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架构
一、关于研究目的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服务体制(或社会保障体制),为分类促进商品房健康发展和房困破解,从而分类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乃至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两房协调”的住房新体制,是本书研究的主要目的。
中国国情独特,区域、城市发展也极不平衡,“一个国家,三个世界”乃至“四个世界”,就是对这种特殊性的生动而准确的描绘。因而,所要构建的住房新体制不可能适合中国所有区域的省市。但是,它所涵盖的关键制度体系可为解决“商保失调”中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为破解房困、促进商住房稳健发展提供总的可参考的政策与思路。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
本书的研究方法体现在:①分类认识而构建保障房、商品房的体制,并在此基础上统合解读。②借助制度分析的工具,对问题体系进行定性的理论阐释,也建立框架模型加以形象地分析。③过程方法论。既有政府过程的解读,也有住房建运(建设运营的简称)过程的分析。生产过程分析方法的运用,则受政府过程方法论的启示,两种过程方法论的本质一致,表述方式有异,对它们的综合运用,是本书有关命题研究展开的特征之一。
本书的研究目标,则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或社会保障体制)的“两房协调”的住房新体制理论架构。另外,既注重所构建的住房新体制的全国性总体指导、区域性可参照的功能目标,以及与国际住房体制基本共性相连接的普适性目标,也注重所构建的住房新体制结构清晰简明、实施成本低,并力求其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关于研究内容
本书的研究内容沿着如下的逻辑顺序而展现:
第一章为绪论,构成本书的第一部分。
本书的第二部分由第二章至第四章构成,在绪论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构建“两房协调”的住房新体制:第二章探讨如何构建保障房新体制,包括对与保障房相关的核心概念的重新界定,以及对保障房现有体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并从存在的问题出发建构保障房新制度;第三章探讨如何构建商品房新体制,结构安排与保障房体制的展开基本吻合,只是突出了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土地财政转型,为商品房开发企业获得科学发展、国际化发展提供市场化的制度环境,这两章也根据需要,概述住房发展成功国家的体制建设情况,以及住房体制研究现况,因为关于商品房体制构建的专门研究文献很少,所以,本部分只对保障房公共服务体制构建的研究重点进行回溯;第四章综合解读如何实现两房体制协调互动,以形成促进整个住房体系健康发展的住房新体制。
第三部分是对当前中国四个重要的紧迫性实践问题的理论回答,具体包括第五章至第八章。第五章是高层次人才保障房的问题阐述,高层次人才保障房体制建设有利于破解高层次人才的居住贫困,弥补中国式保障房的不足,从而促进“两房协调”;该章首先简述了高层次人才保障房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紧接着界定了高层次人才的含义,最后给出了如何解决问题的制度安排。第六章是房价回归调控的制度分析,在“两房协调”的住房新体制尚未建立之前,有关房价回归调控的政策带有“过渡时期”制度安排的特征;该章按照住房价格两级体系,先后阐述了住房价格回归调控的内涵、意义、目标和对策,特别提出用标准化住房工具治理保障房异化,以及围绕行为主体利益调整的主轴,给出引导社会各阶层、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住房开发商的政策措施,促进两房体系协调发展。第七章是国企参与保障房发展促进“两房协调”的有关探讨。该章首先在回溯总结相关文献和已有的解读后,统筹国企性质、国企价值、国企总体功能和具体功能等核心概念要素,重新界说国企概念的含义,接着界定国内国企参与保障房发展的准确含义,剖析“企业办社会”及相关的“企业分离社会职能改革”的核心要义,藉以搭建国企参与保障房开发建设的基本概念框架;运用上述基本概念框架,系统深入地阐明在当前和未来城镇化战略实施的较长时区,国内国企积极投身保障房发展,促进全体居民住有所居、安居乐业,进而维护社会安定、政治稳定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维度的义理性根据;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第八章是从人权维度,以2011年为经典年份,对中国在该年度低收入公民住房权的发展状况进行概括总结,低收入公民住房权的维护有利于筑牢保障房建设之基,从而加快“两房协调”的步伐,为建立“两房协调”的住房新体制作出贡献;该章从公租房的融投资、法律法规、管理机构、质量监管、准入退出等防异化机制、舆论引导等六个方面,回顾年度建设概况。
第九章是本书的第四部分,在统揽全书的基础上,得出解读中国房改,建立“两房协调”的新住房体制,作者认为需要指出或强调的十个基本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