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银行理财产品
第一节 银行理财产品概述
一、理财产品市场
在理财产品市场中,众多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它们包括银行、券商、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私募公司、保险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等。近年来,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非常迅猛,市场上出现了众多可供投资者选择的投资理财产品。从需求角度来分析,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引致的居民财富迅速积累与理财产品相对稀缺之间的矛盾很突出;从供给角度来分析,理财产品市场是众多金融机构实施业务转型的迫切需求,能给机构带来更多业务机会与中间业务收入。同时,理财产品承载着对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的功能,可以有效对冲通货膨胀对购买力的侵蚀。
理财产品市场在我国发端于2002年,2005年以后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在经历了2006年、2007年的股市大牛市之后,从2008年至今,股市一直表现欠佳,市场上缺乏好的投资机会,因而理财产品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最为多样化,规模也是首屈一指,同时,银行理财产品更能覆盖到各种风险收益特性以及各种资产规模的客户。对于投资者来讲,了解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市场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覆盖到大众市场、中产阶级市场以及私人银行,每个市场的产品以及业务范围侧重点不同。大众市场包括存取款、贷款、信用透支、保险、外汇结算、转账支付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中产阶级市场包括债券、衍生品、信托、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和遗产信托等;而私人银行则包括法律、税务、遗产、战略、心理、家族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管理、子女传承管理、休闲生活管理、企业发展与管理等方面。
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推动力
(一)财富增长与投资产品匮乏的矛盾
理财产品的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居民财富增长与投资品种单一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不断增长,如下图所示。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我国居民的收入从总体上进入小康至富裕水平,分化也越来越严重。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报告,在中国1%的富裕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从另一方面来讲,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资本市场发展的不成熟以及严格的监管带来了世界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投资渠道窄、投资风险高。对大多数居民来讲,没有专业性的知识来评估不同投资产品的风险收益状况,同时加上我国金融市场的高波动性,人们的有效投资范围进一步受到限制。从一个侧面来看,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一直居高不下,这点与医疗及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及股市低迷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居民缺乏风险收益比较高的有效投资渠道,是不得已而为之。
(二)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迫切要求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严重依赖于存贷利差盈利模式,但随着利率市场化造成的存贷利差不断收窄,不得不寻求业务转型,以便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占得先机。业务转型的重心在于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而金融理财业务能够整合银行的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给银行带来很大的综合收益。
银行高度重视理财市场与理财产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监管相对宽松。商业银行介入资产管理业务可以有一定选择,可以发展自身理财业务,也可申请成立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基金业务,但两者之间在监管方面有很大差异。若从事基金业务,手续烦琐,需要多个监管部门的批准。而从事理财业务则手续相对简单,监管也比较宽松。根据银监会2005年11月正式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将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证收益计划”和“非保证收益计划”,其中“非保证收益计划”又分为“保本浮动收益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计划”。保证收益计划需要银监会审批,而非保证收益计划仅需在发行前10个工作日报送材料即可。其二,投资范围差异。如果股票市场低迷,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差异化优势会更明显。银行借助理财产品发行募集到的资金可以投向其他市场,比如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或外汇市场,甚至银行可以将募集到的资金进行海外资产配置,有利于银行从全球化的广义视角进行资产管理。
(三)目前形势下居民有效对抗通胀的需求
在金融领域,人们往往关注的不是名义收益率,而是实际收益率。所谓实际收益率,是指名义收益率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后的取值,衡量了资金的实际增值。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以保增长、防通胀为主要基调;从居民角度讲,让资产战胜通货膨胀,在保值基础上实现增值是首先考虑的因素。通常的情况是,若居民将资产以储蓄方式持有,往往储蓄利率扣除通货膨胀之外的实际收益率为负值。别说资产增值,甚至连保值目标也达不到。而银行理财产品大多属于低风险但收益率较储蓄利率高的产品,并且投资门槛不高,普通投资者可以达到,是居民对抗通胀实现资产保值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