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知识十年真题精析(初级)(2016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5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初级)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答案】A

【考点】资产负债表。

【试题精析】资产负债表主要有报告式和账户式两种格式。目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照资产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照求偿权顺序排列。

2.【答案】A

【考点】国际收支差额分析。

【试题精析】通常用于衡量国际收支状况的局部差额有贸易差额、经常差额和综合差额三种:①贸易差额即货物进出口差额,反映一国产业结构、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②经常差额代表经常账户的收支状况,反映实际资源的跨国转移状况;③综合差额考查的是除储备资产之外所有项目的状况,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综合情况,可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的压力。

3.【答案】A

【考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试题精析】社会主义经济宏观调控师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主体是国家,其通过对市场的调控实现。

4.【答案】B

【考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试题精析】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有:①产权清晰。确立法人财产权;②权责明确;③政企分开;④管理科学。

5.【答案】C

【考点】会计的基本前提。

【试题精析】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称为会计年度。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6.【答案】C

【考点】集中趋势的测度。

【试题精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值;中位数是指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位置居中的数值。本题给定的数组是从大到小排列的10个数字,其中位数应确定为第5个数字和第6个数字之和的平均数,即(42+42)÷2=42。本题给定数组的10个数字中,41出现了2次,42出现5次,43、44、46分别出现1次,依据众数的基本概念,则本组数字的众数已显而易见。

7.【答案】A

【考点】财政的基本职能。

【试题精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等基本职能。其中,当某些产品不能通过市场机制供应,也不能通过社会成员自愿的非市场交易供给情况下,这时市场完全失灵,即使起作用也是十分低效的,此时应由政府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进行市场调控。

8.【答案】D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试题精析】市场中介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对市场中介组织的管理一般包括立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自律管理四个方面。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市场中介组织也要依法通过资格认定,依据市场规则,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9.【答案】D

【考点】汇率决定理论。

【试题精析】汇率决定理论主要包括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①购买力平价理论最早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是指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货币的购买力与一般物价水平呈反比,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其又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②利率平价理论是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探讨汇率,考察利率对汇率的影响,特别是对短期汇率变动的影响,认为利率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10.【答案】D

【考点】会计的特征。

【试题精析】会计的基本特征为:①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②会计具有一整套区别于其他工作的专门的技术方法;③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④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11.【答案】B

【考点】金融工具的种类——支票。

【试题精析】支票属于短期金融工具的一种,其对付方式是委托银行或直接向支付人提示付款,其是企业间根据购销合同进行延期付款时开具的票据,通常由发票人签发。

12.【答案】B

【考点】数值型数据的图示。

【试题精析】折线图,也称为频数多边形图,是在直方图的基础上,把直方图顶部的中点(即组中值)用直线连接起来,再把原来的直方图抹掉就是折线图。

13.【答案】C

【考点】财产清查。

【试题精析】银行存款的清查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实地盘点法一般用于财产物资的清查,但其工作量较大。

14.【答案】C

【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

【试题精析】衡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终成效的客观标准是形成橄榄型的分配格局。

15.【答案】A

【考点】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试题精析】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有:①当事人选择复议原则;②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③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④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节原则;⑤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⑥被告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原则。其中,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经过审理后,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而改变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在第五十四条第四项规定,人民法院认为“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16.【答案】C

【考点】指数体系。

【试题精析】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价格指数。依据此公式并结合题干给定信息可推导出:销售量指数=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138%÷120%=115%,则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提高的百分比为:115%-100%=15%。

17.【答案】B

【考点】借贷记账法。

【试题精析】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故选项B表述明显错误,其他选项说法均正确。

18.【答案】D

【考点】我国法律规定的几种主要民事权利——所有权。

【试题精析】所有权属于物权的一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几种主要民事权利之一。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中,处分权能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是拥有所有权的根本标志。

19.【答案】A

【考点】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试题精析】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20.【答案】A

【考点】统计调查的方式。

【试题精析】抽样调查是随机抽取调查单位,因此可以根据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而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调查对象不是随机抽取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这两者的调查结果不能推断总体。据此,首先可以排除选项C和选项D。

在实际运用中,抽样调查又有两种方法: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例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均属于概率抽样;而偶遇抽样、判断抽样、配额抽样、滚雪球抽样等属于非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由于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虽然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性质、特征,但不能从数量上推断总体。据此,排除选项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对考生的作答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考生在备考时对相应章节知识考点综合掌握。

21.【答案】A

【考点】税收的分类。

【试题精析】按照税负能否转嫁分类,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诸如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直接税,而流转税等属于间接税。

22.【答案】D

【考点】产业结构及其划分。

【试题精析】“三次产业”是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的简称。三次产业分类法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状况和相互关系,因此该分类方法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重视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愈益显示其重要作用的非物质生产部门,有着积极的意义。

23.【答案】D

【考点】货币层次。

【试题精析】本题选项A、选项B、选项C说法错误:①参照国际通行原则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划分为流通中的货币(M0)、流通中货币和单位活期存款(M1)、流通中货币和单位活期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M2三个层次。②现实中的货币既包括流通领域内的现金,也包括在银行体系内的存款,甚至各种票据及其他信用流通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货币的替代物参与流通,执行货币的某些职能。③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M1=流通中货币+单位活期存款,不包括外币存款。

24.【答案】B

【考点】统计调查的方式——普查。

【试题精析】普查作为一种特殊的数据搜集方式,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①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其一般每隔10年或者5年进行一次: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每逢年份的末尾数字为“3”“8”的年份实施;人口普查逢“0”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逢“6”的年份进行,均为每10年一次。②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以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③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较高,因此其可以为抽样调查和其他调查提供基本依据。④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25.【答案】C

【考点】财政支出分类的方法。

【试题精析】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的财政收支分类改革。其中,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类级科目分别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市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

26.【答案】D

【考点】会计要素。

【试题精析】企业在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且能够可靠计量。

27.【答案】C

【考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试题精析】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主要有:①外汇缓冲政策;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③汇率政策;④直接管制措施。其中,由于运用外汇缓冲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均是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政策时滞较长,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特别是对结构性国际收支失衡难以收到成效。而直接管制措施是政府直接干预国际经济交易的政策措施,包括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可以起到直接的作用,能够较快产生效果。

28.【答案】B

【考点】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试题精析】目前,世界各国更加普遍地使用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指标,往往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民收入的来源,也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

29.【答案】B

【考点】分类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试题精析】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通常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结构。而百分比是比例乘以100,百分比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用“%”表示,它表示每100个分母中拥有多少个分子。结合两者的概念与本题题意可得:该开发区内共有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百分比=1-34%-26%=40%,则具体的家数=200×40%=80(家)。

30.【答案】C

【考点】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试题精析】在编制年进度财务报告前,应当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①清查、核实结算款项;②清查、核实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各项存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是否有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等;③清查、核实各项投资是否存在,投资收益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④清查、核实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⑤清查、核实在建工程的实际发生额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⑥需要清查、核实的其他内容。

31.【答案】C

【考点】我国的开放型经济。

【试题精析】开放型经济是以降低关税壁垒和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为主,总体上实行中性化政策,是一种制度性开放。我国在加入 WTO后努力推动 WTO多边自由化进程,降低关税壁垒和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从性质上看,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开放型经济政策,属于制度性开放。

32.【答案】D

【考点】极差。

【试题精析】极差,又称为全距,是总体或分布中最大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是最简单的变异指标。结合上述概念及题干给定数据可得:题干所给定数组的极差=355-142=213。

33.【答案】B

【考点】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试题精析】本题给定选项中的说法,只有选项B说法错误。书写清楚、完整是填制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之一,该要求规定,填制原始凭证时阿拉伯金额数字前面应当书写货币币种符号或者货币名称简写、币种符号与阿拉伯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

34.【答案】A

【考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公开审判制。

【试题精析】根据法律规定,下列情形为公开审判制的例外情形:①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②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管是公开审理案件还是不公开审理案件,其宣判时一律公开。

35.【答案】B

【考点】法律体系的基本概念。

【试题精析】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成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36.【答案】B

【考点】金融市场的分类。

【试题精析】按照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通常资本市场主要指的是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等。货币市场的子市场主要有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短期债券市场等。

37.【答案】B

【考点】法律解释。

【试题精析】司法解释为法律解释的类型之一。司法解释又分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解释和这两个机关联合做出的解释。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有原则性分歧时,应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或决定。

38.【答案】C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试题精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它的产生不是以一种私有制形式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形式,而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是一场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深刻革命。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内部产生,更谈不上发展,而只能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对资产阶级的资本实行剥夺的基础上重新建立。

39.【答案】A

【考点】价值规律。

【试题精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支配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

40.【答案】D

【考点】行政主体的特征。

【试题精析】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法院、检察院以及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不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因而不能成为行政主体。而人民法院是行使审判权的主体。

41.【答案】C

【考点】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主要任务。

【试题精析】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现代政府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预算编制科学完整、预算执行规范有效、预算监督公开透明三者有机衔接、相互制衡,是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42.【答案】C

【考点】定序尺度的基本含义。

【试题精析】定序尺度是对客观现象各类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的一种测度。利用定序尺度不仅可以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且可以反映各类的优劣、量的大小或顺序。

43.【答案】A

【考点】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试题精析】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可分为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财政收入绝对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实际数量;财政收入相对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有关经济指标的比率,通常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据此,财政收入相对量指标=6000÷59000×100%≈10.2%。

44.【答案】B

【考点】政府预算的含义。

【试题精析】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其具体含义为:①形式方面,政府预算是一个具有法律地位和技术性的文件,是年度预算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②内容方面,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反映可供政府集中支配财政资金数量的多少;③本质方面,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是需要经国家权力机构审批而生效的法律性文件。

45.【答案】D

【考点】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试题精析】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指标,综合反映政府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程度,反映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和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程度。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这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和反映中央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宏观调控的能力。据此,本题中的正确答案应为选项D:42470÷83080×100%≈51.1%。

46.【答案】C

【考点】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试题精析】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可以衡量和反映中央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宏观调控的能力。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指标,综合反映政府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程度,反映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和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程度。

47.【答案】D

【考点】民商法。

【试题精析】在对市场经济进行规制的法律体系中,民商法处于基本法的地位。民法是市场经济基本法。民商法主要调整市场力量发挥作用的经济领域。

48.【答案】B

【考点】指数的概念。

【试题精析】从指数的含义上看,狭义地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广义地讲,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为指数。

49.【答案】B

【考点】指数的分类。

【试题精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指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2)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3)按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50.【答案】B

【考点】总量指数的基本概念。

【试题精析】

(1)总量指数是由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2)由总量指数及其若干个因素指数构成的数量关系式称为指数体系。

(3)综合指数是反映多个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如多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综合变动水平。

(4)加权综合指数则是用个体指数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得的总指数。

51.【答案】A

【考点】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试题精析】依据本题题意,具体计算如下:

工资总额=职工人数指数×平均工资指数

(1+21%)=(1+10%)×平均工资指数

平均工资指数=121%÷110%=110%

职工平均工资增加率=110%-1=10%。

52.【答案】D

【考点】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试题精析】本题选项A为销售额指数计算公式;选项B为数量指数计算公式;选项C为价格指数计算公式。选项D为销售指数的计算公式。

53.【答案】D

【考点】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试题精析】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销售量指数。由此,可推导销售量指数=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121% ÷110%=110%,所以,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110%-1=10%。

54.【答案】B

【考点】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试题精析】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属于统计指标的三种形式。其中,按照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又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又称为时期数,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如产品产量、能源生产总量、财政收入、商品零售额等。

55.【答案】B

【考点】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试题精析】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销售量指数。由此,可推导价格指数=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156.98%÷135.8%≈115.6%,那么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115.6%-1=15.6%。

56.【答案】D

【考点】消费价格指数的具体作用。

【试题精析】消费价格指数具有反映通货膨胀状况的作用。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反映的,它说明了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的幅度。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能够较全面地反映通货膨胀状况,所以,通货膨胀率一般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示。

57.【答案】B

【考点】我国的法律体系。

【试题精析】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其他部门法的制定依据。

58.【答案】C

【考点】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试题精析】根据本题题干可以列出“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由于销售额提高了28.8%,所以销售额指数为128.8%,价格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12%,所以价格指数为112%,由此计算出销售量指数=128.8% ÷112%=115%,所以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115%-1=15%。

59.【答案】D

【考点】经济全球化。

【试题精析】对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因素考生应掌握以下几个考点: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2)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3)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关系因素;

(4)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因素。

60.【答案】B

【考点】帕累托改进的含义。

【试题精析】如果既定的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61.【答案】A

【考点】我国开放型经济。

【试题精析】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

62.【答案】C

【考点】帕累托最优状态。

【试题精析】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即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使社会中的某些成员福利变差,就无法使其他成员福利改善,那么社会就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相比较而言,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63.【答案】B

【考点】外部不经济的含义。

【试题精析】本题案例所述的是典型的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案例。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者该企业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

64.【答案】D

【考点】市场失灵的原因。

【试题精析】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来讲,其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这是因为社会收益等于私人受益与外部收益之和,而外部收益不能为生产者通过市场价格获得。

65.【答案】C

【考点】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试题精析】按照计量学的一般分类方法,按低级到高级、粗略到精确顺序排列的数据计量尺度是: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66.【答案】B

【考点】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试题精析】根据本题题干所述情形,分析给定选项如下。

(1)公共物品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大特征,决定了在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经常出现“搭便车”现象。所谓搭便车就是指某个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种物品。本题题干中所述“并允许其他村民免费使用”,表明对于该条道路,其他村民可以“免费搭车”,故选项A说法正确。

(2)帕累托效率准则主要是指尽量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配置。本题中,该条道路不仅方便了该村村民,而且也方便了其他村村民,达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符合社会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准则。

(3)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村级公路属于一种准公共物品,这种物品的建设费用比较灵活,政府、受益群体以及私人都可以承担相应的费用。据此,本题选项C说法正确。

(4)由于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搭便车,所以允许未付费者使用,可能会导致无人愿意修建村级道路。据此,本题选项D也表述正确。

67.【答案】B

【考点】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其特征。

【试题精析】国防、道路、环境治理、电视广播等物品均具有非竞争性的特点,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所以,对于在市场经济国家,公路、地铁、无线电视大都是由国家而不是由私人来投资的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就是因为这些部门都属于公共物品的生产部门。

68.【答案】C

【考点】道德风险的定义。

【试题精析】逆向选择是买卖双方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出现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除市场的现象。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协议达成后,协议的一方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损害对方的利益,如交完汽车保险后不认真开车,交完财产保险后不注意防盗。

69.【答案】A

【考点】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模式。

【试题精析】在当代中国,法律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民法、商法和经济法共同对经济关系进行调整,同时,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新兴的其他部门法也成了调整经济关系的辅助性法律部门。据此,本题选项A最符合题意。

70.【答案】A

【考点】经济法的基本含义及其调整对象。

【试题精析】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三类:经济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据此,本题选项A说法正确。

(2)“经济法”和“调整经济的法”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经济法”是现代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是与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并列的一个法律部门。而“调整经济的法”是指调整围绕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体,既包括传统法律体系中的民法、商法,同时也包括近代产生的经济法;既包括调整国内经济关系的法,同时也包括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它是一国所有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据此,本题选项B表述错误。

(3)由(2)的分析可知,经济法是与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并列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对于经济关系,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门法都有调整。据此,选项C的表述显然错误。

(4)物权法是民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经济法的组成部分。据此,选项D说法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71.【答案】ABCE

【考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主要任务。

【试题精析】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主要任务是:①建立完整、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②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深化税制改革的目标取向。消除现行税制存在的对不同市场主体的不平等待遇,促进自由竞争和要素充分流动;③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并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

72.【答案】BDE

【考点】指数的分类。

【试题精析】很明显,本题该指数为销售量指数,故选项D正确。所谓综合指数,是反映多个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如多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综合变动水平。本题特别说明为“某商品”,据此,选项A明显不符合题意。个体指数是反映某一个项目或变量变动的相对数,如一种商品的价格或销售量的相对变动水平。据此,选项B为本题正确答案。与综合指数类似,总指数也是反映整体变动水平的,而本题就是“某商品”的具体变动水平,故排除选项C。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数量变动水平,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指数等。据此,选项E也为本题正确选项。

73.【答案】ABE

【考点】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

【试题精析】

(1)销售额指数=销售价格指数×销售量指数。

(2)销售额指数=121÷100=121%。

(3)由“2008年的商品销售均价比2007年上涨10%”可知,2008年与2007年的价格指数为1+10%=110%。

(4)销售量指数=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121%÷110%=110%。

(5)由(4)可知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量增加了110%-1=10%。

74.【答案】ABC

【考点】零售价格指数。

【试题精析】我国零售商品价格指数编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代表规格品的选择:在编制价格指数时,首先对商品进行科学分类,在此基础上分别选择各类别的代表规格品。

(2)典型地区的选择:编制价格指数时,一般会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编制价格指数。在典型地区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其代表性,也要注意类型上的多样性以及地区分布上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3)商品价格的确定:对所选代表性商品使用的是全社会综合平均价。根据每种代表品基期和报告期的综合平均价,计算每种商品的价格指数,以此作为计算类指数的依据。

(4)权数的确定:我国目前的零售价格总指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形式计算。其权数是根据上年商品零售额资料,并根据当年住户调查资料予以调整后确定的。

(5)指数的计算。从1982年1月起,我国开始采用部分商品平均价格法计算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75.【答案】ABDE

【考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含义。

【试题精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通过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分析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为研究职工生活和制定工资政策提供依据。除上述之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具有反映通货膨胀状况、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等具体作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具有反映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的具体作用,故排除选型C。

76.【答案】BCD

【考点】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试题精析】我国属于商法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信托法、期货交易法、海商法等。而本题选项A和选项E所述的“外资企业法”和“商业银行法”均属于经济法范畴,故排除。本题中,考生除了识记我国商法的相关规范性文件,还应着重识记我国经济法的相关规范性文件,该处为常年易考知识要点,要着重识记。

77.【答案】BCD

【考点】经济法部门的法律。

【试题精析】经济法部门的法律包括有关企业管理的法律,有关财政、金融和税务方面的法律,有关宏观调控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市场主体、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

78.【答案】ACD

【考点】私人物品的特征。

【试题精析】私人物品是和公共物品相对应的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两个典型的特征。所谓竞争性,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既定的可供消费的产品而言,增加一个人消费就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据此,排除选项B,选项A表述正确。所谓排他性,是指私人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的独占性。具体是指某人如果合法地占有了某种商品,那么别人就不能同时占有它。据此,排除选项E,选项C和选项D表述正确。

79.【答案】ACDE

【考点】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生产。

【试题精析】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同时并不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其与私人物品相对应。这一定义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纯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其中,非竞争性为其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其派生特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政治机制显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消费容易产生“搭便车”现象。

80.【答案】BCD

【考点】市场管理关系的主要内容。

【试题精析】在经济法调整对象中,市场管理关系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公平竞争关系。

(2)产品质量管理关系。

(3)消费者权益保护关系。

81.【答案】ACE

【考点】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含义。

【试题精析】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小,反映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和政府满足公共需要能力的高低,也反映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力的强弱。

82.【答案】ABCD

【考点】经济法。

【试题精析】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经济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三种。其中,经济管理关系作为宏观经济管理关系,有以下几个特征:①经济管理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以此区别于行政指导关系;②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③属于宏观领域的经济关系,关系国计民生,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整体性调控而形成的;④宏观经济管理关系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83.【答案】ABD

【考点】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

【试题精析】本考点是本章最重要的一个考点,考生应该牢记物质资料生产三要素:①人类劳动(即劳动支出),这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此处有一个潜在的命题点“生产的最基本要素是什么”,是人类劳动而非“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或“劳动对象”。②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但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在备考本章知识中,考生一定要注意掌握“生产工具”的相关知识点。③劳动对象(即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包括自然物(如树木、矿石、煤层等)和加工的物质资料(如棉花、钢铁等)两大类。

84.【答案】CD

【考点】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试题精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所需的经济条件包括:①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85.【答案】BDE

【考点】市场体系的主要功能。

【试题精析】一个完善的市场体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②经济联系功能;③利益关系调整功能;④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⑤社会评价功能。

86.【答案】ABCD

【考点】商品价值与商品使用价值的矛盾统一。

【试题精析】

(1)统一体:一件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与价值,两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更不能成为商品;反过来讲,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仅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

(2)矛盾体:使用价值与价值同时又是相互排斥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与商品的使用价值。

87.【答案】ACE

【考点】货币的职能。

【试题精析】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主要有五种具体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88.【答案】ABDE

【考点】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试题精析】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有:①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从而在经济生活中产生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②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形成金融寡头;③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④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⑤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

89.【答案】ACD

【考点】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试题精析】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90.【答案】CD

【考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试题精析】社会主义社会仍需实行商品经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①社会分工——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广泛存在着社会分工;②独立经济利益实体的存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单位仍是具有各自利益的经济实体。

91.【答案】ABE

【考点】财产所有权的基本含义。

【试题精析】财产所有权,指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这里考生需要注意区分的是法人财产权的基本含义。法人财产权,具体是指企业法人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实际拥有的财产的直接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具体到经营管理权与招聘员工的权利分别属于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

92.【答案】CD

【考点】董事会的主要权利职能。

【试题精析】董事会的主要权利职能主要包括:①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大会负责,执行公司股东大会决议;②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③任免公司总经理,并对他们的业绩进行考评。

93.【答案】ABD

【考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试题精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①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但却是其中最基本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即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部分;②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手段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③有经济增长并非一定就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并不构成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因为经济增长如果仅仅使少数地区或少数富人获利,或是通过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取得,都不能算作经济发展。

94.【答案】ACE

【考点】财政政策手段。

【试题精析】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①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②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③国债,是国家按照有偿的信用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方式;④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特定的需要,将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再分配;⑤转移支付,是财政资金的转移。

95.【答案】ACDE

【考点】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试题精析】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弥补市场失效、提供公平服务、非营利性、法治性。

96.【答案】BDE

【考点】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试题精析】一般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97.【答案】CE

【考点】财政支出分类。

【试题精析】财政支出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或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98.【答案】CE

【考点】购买性支出。

【试题精析】在政府财政支出中,购买性支出具有有偿性和等价性的特点,当政府发生购买性支出行为时,对方在获得政府提供的资金后必须将服务或者商品交给政府,并且该交易行为必须遵循市场等价交换法则。如政府采购支出。转移性支出具有无偿性和非等价性特点,其是单方面的一个资金转移过程,不具有等价性,是政府将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地区、企业或个人。如各种福利支出、对居民的补贴支出、对经济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捐赠支出等。

99.【答案】ADE

【考点】财政收入的形式。

【试题精析】我国财政收入由一般性财政收入和特殊性财政收入构成。目前,我国的一般性财政收入形式主要有税收、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收费、专项收入和其他收入。选项B和选项C属于我国财政收入中的特殊收入。

100.【答案】BCE

【考点】税收的含义与特征。

【试题精析】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所以选项A错误。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移给国家的过程,所以选项D错误。

101.【答案】ABCD

【考点】财产税的特点。

【试题精析】财产税具有以下优点:①符合税收的纳税能力原则;②课税对象是财产价值,税源比较充分,且相对稳定;③具有收入分配功能,有助于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财富分配不均;④属于直接税,不易转嫁,在增加有产者负担的同时相对减轻了无产者的负担。同时,考生应该了解财产税的缺点:①税收负担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②收入弹性较小;③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阻碍资本的形成。

102.【答案】ACDE

【考点】政府预算的原则。

【试题精析】政府预算原则,是指政府选择预算形式、体系和在预算编制、审查、执行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是制订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政府预算原则主要包括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年度性原则和公开性原则。

103.【答案】ABD

【考点】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

【试题精析】现代信用货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两种主要存在形式,其基本特征有:①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币本位货币,本身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②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③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通过法律手段确定其为法定货币;④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104.【答案】ACE

【考点】信用的形式。

【试题精析】在当代经济活动中,按债权人与债务人结合的特点来划分,信用活动主要有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两种基本方式。其中,直接信用又称为“直接金融”或“直接融资”,在这种方式下,资金供求双方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而不需要中介。直接信用主要包括预付或赊销商品形式的商业信用、发行及买卖有价证券形式的公司信用、国家信用等。据此,本题选项A、选项C和选项E所述均属于直接信用。选项B和选项D所述的信用合作社与银行均属于金融中介机构,所以应属于间接信用,故排除。

105.【答案】ADE

【考点】代表性误差的来源。

【试题精析】代表性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样本容量不足等。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DE。而选项B和选项C所述均为登记性误差的产生原因,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