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所谓“逻辑思维”
1 逻辑思维是“终极随身法宝”
“老鼠比大象重?! ”——合乎逻辑吗?
◢ 所谓“逻辑思维”
所谓“Logical thinking”,直译过来就是“合乎逻辑的思考”的意思。因为“逻辑”表示的是“结论”和“根据”之间的关系性,所以,“厘清结论和根据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思考”就是“合乎逻辑的思考”。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可以表述为——对周围的人来说浅显易懂的思维方式。所谓“合乎逻辑”,就是说无论对象是谁,其见解都是易于理解的。
例如,请试着回答一下下列问题:
“老鼠、狗、大象,哪个最重?”
太简单啦!肯定大多数的人都会回答说“大象”。
那么,对于同样的问题,如果有人回答说“最重的是老鼠”。你肯定会想——“为什么?”“无论如何,大象都比老鼠重啊!”
那么,为什么大象比老鼠重呢?
这大概是把老鼠、狗和大象,从动物而且是单个个体的角度来比较得出的结论吧。
可是,回答“最重的是老鼠”的人,可能并不是把它们作为单一的个体来比较,而是从在地球上生存的老鼠、狗以及大象的总量来比较得出的结论吧。事实上,老鼠的数量最多,数不胜数,其次是狗,然后才是大象。如果是这样来想象“结论和根据的关系性”的话,“最重的是老鼠”这一异想天开的回答也是有据可循的,并且也是“易于接受”的吧?
◢ 是否“合乎逻辑”取决于对方的接受程度
除此之外,也有人不是把它们作为动物,而是联想到青铜像或是迪士尼,从价值而不是从重量的角度来进行比较——“老鼠就是米奇,所以,‘价值’最重!”。就这样,各式各样的答案会不断冒出来。这些答案都有足以说服周围听众的依据,都是得到认可的事实,非常“易于接受”。
像这样的逻辑思维,其过程不是追求正确答案,而是为自己给出的“结论”准备合理的“根据”或“事实”,向对方或周围的人提供易于接受的“台本”的过程。
要点1 所谓“合乎逻辑”,就是“对周围的人来说‘浅显易懂’的思维方法”!
何谓合乎逻辑?
● 在自己和对方的想法的基础上,双方能达成一致
● 能给出一个自己和对方都能接受的“台本”(说法)
● 知道目标是什么,并且体现在一贯的行动中
↓
所谓合乎逻辑的就是“浅显易懂”的!
如果“合乎逻辑”,人就不会困扰
◢ “右”的后面应该接“左”才“易于理解”
虽然前面把“逻辑思维”的定义解释为“浅显易懂”。可是,正如其字面所表示的那样,“逻辑思维”的根本前提还是“思维”。
那么,咱们日常生活中理所当然地使用的“思考”一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让我们把“困扰”一词作为比较对象来试着定义一下吧。
例如,可以作如下定义:
思考:朝着前方
困扰:停滞不前
思考:得出结论
困扰:得不出结论
通过比较来定义也是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人在理解事物的时候都有一个基本的形式,如果有相对的事物做参考将更便于理解。
反之,如果采用不成对的概念,如“思考——‘易于得出结论’,困扰——‘停滞不前’”这样的形式来表达的话,就会让对方陷入混乱状态。
这就像有人说“今天我有两件事要告诉大家。一是右……”,接着第二件事不说“左”而说“上”那样,会让对方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如果不遵守成对的规则,就会使说明对象产生遗漏或重复,给人乱七八糟、不清晰的印象。关于这一点,我在后面将进行详细的解释。
让我们充分运用成对的概念吧!
“今天要讲两件事。
第一件是右。第二件是上……”
因为没有明确地“区分出来”
所以“难以理解”
↓
使用成对概念的话就能浅显易懂
经常使用的成对概念
◢ “建设性”地切换频道吧!
让我们回到刚才的话题。关于“思考”和“困扰”的差异,你还能想到什么别的解释吗?其他容易想到的解释如上页的图表“思考和困扰”所示。
先前解释说:所谓合乎逻辑的思考,就是“为自己给出的结论准备合理的根据或事实,使别人易于理解的过程”。
如果自己不给结论,只是茫然地等待别人来给自己一个结论,思维处于停止的状态的话,就“很难合乎逻辑地进行思考”。
所以,要合乎逻辑,就必须把“思考状态”和“困扰状态”严格区分。我们在思考某个问题时,要客观清醒地弄清楚自己“是在思考呢?还是在困扰?”——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不能客观地弄清自己所处的状态,处于困扰而浑然不觉,就不能进入解决问题的状态。
这时,我们或是只能看到别人而看不到自己;或是心灰意冷;或是停滞不前,从而导致我们极易情绪化,感情用事。一旦这样的话,就会和理性状态渐行渐远,陷入“困扰”的状况不能自拔。
所以,关键是要“合乎逻辑地进行思考”。
而不存在“合乎逻辑地困扰”的说法,也说明了逻辑是明确了某个目标后,通过弄清这一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来规划路线的。
“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如何迅速地描绘出成功的图画(假设),并最终实现它。”——坚持自己的假设,坚持自己认定的结论是很重要的。软银的孙正义先生在接受某杂志的采访时也强调了这一点。
对“思考”的追求程度关系到合乎逻辑的程度。
但是,并不是说“困扰”不好。“困扰”有时也是必要的。只是,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是否处于“困扰”状态,并有意识地切换到“思考”的状态。
因为逻辑思维的大前提是“思考状态”,所以,请务必弄清“困扰”和“思考”这两种状态的差异。
“思考”和“困扰”
要点2 逻辑思维始于没有困扰的思考!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易懂!敏锐!快捷!
◢ “逻辑思维”是比英语更国际化的共同语言
下面我说明一下为什么要讲究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一词首次在日本被使用是1995年左右的事,同年,芭芭·拉明顿所著的《思考的技巧 写作的技巧》(钻石出版社)也在日本发行出版。之后,金字塔结构和逻辑树之类的概念也开始流行起来。
如今,已经有高中把逻辑思维纳入教学内容中,逻辑思维这一概念已经理所当然地为人接受。也就是说,逻辑思维已经成为一种“共同的语言”。
逻辑思维变得如此必不可少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因为和以前相比,信息量大增,对信息整理分类要求更高。
因为掌握的信息越多,说清事情来龙去脉的难度也就越大。所以,我们对信息的整理思考能力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从大量信息中敏锐地找到切入的视角、得出最终结论的能力。
二是因为企业和各种组织的多样化与全球化。
尤其是在跨国公司工作或从事涉外活动时,接触的对象中外国人也并不少见。与外国人沟通时重要的可不仅仅是语言,还有逻辑思维。只有两者兼具,才能使我们保持与共事对象意见一致,沟通顺畅。
为什么要讲究逻辑思维?(讲究逻辑思维的背景)
三是因为速度化要求。
随着企业内部希望尽快拿出解决办法的要求在增加,人们也越来越希望能尽快沟通以获得相关人员的认同。其结果是:相互之间合乎逻辑地进行交流的需要变得越来越强烈。
不过,单是“敏锐”、“易懂”还不够,还要有速度——要“快捷”地推进工作。
在这种信息复杂化、相关人员多样化、决策快捷化的前提下,逻辑思维便成了不可或缺的思考技能。而且,对于作为共同语言的逻辑的结构,理解的人越多,希望合乎逻辑地进行交流的人也随之增多。
◢ 制订企划·解决问题·向上司汇报……所有的一切,逻辑思维都能解决
而且,日常事务中,如果具备逻辑思维的技能,就能在下面的这些场合发挥自己的能力。
【如何做到简明扼要?】
● 必须简明扼要地向百忙中的上司汇报工作。如何才能重点突出、论据充分地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呢?
● 必须向公司的海外事务所的同事传达重要事务。可是,这时不仅有语言的差异,还有生活习惯的差异,如何才能表达清楚呢?
如果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就能充分意识到对方的立场,有效地组织简明扼要的表达。
【如何才能敏锐地认识问题?】
● 为客户提供企划的场合。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必须提出超出客户预期的方案。可是具体策划时,尽管手里收集了很多的情报,脑子里却只能浮现出理所当然、平淡无奇的方案,不能给客户一个意外的惊喜。如何才能拥有更敏锐的视角呢?
● 公司内部会议的场合。讨论的议题是加班的问题。不能降低销售目标,要在保证销售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必须权衡好两者,才能提出有实质意义的方案。如何才能提出这样两全其美的建议呢?
如果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就有可能采用非同一般的视角来处理众多的信息,提出迄今为止没有的大胆的假设。
【如何才能迅速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 必须在时间有限的会议上作出决定。虽然收集了很多情报,可是如何才能让与会者的意见迅速地达成一致呢?
● 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企划书,向客户进行说明的时候。如何才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有效地收集情报,向客户提交超出其期待值的企划书呢?
如果合乎逻辑地进行思维的话,就能少走弯路,提高工作的效率。采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有助于我们弄清计划内容及其不足之处,明确应该采取的行动。
在不断向复杂化、多样化、快捷化发展的商务活动中,逻辑思维是不可或缺的技能。而且,逻辑思维能力是今后无论在什么行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有用的随身法宝。绝不仅限于我们目前所处的职场,无论今后我们身处什么样的工作环境,逻辑思维都能立竿见影,迅速发挥作用。
要增强逻辑思维的能力,首先必须了解其方法论或思考方式的原理或原则。其次是要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追求合乎逻辑的交流方式,在日常事务中反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