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项目管理实践精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序 我的经历与感悟

如今,项目管理既是一种专业的方法和工具,又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之一。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项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人都是项目经理。我在学生时代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之后一直在某知名外企从事计算机相关技术工作。在工作期间,我参与了很多大型软件产品的生产研发过程,期间学习了解了一些项目管理知识、理论、方法和工具,也对项目管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进而萌生了转型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想法。然而,那时候我所在公司的项目管理工作机会非常少,一般都是由产品负责人亲自来管理项目。但这并没有消减我当时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强烈意愿,我反而更加督促自己,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要为自己的工作转型创造无限可能。

2008年4月,我有幸加盟了搜狐公司,才算正式开启了我的项目管理工作之旅。在搜狐公司,我工作了五年半,先后服务于搜狐媒体技术产品中心和搜狐微博,曾担任搜狐微博项目管理部负责人。后来,由于公司组织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逐渐放弃了曾被公司视为重中之重的微博业务。其实,我当时还是很喜欢用搜狐微博的,不是因为我亲身经历了搜狐微博从诞生到成长,而是因为那时候的搜狐微博的确有很多特色的产品气质和产品特性,是其他微博难以比拟的。为了延续我的微博产品情怀,我于2013年10月有幸加盟新浪公司,在当时的新浪微博事业部继续从事微博项目管理工作。在新浪公司,我工作了两年半,见证了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产品,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于2016年4月离开新浪微博至今,依然从事着项目管理工作,只是现在相对于以前来讲,我又多了一个团队敏捷教练的身份。

我在项目管理方面的专职从业经历,始于搜狐公司。经历了多年的项目管理实践,才自认为对项目管理,尤其是对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感悟和心得体会。我对互联网产品项目管理的个人理解、感悟和心得体会,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覆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是覆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与以往传统软件研发的项目管理不同,互联网产品特别重视用户体验、强调产品气质、用户体验设计、运营推广,追求快速迭代、快速交付和快速验证。相对完整的互联网产品生命周期不仅包括前期的产品、设计、开发、测试、上线,以及线上产品持续迭代优化,还包括后期的运营、市场和销售,很多时候还会涉及产品下线、迁移、合并等事宜。由于互联网产品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又会从侧面推动其项目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和调整,因此,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不只是局限于项目层级的管理活动,还要上升到产品层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在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对项目管理的实践做法也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

第二,提供价值,体现大服务

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是依托产品业务的服务型的项目管理。尽管在字面上带有“管理”两个字,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人理事,更多地体现着一种大服务,由项目经理为公司各产品线提供专业的项目管理服务。项目经理入组、下沉到各产品项目团队,与团队成员抱成一团,帮助团队解决问题、为团队提供价值,逐渐赢得团队的认可和尊重。同时,项目经理个人的工作绩效也会和他所服务产品线的兴衰紧密地绑定在一起。因此,互联网公司项目经理所关注的不只是各重点项目的成功交付,还会关注团队的持续改进和健康成长,这样也锻炼了项目经理成为团队(敏捷)教练的能力。

第三,责任重大,但权力微小

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是微权力下的项目管理。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责任重大,但实际拥有的权力微小,不仅需要项目经理自身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经验,而且很多时候还需要通过借助领导力、影响力等自身的软实力来促进项目成功交付和团队持续改进。在有责无权的情况下,带领项目团队达成既定项目目标、取得项目成功,是互联网公司项目经理面临的新常态。

第四,关注全流程和全价值链

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是关注全流程和全价值链的项目管理。项目经理从产品研发的项目管理切入,不仅要做好产品、设计、开发、测试和运维等研发各环节价值链的拉通,确保它们交付价值,而且还要向运营、市场、销售和客服等非研发各环节去延伸、扩展,最终形成互联网产品项目管理的闭环,进而实现产品生产过程中全流程、全价值链的“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有效运转,进而真正帮助产品取得成功,促使团队持续改进。

第五,敏捷方法和实践本土化

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是敏捷化的项目管理。秉承价值驱动和结果导向,将敏捷方法和实践结合产品业务自身特点来进行本土化,形成适合团队、适合组织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实践。在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活动中,从不拘泥于某些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它既需要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思想框架的指引,又需要敏捷方法和实践的本土化支持。在互联网公司,很难构建一套完整的、完美的项目管理流程,因为通常没有固定不变的打法和招式,更多的是来自于项目实践驱动的探索。也就是说,根据产品业务的需要,因地制宜,从现有产品业务状况入手来进行梳理,归纳总结适合不同产品特点的项目管理模式,然后再根据不同模式的特点来制订其运作流程。

 

光荣的荆棘路

多年以前我就很想把自己对互联网产品项目管理的个人理解、感悟和心得体会写成一本书,分享给更多的人。于是,基于这种简单、朴素的想法,从2015年1月起,我正式踏上了写作征程。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一段非常坎坷、异常艰辛的旅程,从目录大纲确定到正文完成,总计历时将近两年零十个月的时间。在那一段格外艰苦的奋斗岁月里,我从周一到周五白天在公司正常上班工作,而在每个下班之后的傍晚、每个周末,以及各种节假日,除了某些琐事、闹心事不得不去处理,几乎把全部的业余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写作上。从严寒写到酷暑,又从酷暑写到严寒,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终于诞生了自己的这部作品。熬夜,就等于熬心血,为了这部作品,我已经数不清熬了多少个深夜,不断损伤着自己疲惫的身体。我不敢说这部作品是扛鼎之作,但至少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每一件与众不同、绝世无双的好作品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要么流下了很多的汗水,要么花费了大把青春美妙的时光。我不敢自诩这本书是项目管理的旷世佳作,但它的的确确凝聚着我的无比认真和极度用心。写书追求的其实是一种对生命、对生活的态度,非做作,即作为,依靠的是一种坚韧和坚持。写书的艰辛程度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想象。在写书的历程中,我认为只有两天是最令人兴奋和激动人心的,这两天分别是,产生强烈意向并决定开始写的那一天,书稿正式出版的那一天。而在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几乎都是劳心费神、煎熬难耐,这也在严峻考验着一个人是否真正拥有把事情做成功的毅力和决心。

在写书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如何将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实践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达出来。自己懂,自己能写下来,让读者读明白,这是三件不同的事情。因此,对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及每一段文字,我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尤其是在每一章写作完成之后,在自我修改期间,每一段文字至少都要修改三五遍,甚至七八遍。每当撰写并修改完成一章的内容之后,所得修改稿的篇幅字数都要比修改之前的初稿至少减少20%,力求最大限度地言简意赅,坚决摒弃利用各种冗余文字进行凑字数、占篇幅的做法。为了充分体现本书的实践特色,我在本书的实践案例选择上秉承了三个原则:第一,全部实践案例都是在项目管理活动中真实发生过的;第二,全部实践案例都是我在项目管理活动中的亲身经历;第三,全部实践案例都力求能够让读者可复用、可扩展。

在写书的路上,最令人痛苦的、迷茫的、压抑的,就是要耐得住寂寞,熬得住孤独,扛得住心酸。就算寂寞、就算孤独、就算心酸,那也都是生命里的温柔灌溉。总有那么一段路,只有你一个人来走,只有你一个人去勇敢和坚强。也许这段路需要走很久,但如果你坚持挺过去了,你就会收获最终属于你的成功。一本书,就是一种注意力单位。人生,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其间有荣辱得失、酸甜苦辣、进退取舍、喜怒哀乐。只有全身心投入,豁达善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保持心态平衡,感悟其真谛。

 

本书组织结构

本书共有9章、3个附录,总计包含96个主题内容。第1章到第9章的内容采用N+1的组织结构,即每章都由N个主题内容加上一篇本章小结组成。本书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简介,以及可以给读者带来的价值收获总结如下。

第1章 项目管理就在你身边

本章主要讲述了一切皆项目、项目管理时代、管理生活项目,以及管理人生项目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项目管理入门基础知识和简单应用,培养项目管理的感觉,深刻体会到项目管理就在你身边。

第2章 项目管理高度延伸

本章主要讲述了互联网项目、项目集与项目集管理、项目组合与项目组合管理、组织级项目管理简介,以及组织对项目管理的影响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项目管理更高阶、更深层的知识体系及其应用实践。

第3章 带你入行项目经理

本章主要讲述了我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角色与职责、项目经理选人用人、招聘广告深度揭秘,以及项目经理简历绝招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入行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的基本工作及怎样做好这些工作。

第4章 项目经理进阶修炼

本章主要讲述了项目经理领导力、项目经理影响力、威·逼·利·诱组合,及加·减·乘·除组合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优秀项目经理的专业能力和软实力,以及他们在项目管理活动中的实践做法、原则和工作思路。

第5章 PMO,掀起你的盖头来

本章主要讲述了我眼中的PMO、PMO使命担当,以及PMO实践精髓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PMO的前世今生,以及如何高效地运作PMO。

第6章 项目干系人管理

本章主要讲述了认识干系人、干系人管理四步法、干系人管理四象限策略,以及管理干系人期望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项目干系人管理的一些方法、原则,以及在项目管理活动中如何解决与干系人相关的棘手问题。

第7章 项目管理过程持续改进

本章主要讲述了项目管理过程精要、过程协作模式改进,以及过程行为模式改进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项目管理过程改进的一些做法、原则,以及在面对不同实际问题时,通常采用的实践方式。

第8章 敏捷项目管理探索

本章主要讲述了敏捷+项目管理、Scrum敏捷项目管理基础、用户故事的故事,以及走向敏捷(项目管理)之路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敏捷与项目管理的深度融合,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做到项目管理的敏捷化。

第9章 不一样的项目管理实践

本章主要讲述了经典会议实践、项目规划实践,以及项目管理承载工具等内容。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章,是本书的精华部分之一。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在项目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不一样的实践做法。

 

致谢

本书能够得以顺利完成,需要感谢的人很多,在这里无法逐一列举。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生我养我,支持我完成学业,把我培养成人。父母亲的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亲恩何时报。”“唯独我离别家乡,无法慰亲旁”。每当我在漫漫长夜想起这些,心里就会很悲泣。同时,感谢我的爷爷从小到大对我的特殊关爱,在2017年春节假期和国庆假期期间,由于赶时间写稿,而未能回老家去看望他,万万没想到,此后,我却永远也看不到他了,对此,我感到万分遗憾、悔恨不已。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虽然,我的母亲、爷爷、奶奶,都已离我远去,但我相信,他们在天有灵,一定能够看到我写的这本书。

感谢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向群教授。当年通过陈老师的悉心指导,我将计算机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与具体的工程应用实践相结合,加深了自己对计算机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认知,提升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做事能力,培养了自己将专业知识自我更新、不断创新的学习能力,为后续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我曾服务过的公司、跟随过的领导、合作过的同事,给予了我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机会和平台,让我在真实的项目管理活动中收获了丰富的项目管理实践经验,也积攒了不少失败的项目经历,进而为这本书的写作积累了真实、丰富的内容素材。这也为突出本书的实践特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感谢我的伯乐,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首席策划编辑董英老师,她慧眼识珠,对我有知遇之恩。她看到我发表的多篇项目管理实践类的文章之后,通过微博联系到了我,问我有没有针对这些文章主题进行写书的想法,我俩一拍即合,随后即开始写书的筹备。在与董英老师合作将近三年的时间里,感觉非常愉快,她出色的业务能力和认真的态度,令人钦佩,真的极少能有人像她这样靠谱。同时,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里为了本书的出版发行而付出辛劳的各位老师、编辑。

感谢为本书撰写推荐序、推荐语的各位老师、老板、朋友和同事,你们在我过往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如果没有你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也很难写出这本书。正因为有了你们的指引,让我不断学习、进步,才会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加精彩。

 

欢迎指正

由于时间有限,加上个人的水平、能力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成熟、不完善、不完美的地方。广大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如果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欢迎随时和我交流探讨,我的电子邮箱是du_yan@163.com。热切期待您的指正,让我们共同进步。

杜炎

2017年12月,北京

读者服务

轻松注册成为博文视点社区用户(www.broadview.com.cn),您即可享受以下服务:

· 提交勘误:您对书中内容的修改意见可在提交勘误处提交,若被采纳,将获赠博文视点社区积分(在您购买电子书时,积分可用来抵扣相应金额)。

· 与作者交流:在页面下方读者评论处留下您的疑问或观点,与作者和其他读者一同学习交流。

页面入口http://www.broadview.com.cn/33376

页面入口

关注微信,发送“项目管理”加入本书共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