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与转型:中日产业政策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日本20世纪60~80年代的产业政策第一章至第十章作者为清华大学野村综合研究中国研究中心理事松野丰先生。

一、何为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这一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据说这一词语是在20世纪80年代解释日本经济发展模式过程中首先使用的。1970年的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会议上,日本通商产业省大慈弥事务次官首次使用这一词语,此后的OECD出版物IndustrialPolicy of Japan中引用了这一词语,此即“产业政策”的起源。

此后,日本乃至世界学者提出了多种“产业政策”的定义。这一领域优秀研究成果之一的《产业政策的经济分析》是这样定义的,产业政策是“通过对一国各产业间的资源配置和介入特定产业内的产业组织,试图对这一国家的经济福祉产生影响”的政策[1]。简言之,产业政策是指与国家产业活动相关的行政官署所采取的整体调控行为。

通常经济政策在实质上是对经济需求进行调控,即所谓的宏观调控政策。大部分国家通过这种“宏观政策”使经济指标保持在一定的理想水平,预防经济不景气,保证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状态。

另一方面,为防止市场过度竞争及其导致的社会不稳定状态等宏观政策单方面所无法控制的问题,调整经济中供给方的所谓“微观经济政策”就变得尤为重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微观经济政策主要构成包括面向各产业的约束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20世纪60~80年代日本通商产业省(现在的经济产业省)系统地实施了上述微观经济政策,而这种政策此后即被称为“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ies)。

或许是由于20世纪60~80年代日本通商产业省的产业政策影响力太大,当时日本乃至世界很多学者都对其有深入研究。但实际上对于政策效果却存在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东京大学的三轮芳朗和美国哈佛大学的J.马克·拉姆齐尔(J.Mark Ramseyer)在他们的著作《产业政策论中的误解》中批驳道,“战后日本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实现的经济发展”这一公认观点是没有根据的误解[2]。还有很多学者对于当时日本政府产业政策的效果持质疑观点。美国商务部批判当时的日本政府与企业界打成一片,共享信息并采取排外性保护措施,这在国际市场上是背信弃义的行为,还曾经揶揄地称为“日本株式会社”。

但是,20世纪60~80年代日本的一系列“产业政策”激发了支撑日本经济成功发展的各个要素,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当时产业政策的核心特征就是政府、产业界、金融机构以及工会组合打成一片,即所谓的“官民协调”政策。日本的产业政策不仅仅是培育单一产业,而且站在国家整体产业结构的角度,并在进行深入探讨后作出决定。

在中国等新兴国家崛起、世界经济秩序和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为保护国家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政府无疑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虽说是属于过去的政策,但是回顾20世纪60~80年代风靡一时的日本“产业政策”,可以说具有重要意义,必定会对当代中国政策的制定发挥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