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014年6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大运河流淌了2500多年,纵贯3200千米,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沿岸拥有数不清的码头、官仓、船闸、桥梁、堤坝、衙署、寺庙、会馆、历史街区和园林,如此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国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传承和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大运河申遗是运河文化遗产传承的关键一步,申遗成功之后如何加以保护和利用,如何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更加重要的课题。只有了解大运河,才能真正热爱她,在了解和热爱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她。《中国大运河百问》作者姜师立,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期间,曾任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牵头城市扬州市申遗办副主任,申遗成功后又任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扬州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亲历了大运河申遗的过程,组织或参与了大运河申遗的宣传动员、遗产价值研究、大运河遗产监测预警、遗产保护工程方案制订和实施等申遗的关键工作,他是名副其实的大运河的热爱者。如今他将许多珍贵的资料及多年的研究成果汇集成书,奉献给广大读者,以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大运河,热爱大运河,有利于激发全社会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蓬勃发展。
《中国大运河百问》一书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系统介绍以中国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书籍,对运河沿线的文化符号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究,在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文化走出去等层面,该书具备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该书分中国大运河的概念及发展阶段、中国大运河与漕运、世界遗产的中国大运河、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介绍、中国大运河遗产的保护、琳琅满目的中国大运河遗产、中国大运河与历史名人、中国大运河与城市发展、中国大运河历史文化发展、中国大运河与旅游发展十章。采用一问一答的写法、图文结合的形式,让读者了解中国大运河的前世前生、中国大运河形式多样的遗产、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的传承脉络。
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大运河的文化内涵、传统功能和历史价值,对于后申遗时代中国大运河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中华文脉、实施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及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等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同时,本书通过讲述中国大运河故事,传播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声音,让更多的人认识大运河,领会大运河的价值所在,进而让民众更加了解和尊重自己的历史,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从而为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奠定坚实基础。
张廷皓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
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