专门治艺志者,亦竟用心远不如前二略。诗赋略亦刘向所亲校,用心致力,未尝削减。则非汉志有厚薄之见,而后世当承其传承之责也。

汉志之“诗赋略”,顾实之书笔载亦有二十五页。适相当于“六艺略”三分之一,于“诸子略”亦同。惟顾实独能发微阐幽,暴表刘向之用心。在“诗赋略”汉志总结之下,顾氏讲疏最精当。兹为引举如下:

《诗》有风、雅、颂。向、歆叙录诗赋,得歌诗三百十四篇,盖亦有意乎是。其次吴楚、汝南、燕代、雁门、云中、陇西、邯郸、河间、齐、郑、淮南、冯翊、京兆、河东、蒲反、雒阳、河南、南郡诸歌诗,殆以当诗之风。次,汉兴以来兵所诛灭歌诗,出行、巡狩及游歌诗,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殆以当诗之雅。次,宗庙歌诗及送迎灵颂歌诗,殆以当诗之颂。自当时儒生议者,不明古今条贯,辄诬以为郑声,妄矣。顾实著,《汉书·艺文志讲疏》,页199。

此处顾氏之论,最能见出洞察学术渊源流衍,始保存为是学者。可惜世上向来多学究,今世又增多群伙洋迂。难见洞察古今学术流变之家。

读汉志第四略为兵书略,非由刘向所校,乃由步兵校尉任宏所校,其书亦非存藏中秘,而是出于主军政之官署,兵家世传所守。汉志兵书略结论云:

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至于孝成,命任宏论次兵书为四种。(汉志原文)

顾实讲疏如次:

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定著三十五家。任宏论次兵书为五十三家。其后王莽又征天下能明兵法六十三家。此皆天下遗书续出之证。惜张韩所次,王莽所征,俱不可考也。顾实著,《汉书·艺文志讲疏》,页215。

顾氏简洁通解,足以考见前代兵学家派之众,成书之多,汉代任宏校书,竟举五十三种之多,亦见丰足。未料后世传者仅止六种,加上唐代一种,号称武经七书,所亡佚者竟达八分之七,且其常存亦多残缺不全。故自唐以后,国势积弱,良有以也。

汉志第五略为数术略,包含六大门类,而性质功能各别,亦如六艺略之复杂,而不似其他四略之纯一。

数术略下分六门,为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者。实则每门俱自成专门学术,一并视为数术。在此不能多加解说。亦无法一一举证。惟数术由太史令尹咸所校,其书亦史官所守,尹咸据史官藏守而作其书目门类,自是史官独擅专长。于此自可了然,汉代史官所当拥有之学问。

顾实讲疏,亦自认真用心。可举数术略历谱一门所之算术两目,以供比观:

《许商算术》二十六卷。(汉志原文)

顾氏讲疏:

疑。“沟洫志”曰:“博士许商善为算,能度功用。”盖其书与今存九章算术有关。不能凿指耳。

《杜忠算术》十六卷。(汉志原文)

顾氏讲疏:疑。《广韵》曰:有九章术。汉,许商、杜忠;吴,陈炽;魏,王粲,并善之。沈钦韩曰:“此许商、杜忠所为即是九章术。《志》(即艺文志),举人名以包之,遂令后人疑惑耳。《后书》(后汉书)马续、郑玄并善《九章算术》。明许、杜等非别一书也。”然今因不能指定《九章算术》一书,于许、杜两家孰是也。顾实著,《汉书·艺文志讲疏》,页224—225。

《九章算术》乃中国算法之祖本,应创自西汉,则为尹咸列入历谱、数学一门传承,由此开端,许商、杜忠实为先河。顾氏讲疏于后世有功焉。

汉志至于第六略最后一门,顾书讲疏只有十页(二百四十四至二百五十四页),居于全书,殊见疏略,亦并无特色可举之见。今计不作论述。至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