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医疗信息化的应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医院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使医院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及创新,同时使医院得到了全面发展,医院管理上了一个台阶。在医疗领域,基于信息技术的各类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医疗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逐步成为主流。
医疗信息化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临床诊治过程信息化;二是医院管理信息化;三是无处不在的信息化医疗服务平台。诊治过程信息化可减少患者就诊环节,减少由于经验不足引起的误诊误治,从而提升医疗质量,提高医疗安全性。医院业务管理信息化包括医院的物流、物品的采购、追踪、消毒和科室及医护人员的业绩考核等。无处不在的医疗服务需要医疗设备信息化、医院空间智能化等多种技术的综合支持,对患者来说,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对医护人员来说,为他们创建无纸化、无线化的工作环境,减轻繁重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失误。
医院信息系统是以支撑医院日常医疗、服务、经营管理、决策为目的,用于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传播的各相关子系统的集合。信息技术已成为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变革的驱动力,信息化的应用水平,直接影响了临床诊断的效率和质量。通过信息共享、流程规范,可减少沟通成本和人为差错。没有信息,医院领导就无法指挥、控制和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在医疗业务上对信息的依赖性更大,信息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实现全院医疗业务信息化,再造就医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2)通过信息系统可掌握患者的流动情况、医疗收入情况、资金流动情况、药品材料的库存情况等。
(3)医院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协同和共享,通过远程医学的建立,打破地域界限,远距离提供医疗及信息服务。
(4)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自助查询系统,实现对治疗、用药和检查项目的费用随时查询。
(5)信息系统可提供完整、真实、准确的人财物信息和数据,实现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和有效的绩效管理。
(6)通过无线移动技术在床旁校对患者信息、医嘱、药品,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现在,各大、中型医院已经在普遍进行信息化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效率,提高了诊疗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可完成手工方式下所不能完成的海量数据的检索与管理,可在人工无法完成的短时间内完成制定的工作,使人工无法完成的工作和管理成为可能。目前国内医院信息化架构主要分为医院内部系统和行政监管平台两个部分。
1.医院内部系统
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大力应用,可为医院内部运营各个环节提供相关功能,从而形成几大应用领域,具体领域划分如图2.1所示。
图2.1 医疗信息化应用领域
医院的业务活动极其复杂,涉及众多的人、财、物沟通与流动,因而,对于医疗业务支撑的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研发主要围绕医院的以下三条主线开展。
(1)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此系统包含医院的主要业务,从患者建卡、挂号、就诊、医护工作站、收费、取药到住院等相关业务都在此系统中实现。
(2)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系统。此系统包含放射、B超、心电、病理等相关影像图文业务。
(3)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此系统主要为检验、化验等相关业务系统。除了这三大主要业务系统外,还有围绕这几大系统衍生的周边业务,医院信息化实施完毕后,整个信息系统的数量可能在百个系统左右,数量庞大的信息系统需要大量信息厂商的参与,为了减少系统间信息交互存在的问题,力争选取有实力的厂商,提高信息系统的集成性,从而减少系统的建设成本,提高系统的健壮性。结合每家医院的业务开展情况,可形成整个医疗信息化的应用框架体系,详细情况如图2.2所示。
图2.2 医疗信息化应用框架体系
2.行政监管平台
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是全民所有的医院,全体人民委托给政府,然后政府委托给院长经营,政府内部又存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层层委托,这样长的一个委托代理链中必然存在信息不畅通、反馈不及时等问题。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监督管控平台,实时上传医院的运行状况,可让行政管理的触角深入到医院的每个环节,让所有的监管环节暴露在主管部门的监控下,减少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同时提升主管部门的决策效率。此部分系统是建立在前期医院内部信息化管控基础上的系统。
针对医院医疗业务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难点、痛点深入分析,通过信息技术作支撑,可以实现涵盖医疗业务、管理、运营、决策支持等领域的信息化,主要包含医疗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医院运营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具体组成如图2.3所示。
图2.3 医院信息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