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拟订坐庄计划
1.坐庄计划的主要内容
庄家在坐庄之前,必须有一个详细周密、切实可行的操作计划,这样才能运筹帷幄,善始善终,达到利润最大化。坐庄计划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
(1)选定股票。根据市场调查反馈情况,结合自身资金实力、市场性质,具体选定哪些板块(行业)中的哪类股票作为坐庄对象。
(2)控筹程度。指庄家需要达到的筹码控制量。根据选中股票的流通盘大少,及庄家自己的操盘风格,需要控制流通盘的40%或50%,还是60%或70%,才能使坐庄获得成功。
(3)操作时间。指庄家从介入到退出所需的整个坐庄时间,其中包括各个阶段所需的时间。不同庄家、不同时期、不同个股的坐庄时间长短不一,如需要坐庄3个月或1年、3年或5年不等。坐庄时间长短是区别短线、中线、长线庄家的主要标志。阶段时间是指何时吸筹结束、何时洗盘结束、何时开始拉升,以及何时开始出货等阶段所需的时间。
(4)资金预算。指庄家操作选定股票所需要的实际资金预测。根据选中股票的流通盘大少和控筹程度,对实际资金进行预算,包括自筹资金多少,融资资金多少,以及融资手段都应有明确可靠的安排,以防止中途资金出现断链现象。
(5)操作手法。指庄家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达到坐庄目的。其中要重点明确几个主要阶段的操作安排,如以何种方式完成建仓、以何种方式进行拉升、以何种方式实施出货等。
(6)目标价位。指通过庄家炒作后,最终要求达到的股价目标位置。通过几个阶段的操作后,把股价拉升到什么价位,然后开始出货。
(7)盈利估计。指通过庄家炒作后最终要求获得的目标利润。估算资金收益率高不高,合不合算,这是庄家最关心的,也是最根本的目的。
(8)应急措施。指庄家在操盘过程中,可能遇到不测因素时的应变情况。如在拉升或出货时,突然遇到某种不可预知的、不可抗拒的利多或利空消息,大户抢货或盘中出货等,如何采取应变措施,事先都应有个安排。
(9)其他附注。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如手续费或相关费用的折扣和支付以及公关方面等。
上述坐庄计划是相对中长线庄家而言的,一般短线庄家的坐庄计划有所不同,有时因为来不及拟定坐庄计划,而直接进入操作阶段,因而对短线庄家刻意强调坐庄计划也是不切实际的。坐庄计划拟定好后,若是机构庄家,则将“坐庄计划书”交由该机构最高决策层通过,并经主管领导签字后付诸实施;若是合作庄家,则由全体合作人员同意后,进入实施阶段;若是个人大户庄家,则自行参考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坐庄计划仅是对整个坐庄过程的大体安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与原计划有很大出入。因为股市千变万化,任何一个庄家很难也不可能事先设计一套十全十美的操作计划。关键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股市中,镇定自如,从容应对,达到一变应万变的功夫,这才是一个真正成功的庄家。
2.坐庄计划实例
举一实例说明,名噪一时的庄股中科创业(现“康达尔”)的坐庄计划,虽然有些离谱,但仍可引以为鉴。下面是该股庄家坐庄计划的主要内容。
几年前,康达尔(000048)因“禽流感”而遭重创,深圳著名个人大户庄家朱涣良深套其中。第二年初,他赴京找吕梁商量后,共同抛出了一个惊天计划:将康达尔的股价做到1000元!如果可能,做到2000元(在不除权的基础上),这也就是说,将该股流通市值从3.5亿元做到350亿元以上。这个方案近乎疯狂,但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是严密和可行的。
(1)计划的最初阶段是广泛搜罗筹码,股价在10元左右,流通股3488万股。力争在这个阶段,控筹90%以上。整个计划要求6亿元左右的自有资金。
(2)择机购买部分法人股,进入公司董事会。这一阶段在10~14元之间完成,可以边拉边吃货。14~20元之间,通过与公司配合放利空等方法,震荡上行,用1年左右的时间,在20元以下将股票筹码控制在85%左右。
(3)在资金分配上,经估算前一阶段的资金损耗,应当在5亿元左右。其中花在二级市场上4.5亿元,花在法人上0.5亿元。但是,控制的流通筹码的市值在6亿元左右。用这6亿元市值在券商处抵押,即使按1∶0.4,也可以换来透支款2.4亿元。加上余下的1亿元,手中还有3.4亿元。然后在20元以上,有多少筹码无论价格多高通吃。当控制筹码90%以上时,就成功了。
(4)随后经过不停地除权,最终将股价推高到复权价格每股1000元,也就是说流通市值达到350亿元。到那时,庄家控制了流通市值里的90%,也就是315亿元,但是成本仅6亿~7亿元。用这些钱即便按1∶0.3透支,也可透出100亿元的资金。用这些资金来打新股,扣除透支的成本,一年可以有9亿元以上的净赢利。
(5)用这些利润,可以控制公司股权,然后不停重组,将最好的项目注入公司,甚至可以注册影子公司,每年将数亿元利润转入公司。这样,公司的股价就被认可,从流通股上每出2.5%的货,就可收回7亿元左右的现金!通过5~7年左右的操作,最初的6亿元,可能变成400亿元以上的收益!
康达尔的庄儿们也承认,这种操作是严重违规的,但在当时监管环境下,如果熟悉证券市场、通晓法律,是可以回避风险、达到成功的。
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所致,这个计划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