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领导驭人中的心理学
识人,要揭掉对方的面具
我经常说,利用心理学领导下属是一件可以使领导者步步成功的利器。然而,遗憾的是,很多领导者并不清楚怎样使用和磨砺这件利器,他们总是凭借死板的制度、守则来领导自己的下属,忽视下属的心理动态,使得自身的工作事倍功半。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彰显出其学识修养。同样的道理,下属的言行举止经过领导者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也能品析出其内心活动。
所以,领导者要想在管理中占据主动,就要练就一双可以洞穿人心的“火眼金睛”,不动声色地揭开对方的面具。
一、通过细节获知一个人的真正品性
由于我们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与后天经历有所不同,使得每个人的性情、心理也各不相同。同时,由于人性上的弱点,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往往会在人前戴上“面具”,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让人难辨真伪,这就使得判别一个人更加困难与复杂。
知人之难,虽不能说难于上青天,但是很多领导者依然没有解决好这个难题。究其原因,一个难点在于人心隔肚皮,难以彻底洞察。
而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领导者,往往在随意的细节上就能洞察人的本质。所以,从平常的细节识人,是领导者领导工作的一种大智慧。这种源自生活的大智慧不仅仅在中国有,在美国也是十分盛行的。
当美国加州大学对来应聘的校长候选人挑选到还剩四人之时,特地发出一个邀请,把四位候选人连同他们的夫人一起接到学校住了几天,再通过实际生活加以观察。原来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假如一个校长的夫人品格不高,那么他的工作实际上将会受很大影响。结果真的因此淘汰了一名候选人。
当然,通过相处观察识人,还需要从具体情境中发现人的才干,看到人的特长。
唐朝韩晃在朝廷当官后,一位远方亲友远道而来,想找他谋个事。韩晃当面对他考核了一番,结果很失望,这位亲友一无所长。韩晃打算送些盘缠让他回去。在送行的宴席上,韩晃却发现他不卑不亢、品行端正,觉得这也是一个难得的优点。于是把他留下,派他去监管军队的仓库。这个人上任后,严明条律,以身作则,据说再也没人敢随便到仓库去捞取公物了。
这件事对领导者应该如何识人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想要识人,不但要善于观察,还要善于分析,只有分析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见微知著,见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要想掌握管理之术,仅仅通过主观臆断是不准确的,因为太过主观容易误解对方,所以需要领导者结合诸多因素逐一分析。
领导者如果不能从这方面吸取经验,就很容易被他人的表象所迷惑,对本该警惕的人没有警惕,掉进他人的圈套,给自己带来麻烦。要知道,用眼睛看人,有时会因种种原因而产生某些错觉。所以,要从根本上认清一个人,只有通过实践,实践出真知。
二、通过言谈鉴别对方是“骡子”还是“千里马”
所谓言为心声,通过交谈了解人性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若想了解下属,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与他交谈。在平时,领导者要多接触下属,多与下属交谈,有意识地询问下属一些你关心和正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方发表的对各种问题的态度与看法中判断他们的个性、心理、观念、才学,分析他们究竟是哪种类型的人,从而决定该如何在工作中利用这些特点。
但是要注意,在交谈中不能有任何不融洽的气氛与环境,领导者应当创造一个愉快、自然、轻松的谈话气氛。可以随便谈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不一定要带目的地提什么关键问题。
在询问下属“企业应该向何处发展”、“你有什么打算”等问题时,如果发现下属有远大理想,有不同寻常的发展眼光,并且想法切实可行,那么领导者则应该提拔重用,将其发展成为共谋大事的搭档。
对于答话言简意赅的人也要多起用。一般来说,三言两语就能切中问题要害的人,往往是思维缜密、周详而又迅速果断的人。他们对事物体察入微,而且全面客观,做出的决定也实际可靠,是能担当重任之人。起用他们,企业业务扩展获得的成果一定会很丰硕。
有的下属在接受任务时常说“万一……”、“我担心……”等之类的话,这种员工往往思维较严密,经常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与结果,同时也善于自我反省,有较强的责任感。由于他们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工作起来就会有条不紊,越做越好。领导者应当委以重任。
而对那些喜欢争强好胜、喜欢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人,尽管有些特长,也不能放心大胆地使用。因为正是这种夸夸其谈的心态,使他们做起事情来经常会不顾领导者的意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
有些华而不实者,初时接触,极容易给人留下良好印象,被当作一个知识丰富、表达力强、能拓展业务的人才来看待。但是,领导者不要被其外表所迷惑,需要分辨他是不是华而不实的人。考察这种人,谈话要多一些具体的问题,给予具体的任务,让他找出对策。
另外,领导者还可以通过对方说话声音的大小来鉴别和选拔人才。因为对事物有信心的人,在谈话时总是能发挥主动性去吸引住别人。往往说话声音大的人能做事。
虽然以上这些也不失为一种鉴别、选中人才的方法,但领导者应当注意,无论从洋洋万言或一句话中,还是从声音大小中来识别一个人的才能学识,都离不开国情、地情、时情和人情等客观环境。
从言语中透析对方的德才行为,看起来虽然简单,事实上却是件困难的事。领导者在使用言语看准对方时,还要辅之以实际的考察,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识别真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