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道德的一般分析
一、人为什么需要道德
对于道德,人们并不陌生。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都有道德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也经常对别人进行道德评价。道德既是人存在的方式,同时又为人自身的存在提供了某种担保。事实上,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道德问题存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反映着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水平。人人都与道德有关,只是自觉或不自觉而已。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9页)道德就属于这种规定、使命、任务。
人生在世,两件事最重要:一是做人,一是做事。做人和做事,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课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比较重视学做事,而对学做人则比较轻视。有的人甚至说,我做好了事就是做好了人。这话乍听起来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做事与做人确实有着紧密的关系。但做事与做人毕竟是两回事,不能简单地画等号。做事,说得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完成相关的工作。而做人则注重按照一定道德标准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做好了事,并不等于做好了人。只擅做事而不会做人,最终身败名裂的,古今中外不乏其人。那么,怎样做人呢?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做有德之人。所谓做有德之人,就是做有道德的人。
古今中外,人们都把道德看成是灵魂的力量、精神的支柱、事业成功的基础。在中国,人们十分重视道德对做人的重要意义。他们或者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即“德行者本也”;或者认为,道德统帅人的才智,即“德者,才之帅也。”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在西方,人们也十分重视道德对做人的重要性。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一个人不应该被名誉、金钱和地位诱惑……去忽视正义和其他德行。”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把‘德行’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是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之外,就是道德。”
作为一种行为规范,道德并不是外在于人、强加于人的东西;事实上相反,道德内在于人,是人们的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道德能够帮助人更好地认识社会现实,调节人我关系;能够丰富、充实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使人明白事理,给人的生命赋予方向、意义和内涵,尽可能生活得幸福和富有意义。通过对道德进行分析和讨论,学会运用道德的理论成果指导我们的生活,能让我们生活得更明智、更幸福。
[媒体链接]
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明星”之路
你知道吗?铁路人的故事也会出现在高考试卷上。
2012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是这样出的: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老计”?什么人?是不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其实,老计名叫计文革,是哈尔滨铁路局加格达奇工务段漠河线路车间的一名巡守员。那么,高考作文为什么选择老计?这是因为,老计身上体现了普通职工平凡中的伟大,体现了一线劳动者的执著和坚守,体现了日常工作中的人性光辉,这些打动了命题者。从高考命题的意义上看,老计是一个典型、一个标志、一个象征,通过作文可以检验出考生对责任、孤独、理想乃至人生意义的理解。
实际上,老计的故事是不可计数的铁路职工的写照。铁路职工可能只负责一节车厢的卫生、一段钢轨的维护、一个小站的接车,也可能像老计一样,终年只在一个山头上守望。当旅客们坐在舒适的车厢里欣赏窗外的风景时,当货主们看到列车驶进货场时,他们可能不知道,正是这些他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人,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保障着万里铁道线的畅通。
讲述铁路故事,传递铁路精神,有助于我们理解铁路职工是怎样的一群人、以怎样的一种精神,在时时守望安全,用辛勤的劳动支撑着铁路安全有序地正常运转;有助于我们理解“安全是铁路的‘饭碗工程’,服务是铁路的本质属性”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无数铁路人辛勤汗水的结晶。老计身上体现着铁路精神,也体现着全社会认同和推崇的价值观。老计不仅是铁路的骄傲,他的故事值得人们思考和体味。
作为铁路“草根”——老计,一个铁路普通劳动者的故事变成了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命题材料。老计,他也曾参加过高考,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不是所有的丰功/都能成为伟绩/不是所有的凡人/都无激昂/……那无数风笛的欢唱/不正是你那饱经风霜的情肠。”这是老计写的一首诗。老计火了,但他仍然是一个普通人。当考生在考场上续写他的故事时,他可能正站在嫩林线旁的山头上守望列车。
(资料来源:2012-06-14《人民铁道报》)
二、道德及其特点
1.道德的概念
什么是道德呢?一般来说,人们对作为日常词汇的“道德”一词并不陌生,但要清楚地说明道德是什么,却并不容易。对道德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人们一直不断进行描述、思考、理解、解说和争论。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道德是个人的修养和基本品质,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规范。古希腊思想家们认为,道德是个人的欲望、情感、意志协调的理性功能的发挥,是自觉、自主选择的行为,是向善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品质等。总的来看,思想家们对道德的界定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将道德理解为来自外部世界的“外在压力”,主张道德是约束引导人行为的力量,是人对社会规则的遵从,是一种行为合理的满足;其二是将道德解释为来自内心世界的“内在压力”,认为道德是人内心向善的力量,是人的内在良知,是一种祈求善的愿望。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道德的含义。
首先,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在维持人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作用。道德通过社会舆论、说服教育和传统习惯转变人们内心的道德要求、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并表现为人们的自觉自愿行为。只有当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认为某种行为是道德的,并在人们的内心被接受和认可时,其作用才能显现出来。
第三,道德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通过善恶评价,运用应该不应该的方式来调节人的行为,引导人们扬善去恶,成为品质高尚的人,并会渗透到其他各种类型的规范之中,成为它们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渗入职场,形成职业道德等。
第四,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道德深深地根植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土壤之中,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道德;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经济关系改变了,道德也会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
2.道德的特点
道德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独特性。道德作为人们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来把握现实世界,它把是非善恶作为其把握世界的中心问题,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就人类生活自身而言,道德是人类生活的内在目的之一,是道德而不别的什么使人获得尊严。
第二,规范性。作为行为规范,道德通过向人们提倡“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提供评价善恶、调整关系的准则和规范,通过干预人们的思想、内心,来指导并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之善的底线(或称底线伦理)是其他各种类型的规范所不可突破的。
第三,自律性。道德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一种非制度化、非权力、内化的规范。道德只有在为人们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内心自愿时,才能真正得到实施。一个人能否按道德要求去做,除了需要外在规范,关键还在于个人能否自律。如果缺乏自律,道德便很难起作用。
第四,渗透性。道德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渗透于人们的一切思想和行为之中,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还是人们的职业工作、公共生活、家庭生活,人总要掌握一定的道德观念,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道德行为。
第五,稳定性。道德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某种道德一经形成便会长期存在;反之,建立一种与新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道德则一项相当艰巨和长期的任务。
[媒体链接]
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刘天章——旅客安全到家是我最大的心愿
从1988年走进新乡机务段算起,刘天章已在机车乘务员岗位上已经度过了20多个春秋,变的是岁月的更迭,不变的是一如既往的坚守。作为一名老劳模,刘天章曾荣获“火车头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他的故事足以装满一列火车,有山西陈醋一样的往事,也有“小鲜肉”一样的新鲜事儿……
1.旅客安全到家是我最大的心愿
2011年2月2日(农历大年三十)16时30分,刘天章正在家中陪妻子准备年夜饭,手机短信声“如约”而至。“刘天章,19时20分待班。”短信就是命令。18时30分,刚吃完“早”年夜饭的刘天章,带上妻子准备好的“半夜”年夜饭,又一次向妻子报以愧疚的目光。这是参加工作23年来,第17次不在家过除夕了。19时整,刘天章来到待班室,测酒检验、指纹确认、领取钥匙。为保证值乘时精神充足,他已养成待班提前20分钟的习惯。
次日凌晨0时整,刘天章叫班后准时到调度室出勤。0时15分,刘天章检查机车、出库、转线、站场等车,看、呼、比、盯、鸣、过,他把每次值乘都当作第一次,执行标准化作业从不打折扣。
2月3日2时58分,1553次旅客列车缓缓驶出,7时01分,列车安全到达终点站,然而,刘天章的工作还要继续,调车转线进库、检查整备机车……等刘天章退勤,已是早晨8时32分。从叫班到退勤,他已经连续近8个小时处在紧张的工作状态,眼睛里明显带着红血丝。一年一度的春运,像刘天章这样在岗位上度过除夕夜的火车司机多的很,他们凭借执着的信念,坚守岗位。
“干火车司机这一行,虽说工作没规律,生活无节奏,自己不当家,叫班咱就走。但是我总结只要合理休息、保证安全,还是很好的,特别是看到成千上万的旅客安全到站,装载满列的货物正点停车,心中的激动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现在让我按点上下班我还不适应呢?”刘天章乐呵呵的笑着说。
2.“学生气”十足的业务专家
如今,50多岁的刘天章虽然已是技术精湛、工作沉稳的“行家里手”,但从他的脸上却始终透漏出一种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学生气”。俗话说:“年过四十不学艺”,但这句话在刘天章这儿行不通,他深知,客车安全与机车乘务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作为一名老劳模,只有紧握“金刚钻”,才能揽好客车安全的“瓷器活”。
HXD3CA型客运机车换型初期,刘天章和大多数人一样,初次登上机车时,看着英文标注的部件、按钮以及电子插件、软件等,也是直摇头。可他却想:自己虽说不再年轻,可学习上决不能输给年轻人!查资料、上机车、进检修库……仅用短短一周时间,他就对HXD3CA型机车知识如数家珍。
3.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机车乘务员作为安全运输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所要掌握和遵守的《技规》《行规》等规章制度足有近千条。只有严格遵章守纪,认真执行“两标”作业,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行车安全。
刘天章说,开好火车没什么诀窍,唯有细心、细心、再细心,把执行标准当成日常的作业习惯。因为,客车无小事,每当坐在司机的位置上,手握闸把,瞬间就能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其实,话易说,事难做。了解刘天章的人都知道,他开车有两个习惯:冬天把暖风开小点,夏天把空调开大点,目的是让自己不易犯困。
截至2015年,刘天章已经安全牵引2300余列,安全走行80余万公里,十年未发生违章。
学好业务、开好火车、当好榜样,刘天章的每一步走的都很扎实,每一天过的都很充实。对刘天章来说,无论是今天的新鲜事儿还是昨天的往事,其实都是一样的事儿。
(资料来源:郑铁在线、人民铁道网)
三、道德的本质和主要功能
1.道德的本质
所谓道德的本质,是指道德作为道德而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
(1)道德的起源
探讨道德的起源,是加深对道德的认识,深刻把握道德本质的必要前提。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关于道德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客观唯心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善的理念或绝对理念,是从上帝的意志和神的启示中产生出来的。主观唯心主义伦理学则把道德看作是先验的、抽象的精神和理念、良知的产物,是与生俱来、人心固有的东西。旧唯物主义伦理学则认为道德是人的生理本能、感觉需要的产物,是人的天性的欲望。
关于道德的起源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首先,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与动物的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利益关系或矛盾时,为调解这些关系和矛盾,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便得以产生。其次,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而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
(2)道德的本质
首先,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因为,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结构,就相应地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在人类历史上,没有永恒不变的道德准则;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必然带有阶级性。
其次,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体系。道德不同于法律、政治。法律、政治是一种对于人们具有重大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且必须如何的权力规范;而道德,则是一种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力规范。道德不是被颁布、制订或规定出来的,它是处于同一社会或同一生活环境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它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规范体系,表现在人们的视听言行之上,深藏于品格、习性、意向之中。它主要借助于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等方式,通过干预人们的思想、内心来干预人们的行为。
第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作为实践精神,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为为目的,以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具有价值性、目的性、理想性。道德是人们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即道德以评价对象、调节社会关系、预测社会发展、形成行为准则等方式来认识、反映、改造和完善世界。道德是由特殊的意识信念、行为准则、评价选择、应当理想等构成的价值体系,是调节社会关系、发展个人品质、提高精神境界诸活动的动力。
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选择扬善抑恶,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2.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的社会作用。在历史上,关于道德的社会作用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即“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马克思主义反对以上两种观点,认为道德一经产生,就以自身的特殊职能影响整个社会生活。具体而言,道德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指的是道德调节人的行为并通过调节人的行为来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道德主要是调节非对抗性的矛盾,特别是当个人利益同社会、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求克制或牺牲个人利益。道德调节并不诉诸国家机器,而主要通过舆论褒贬、习惯疏导、教育感化等,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善恶判断能力。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最突出的社会功能。
(2)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指的是社会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及其要达到的道德价值目标的引领。道德能引导人们在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甚至反道德行为中自愿地选择道德行为,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自觉地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在道德冲突的困境中自主地选取较大的价值而牺牲较小的价值。所以,道德导向就是要引导人们自觉地从善弃恶、坚持正义,不随波逐流,不得过且过,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努力实现崇高的道德理想。
(3)认识功能
认识功能指的是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是非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道德的功能,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还有激励功能、教育功能、论证或辩护功能等。在社会生活中,道德的功能彰显了道德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是广泛的、深刻的,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志、行为和品格,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道德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发展,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媒体链接]
瓢儿屯站的雷锋身影
1961年冬季,雪下得格外频繁,一位解放军战士多次来到位于辽宁省抚顺市的瓢儿屯站义务除雪。几次接触后,大家知道了他叫雷锋。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以来,《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在瓢儿屯站从未间断。因为,这里有着铁路职工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50年来,瓢儿屯站人员几经更迭,但瓢儿屯站的职工依然记着雷锋在车站做好事的历史,并将雷锋精神作为车站的宝贵精神财富代代传承。在瓢儿屯站候车大厅的中央,是雷锋同志的塑像,与之遥相辉映的是“雷锋服务岗”前身披“爱心服务温暖旅客”绶带的车站职工。他们始终把“立足岗位学雷锋,微笑服务暖人心”作为服务宗旨,把“让雷锋精神在岗位上闪光”的理念贯穿到工作中,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热心服务普通旅客,及时服务重点旅客,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春运期间,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在瓢儿屯站下车,客运员李斌见到后立即迎上前去搀扶老人,把老人送上出租车后又掏出25元钱交给司机,叮嘱司机一定将老人安全送到目的地。类似的好事,李斌和同事们不知做了多少。李斌被旅客誉为“铁路的活雷锋”。
在瓢儿屯站的留言簿上,一名叫王全中的旅客这样写道:“从瓢儿屯站工作人员的服务中,我看到雷锋精神在铁路得以发扬光大!”
(资料来源:2012-07-09《人民铁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