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肩负整理一位已故作者的文稿的责任,就要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会选择不发表任何现存的资料,或只对作者去世时已经基本完成的作品破例。初看起来,J.R.R.托尔金未发表的作品似乎就应当照此处理,因为他对自己的作品尤其挑剔苛刻,即便是本书收录的那些比较完整的篇章,倘若不经过进一步的大规模精修润色,他也是做梦都不会允许它们面世的。
但另一方面,我认为他创作的性质与范围把他的故事置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就连那些被他弃用的故事也不例外。《精灵宝钻》当年就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又已知家父有意对它进行改写(尽管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实现),但我认为它绝不应该湮没无闻;而在编辑那一部书时,我虽犹豫了很久,还是自作主张地决定把它作为一部完整、连贯的作品发表,而没有采取考据研究的方式,给出一套依靠评注互相连接起来的零散文稿。实际上,本书各个篇章的基础全然不同,它们合在一起,并不能组成一个整体。本书只不过是一部关于努门诺尔与中洲的文集,各篇的文体、写作意图、完成程度和写作日期(以及我自己对它们的处理)都大相径庭。然而,我支持这些篇章出版的根据,虽然不如支持《精灵宝钻》出版的理由那样强有力,但本质上并无不同。有些人想必是不愿错过这些画面的:米尔寇偕同乌苟立安特从哈尔门提尔山顶俯瞰“雅凡娜闪着微光的田野与草原,众神丰饶的金色麦田”;月亮自西方初次升起,为芬国昐的大队人马投下阴影;狼形的贝伦潜藏在魔苟斯的宝座下;精灵宝钻在幽暗的尼尔多瑞斯森林中骤然大放光芒。而我相信同样的一群人会发现,本书中这些传说的形式固然并不完美,但那些不完美远远不及这样的内容重要:(如今最后一次得闻的)甘道夫之声,在2851年的白道会上揶揄高贵的萨茹曼,或在魔戒大战结束后,于米那斯提力斯讲述他如何安排矮人前去袋底洞,促成了那场著名的聚会;在温雅玛,众水的主宰乌欧牟从大海中耸现身形;在纳国斯隆德,多瑞亚斯的玛布隆“像只野鼠般”藏身在大桥的废墟下;伊熙尔杜挣扎着离开安都因河的泥泞,却死于非命。
这部文集里的很多篇章,都是在详细阐述别处讲得较为简略,或起码有所提及的事件。必须立刻指出的是,本书的很多内容在一部分《魔戒》读者眼中并无价值可言,他们认为中洲的历史架构不是结果,而是途径,不是记叙的目的,而是记叙的风格,他们对进一步探索它本身兴致缺缺,不想知道洛汗马克的骑兵编制如何,对德鲁阿丹森林的野人全然不感兴趣。家父当然不会认为他们有什么不对。他在一封写于1955年3月《魔戒》第三部出版之前的信中说3:
现在我真希望自己没答应过要写附录!因为我觉得,它们要是以删减、压缩过的形式面世,就满足不了任何人——肯定满足不了我。从我收到的(数量骇人听闻的)来信判断,显然也满足不了享受这类内容的人——他们的人数多得惊人。而那些只把本书当作“英雄传奇”来欣赏,把“未加解释的前尘回顾”看作文学效果的一部分的人将会忽视附录,这再正常不过。书当作“英雄传奇”来欣赏,把“未加解释的前尘回顾”看作文学效果的一部分的人将会忽视附录,这再正常不过。
有种趋势是把全套东西当作一种庞大的游戏,这到底是不是好事,我现在一点把握都没有——对我来说肯定不是,我觉得那类东西实在是种要命的诱惑。这么多人会吵着索求纯粹的“信息”或“学识”,我想,这是在褒奖那个基于非常复杂又详细的地理、年代和语言设定的故事带来的奇妙影响。
次年他在一封信中写道4:
……而很多人像你一样索求地图,别的人则不想要地理说明,更想要家系说明;很多人想要精灵语的语法、音韵学和范例;有些人想要格律学和诗体学……音乐家要的是旋律和音乐符号,考古学家要的是瓷器和冶金,植物学家要的是对瑁珑、埃拉诺、妮芙瑞迪尔、阿尔费琳、瑁洛斯和辛贝穆奈更准确的描述,历史学家要的是刚铎的社会与政体结构的更多细节;大众要的则是关于战车民、哈拉德、矮人起源、亡者、贝奥恩一族和(五位)巫师当中的两位失踪者的内容。
但无论对这个问题持何种看法,对有些人——比如我自己——来说,还有比单单发掘有趣细节更大的价值:得知努门诺尔人维安图尔指挥他的船恩图莱西(“归返”),乘着第二纪元600年的春风,驶入灰港;“长身”埃兰迪尔的陵墓被其子伊熙尔杜安设在烽火丘哈利菲瑞恩的山顶;雾气弥漫的黑暗中,霍比特人在雄鹿镇渡口对岸看到的黑骑手是可哈穆尔,多古尔都的戒灵之首;以及,刚铎第十二代国王塔栏农无后一事(这是记载在《魔戒》附录中的史实),与迄今神秘无比的贝如希尔王后的猫有关。
编辑本书的过程是艰难的,最终成果也颇为复杂。每个故事都是“未完”的,差别只在程度的深浅,并且是多种意义上的“未完”,需要用不同的办法来处理。我随后会依次介绍每一篇,在此只想请读者留意若干共同的特点。
“一致性”是最重要的问题,这一点在题为《加拉德瑞尔与凯勒博恩的历史》的篇章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它是一个更大意义上的“未完的传说”——不像《图奥及他前往刚多林的经过》那样是讲到中途戛然而止的故事,也不像《奇瑞安与埃奥尔》那样是一系列片段,而是中洲历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从未得到确定无疑的阐释,书面定稿就更是无处可寻。因此,把有关这个主题的未发表的记述以及记述的提纲收录进来,就立刻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不能把历史当作固定、独立存在,由作者(通过翻译者与编辑者这样的“化身”)“报道”出来的现实接受,而要把它看成作者头脑中不断成长、变化的概念。作者在亲自对作品进行了细致的批判与比较之后,已不再出版自己的作品,如此一来,他未发表文稿中包含的有关中洲的进一步知识,常常与已经“知晓”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纳入现有体系的新元素对这个虚构世界本身的历史所作的贡献,往往比不上对它的建构历史所作的贡献。在本书中,我从一开始就接受了这种必然的结果。除了命名术语的演变(如果保留手稿中的形式,就会导致不成比例的混淆或不成比例的澄清篇幅)这类细枝末节,我不曾为了与已经出版的作品保持一致而作出任何改动,而是从头到尾提请读者注意这些冲突和偏差。因此,“未完的传说”在这个方面与《精灵宝钻》有本质上的不同。《精灵宝钻》主要(但并非惟一)的编辑目标是实现书内和书外的统一。除了少数指明的情况,我也确实把《精灵宝钻》的出版形式当作固定的参考标准,级别等同于家父亲自发表的文稿,并没有把选用哪些变体、哪些冲突版本编辑成书时那些数不清的“擅自”决定考虑在内。
本书的内容完全是故事性的(或说明性的)。有关中洲和阿门洲的文稿,我没有收录任何主要涉及哲学或思辨性质的,这类问题偶尔出现时,我也没有深入探讨。我采用了一种方便的简单结构,将文稿分为对应世界前三个纪元的三辑,其中难免会有一定的重叠,例如《加拉德瑞尔与凯勒博恩的历史》一篇中阿姆洛斯的传说及相关讨论。第四辑是附加的,收录的篇章都是概述性的松散杂文,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故事”元素,因此可能要解释一下它们为何会被收在一本题为《未完的传说》的书中。关于德鲁伊甸人的一节当初之所以得到收录,的确要归功于占据了本节一小部分篇幅的故事——《忠诚石像》;而这节促使我引入了有关伊斯塔尔和帕蓝提尔的两节,因为它们(尤其是前者)讲的是很多人已经表示过感兴趣的问题,而本书似乎是阐述现有内容的合适之处。
有些地方的注解固然显得铺天盖地,但读者将会意识到,注解最密集之处(例如《金鸢尾沼地之祸》)与其说是编者之故,不如说是作者之故——后期家父往往以这种方式写作,采用穿插注解的办法,并头驱进多个主题。我在全书中都尽力澄清哪些是编辑内容,哪些不是。由于注解与附录中存在大量原始资料,我认为索引中的页码出处参考最好不要限于正文本身,而要涵盖全书除了导言以外的所有部分。
从始至终,我都假定读者一方相当了解家父已出版的作品(尤其是《魔戒》),若非如此,就会大大增加人们多半已经觉得过多的编辑成分的比重。但我仍为索引中几乎所有的主要条目都撰写了简短的定义说明,希望为读者省掉不断去别处查阅的麻烦。倘若我解释得不确切,或并非有意地含糊不清,那么可以参考罗伯特·福斯特先生的《中洲导读大全》,这本书我经常使用,是一部令人钦佩的著作。
有关《精灵宝钻》的页数出处参考是基于精装版5的;有关《魔戒》的则是基于部名、卷数和章数。
下面我就对各篇章的主要参考文献作出说明。
第一辑
第一篇 图奥及他前往刚多林的经过
家父不止一次说过,第一纪元的故事当中,他最先动笔创作的就是《刚多林的陷落》——没有证据与他的回忆相悖。他在一封写于1964年的信中宣称6,这篇故事他是“在1917年因病离开军队休养期间‘异想天开’”写出来的,另外还有几次,他给出的日期是1916年,或191—917年间。他在一封1944年写给我的信中说7:“我最早动笔写作[精灵宝钻],是在拥挤不堪,又充斥着留声机喧闹的军队棚屋里。”的确,若干行提到刚多林的七个名字的诗歌,就是草草写在一张说明“军营上下级责任”的纸的背面。最早的手稿仍然存留着,写满了两本很小的学校练习本。它用铅笔迅速写就,之后很多部分都用墨水重写过,并且大幅修订过。我母亲以这份文稿为基础,誊写了一份整洁的副本,这显然是1917年的事8;但接下来这个誊本又经过了进一步的大规模修订,修订时间我不能肯定,但很可能是191—920年间,当时家父在牛津任职,参与编纂那时尚未完成的《牛津英语词典》。1920年春天,他应邀在大学(埃克塞特)的散文俱乐部朗读一篇文章;他朗读的就是《刚多林的陷落》。他打算讲的内容是对这篇“散文”的介绍,仍有笔记留存下来,其中他为未能写出一篇评述文而致歉,接着写道:“因此我必须朗读一篇已经写好的东西,绝望之下,我求助于这个‘故事’。当然,它从没见过天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一整套发生在我自己想象出来的‘精灵故乡’9里的事件已经在我脑海中成熟起来(更确切地说,是构造出来)。我已经草草写下了一些篇章……这个故事并不是其中最好的,但它是迄今惟一一篇修订过的,尽管修订得还很不够,它仍是惟一一篇我敢朗读出来的。”
“图奥与刚多林的流亡者”的故事(在早期手稿里题为《刚多林的陷落》)多年以来都不曾改动,不过家父在某个阶段——很可能是1926至1930年间——写过这个故事的缩略版本,打算用作《精灵宝钻》的一部分[顺便一提,“精灵宝钻”这个标题是他在1938年2月20日写给《观察家报》(The Observer)的信中首次提到的];这个缩略版本后来又经过了改动,以求与书中其他部分里变更了的构思协调一致。很久以后,他着手撰写一篇彻底改造过的故事,题为《图奥与刚多林的陷落》。它很可能写于1951年,当时《魔戒》已完稿,但出版与否还是个疑问。比起他青年时代写的那版故事,《图奥与刚多林的陷落》在风格和行文上都有深刻的变化,但依然保留了之前那版故事的诸多精要。那一整个传奇故事构成了出版的《精灵宝钻》中简略的第23章,而《图奥与刚多林的陷落》旨在为之提供详尽的叙述。但令人遗憾的是,他只写到图奥和沃隆威抵达最后一道大门、图奥隔着图姆拉登平原得见刚多林,就停了笔。家父为何会放弃,没有任何线索可循。
这篇《图奥与刚多林的陷落》,就是本篇给出的文本。我为了避免混淆,将它改名为《图奥及他前往刚多林的经过》,因为它丝毫没有述及该城的陷落。家父的作品向来包括各种不同版本,这篇也不例外,并且其中很短的一段(图奥和沃隆威接近并渡过西瑞安河)还有若干份候选稿,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些无关大局的编辑工作。
因此,这个述及图奥在刚多林的旅居、他与伊缀尔·凯勒布琳达尔的结合、埃雅仁迪尔的出生、迈格林的背叛、城邦的陷落和幸存者的逃离的故事,这个在家父对第一纪元的想象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故事,家父平生写出的完整版本却仅有一个,便是那部创作于青年时代的文稿,这样的事实可谓极不寻常。然而,那部(极其出色的)文稿毫无疑问不适合收入本书。家父当时采用极端仿古的风格写就了它,展现的构思概念不可避免地与《魔戒》和《精灵宝钻》出版稿所描述的世界不同。它和其余最早阶段的神话,即《失落的传说之书》是一体的,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充实的作品,对关注中洲起源的读者来说极其重要,但即便真能发表,也必须使用冗长复杂的研究方式10。
第二篇 胡林子女的故事
在第一纪元的传说里,在所有的故事情节当中,图林·图伦拔的传奇的发展在某些方面是最纠结、最复杂的。它像《图奥与刚多林的陷落》那个故事一样,可以追溯到创作之初,并且在一篇早期的散文故事里就存在了(即《失落的传说》之一),还有一首未完成的头韵体长诗。然而,家父虽然在后期图奥的“长版本”上进展甚微,但在后期图林的“长版本”上大大接近了完稿。这个长版本被称为《纳恩·伊·希因·胡林》11,也就是本书发表的文稿。
然而在这部长篇《纳恩》当中,各部分故事距离完善或定稿形式的程度大相径庭。末尾一节(从“图林返回多尔罗明”到“图林之死”)只经过了微末的编辑改动,而开头一节(到“图林在多瑞亚斯”结束)的原稿既简略又不连贯,需要大量的修订和甄选,某些部分还需要轻度的压缩。但故事的中间一节(图林在匪帮中,小矮人密姆,多尔库阿索尔之地,贝烈格死于图林之手,图林在纳国斯隆德的生活)构成的编辑问题要棘手得多。《纳恩》在这节的完成程度最低,有些地方缩减成了提纲,只记录故事里可能的转折。家父停笔不再写作这篇时,仍在推敲这个部分。《精灵宝钻》中的较短版本则有待《纳恩》最终完成。我在编辑《精灵宝钻》的文本准备出版时,图林故事的这一节有很多都不得不从这批资料里提取出来,它们多种多样,互相关联,堪称非同一般地复杂。
中间这节的第一部分(直到图林开始在阿蒙如兹山上密姆的住所里寄居),我综合现存的资料,设法撰写了一份规模与《纳恩》的其余部分相称的文稿;但从那里开始直到图林在纳国斯隆德陷落之后来到伊芙林泉,我意识到这种尝试是徒劳无益的。《纳恩》在这里的缺口过大,只能用《精灵宝钻》的出版文本来填补;但我在附录里引用了来自计划中那版详尽故事的零散片段。
如果把《纳恩》的第三节(从“图林回到多尔罗明”开始)与《精灵宝钻》对比,会发现许多密切关联的内容,甚至还有一致的措辞。但在第一节中,我把两段详细的内容排除在了本篇正文之外,因为它们与别处出现过,并被收录在《精灵宝钻》出版文本中的内容极为相似,只能说是其变体。各部作品之间这种重叠与联系,可以依靠不同的观点,以不同的方式来解释。家父乐于在不同的尺度上重述故事,但某些部分并不需要在详尽版本中进行扩写,也没有必要为了重写而重写。需要重申的是,当一切都还没有定型,各部分文稿离最终的组织形式还很遥远的时候,可以尝试把同样的内容放在任一版本中。但我们还可以找到不同层次的解释。像图林·图伦拔的传奇这样的传说故事,很久以前就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具体到图林的故事,就是诗人狄哈维尔所写的《纳恩·伊·希因·胡林》——诗歌中的措辞,乃至整个段落(特别是修辞极具力度的时刻,例如图林临死前对自己的剑的致辞),都会被缩写远古时代历史(构思中,《精灵宝钻》就是这样成文的)的后世之人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
第二辑
第一篇 努门诺尔岛国概况
虽然这些来自家父对努门诺尔的介绍的选段不是故事性的,而是介绍性的,但我还是收录了它们,尤其是涉及岛国自然面貌的内容,因为它使阿勒达瑞安与埃仁迪丝的故事更清晰易懂,理所当然地与之相随。这篇介绍肯定在1965年就存在了,很可能就是在那之前不久写的。
我根据一张很小的速写草图重绘了地图,这张草图显然是家父为努门诺尔绘制的惟一一张地图。只有原图上标出的地名或地形才被包括在重绘的地图上。此外,原图在安督尼依湾上标出了另一处港口,位于安督尼依港本身西边不远的地方,港口的名称难以辨认,但几乎可以肯定是“阿尔麦达”(Almaida)。据我所知,这个名称在别处不曾出现。
第二篇 阿勒达瑞安与埃仁迪丝
本书收录的所有篇章当中,以这个故事的完成程度最差,而且某些地方需要的编辑处理程度之深,令我不禁怀疑是否应当收录它。然而在努门诺尔的漫长年代当中流传下来,存于讲述其结局的传说(即《精灵宝钻》“努门诺尔沦亡史”)之前的故事(与档案和史册相对)仅此一个,故事的内容在家父的文稿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此非同小可的重要性使我相信,这部“未完的传说”故事集若真漏掉了它,那才是错误的。
要理解这种编辑处理的必要性,必须作些说明。家父在写作本篇故事时大量使用了“剧情大纲”的模式,对事件的日期一丝不苟,结果这些大纲看起来就像编年史中的年代条目。就本篇的情况而言,这类剧情设定不少于五套,在不同地方的相对完整程度不断改变,而且整体与细节上互不相容的情况也并不少见。但这些剧情设定总有转为纯粹叙事的倾向,尤其在引入小段的直接对话时。在阿勒达瑞安与埃仁迪丝的故事的第五套,也是最新的一套大纲中,叙事元素变得如此明显,以至于文本竟有大约六十页手稿之长。
但是,随着大纲文稿的进展,这个从现在时态的紧凑编年体转为丰富叙事体的过程却是相当缓慢的。我在故事的开头部分重写了很多资料,试图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全文的风格。这种重写完全在于修辞,从不曾改变含义或引入杜撰的情节。
最新的“剧情设定”,也就是本篇主要依据的文本,题为《魔影的端倪:水手妻子的故事,以及牧羊女王的故事》。这份手稿戛然而止,家父为何放弃了它,我无法给出任何笃定的解释。一份写到这里的打字稿于1965年1月完成。还存在一份两页的打字稿,我判断它是这些资料里最新的一篇;它显然是一份文稿的开头(该稿将是整个故事的完成版本)(剧情大纲在这段最稀少)。它题为《“水手的妻子”茵迪丝·伊·奇尔雅莫12:一个古老的努门诺瑞的故事,讲述魔影的最初端倪》。
关于故事后续情节的线索固然稀少,但我在本篇故事末尾尽可能地把它们提供给了读者。
第三篇 埃尔洛斯一脉:努门诺尔诸王
虽然本篇纯然是王朝记录的形式,但我还是收录了它,因为这是一份有关第二纪元历史的重要文件,而与那个纪元有关的大部分现存资料都在本书的正文和评注当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一份整洁的手稿,其中努门诺尔历代国王与女王的生卒年份和在位年份都被大规模修订过了,有时还含糊不清,我尽力给出了最新的设定。文稿引来了若干年代上的小疑问,但也容许《魔戒》附录当中的一些明显错误得到了澄清。
埃尔洛斯一脉最早几代的谱系表取自若干密切相关的谱系表,与努门诺尔继承法律的讨论来自同一时期。次要的名字有些微小的差异,因而Vardilmë也写成Vardilyë,Yávien也写作Yávië。我在表中给出的名称形式是我认为较新的。
第四篇 加拉德瑞尔与凯勒博恩的历史
(不考虑第四辑的话)本书的这一篇有一点与众不同:它没有一份单独的正文,而是一篇编入了引文的论述。这样的处理办法是资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诚如这篇论述文中表明的那样,加拉德瑞尔的历史只能是家父构思演变的历史,在这种情况下,故事的“未完成”性质并不在于哪篇特定的文稿。我给出的只限于家父就这个主题所写的未发表的文稿,没有包括任何对作为创作基础的更大的问题的讨论,因为那意味着要从最初召唤埃尔达前来维林诺的决定(《精灵宝钻》中记述过)开始,考虑维拉与精灵之间的全部关系,以及此外的诸多问题——家父就此写过大量超出本书范围的文稿。
加拉德瑞尔与凯勒博恩的历史与其余的传说和历史——有关洛丝罗瑞恩和西尔凡精灵,有关阿姆洛斯和宁洛德尔,有关凯勒布林博和力量之戒的铸造,有关对抗索隆的战争和努门诺尔人的干预——是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以致不能孤立地处理它,因而本书这篇内容连同它的五段附录堪称囊括了关于中洲第二纪元历史(以及各处不可避免地涉及第三纪元的论述)的全部未发表的资料。《魔戒》附录二给出的“编年史略”中说:“这段时期对中洲的人类来说是黑暗年代,但对努门诺尔来说则是辉煌年代。中洲种种事件的相应记录稀少而又简略,日期也常不明确。”但就连那极少的从“黑暗年代”幸存下来的内容,在家父的斟酌过程中也扩展并改变了。我不曾企图抹平矛盾之处,而是将其展示出来,提请读者注意。
相异的版本其实不必总是作为一个单纯的确定创作优先级的问题来处理。家父作为一位“作者”或“发明者”,在这类问题上并不总能与一位记录漫长年代中(弗罗多在罗瑞恩与加拉德瑞尔相会时,她离开被毁的贝烈瑞安德,向东翻过蓝色山脉已经超过六十个世纪的时间了)不同民族流传下来的古老传说的“记录者”划清界限。“关于它流传着两种说法,不过孰真孰妄惟有那些如今已逝的智者方能分辨。”
家父晚年写了大批关于中洲名称的语源学文稿。在这些十分散漫的随笔里,嵌有大量的历史和传说,但它们辅助了语言学这一主要目的,可以说是顺带引入的,因而需要抽取出来。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本书这一部分大体上由很短的引文组成,同类的详细材料则归到了附录中。
第三辑
第一篇 金鸢尾沼地之祸
这篇故事成文“很迟”——在找不到任何确切日期线索的情况下,我这么说,只意味着它与《奇瑞安与埃奥尔》、《艾森河渡口之战》、《德鲁伊甸人》以及《加拉德瑞尔与凯勒博恩的历史》中那篇摘录的语言学短文一样,都属于家父有关中洲的写作的最后阶段,而不属于《魔戒》出版的时期与出版后的数年。它有两个版本:一份粗略的打字稿(明显是初期的创作),还有一份纳入了很多改动的整洁打字稿,在埃兰都尔敦促伊熙尔杜脱身的地方戛然而止。本篇几乎不需要任何编辑。
第二篇 奇瑞安与埃奥尔,及刚铎与洛汗之谊
我判断,这些文稿片断与《金鸢尾沼地之祸》属于同一时期,当时家父对刚铎和洛汗的早期历史极有兴趣。计划中,它们无疑将是一段翔实历史的片断,详细扩写了《魔戒》附录一给出的简述。本篇资料处于创作的初期,非常混乱,充满了改动,并且中断之后变为潦草的随笔,部分无法辨认。
第三篇 远征埃瑞博
家父在一封写于1964年的信中说13:
当然,《霍比特人》和《魔戒》之间存在着相当多的未曾清楚点明的关联。这些内容大部分已经写成,或列出了故事梗概,但为了精简起见而删掉了。例如,甘道夫那些探索之旅,他与阿拉贡和刚铎之间的关系,咕噜躲进墨瑞亚前的全部动向等等。在甘道夫造访比尔博和随后那场“意外聚会”之前发生了什么,我其实写了一篇甘道夫视角的完整记述。我本想把它安排进一场发生在米那斯提力斯,回顾过去的对话,但我不得不把它删掉,只在附录一里14简述,不过略去了甘道夫应付梭林时遇到的麻烦。
本篇给出的便是这份甘道夫的自述。我在故事的附录中介绍了复杂的文稿状况,还给出了摘自早期版本的大量片段。
第四篇 搜寻魔戒
第三纪元3018年的种种事件可以从《魔戒》附录二“编年史略”及甘道夫和旁人在埃尔隆德会议上所作的汇报得知,此外还有大量文稿涉及这些事件,这些文稿显然就是前面引述的信件里提到的“故事梗概”。我给它们取了《搜寻魔戒》这个标题。这些手稿本身固然十分令人迷惑,但还不算异乎寻常。这里不妨提一下它们的写作日期问题(因为我相信,它们连同本篇作为第三段情节给出的《关于甘道夫、萨茹曼和夏尔》的文稿,全是来自同一个时期)。它们写于《魔戒》出版以后,因为文中存在对刊印文本的页数参考,但某些事件它们给出的日期不同于《魔戒》附录二“编年史略”中的日期。对此的解释显然是:它们写于《魔戒》第一部出版之后,但在包含附录的第三部出版之前。
第五篇 艾森河渡口之战
本篇连同文后附录中提供的洛希尔人军事组织介绍和艾森加德历史,与其余后期的严格历史分析文稿同属一类。文本方面的困难相对极小,只在最明显的意义上是“未完”。
第四辑
第一篇 德鲁伊甸人
关于阿诺瑞恩的德鲁阿丹森林里的野人和通往黑蛮祠的路上的菩科尔人像,家父晚年阐明了大量新的内容。此处给出的文稿介绍了第一纪元在贝烈瑞安德的德鲁伊甸人,包括《忠诚石像》这个故事。这份文稿选自一篇未完成的松散长文,主要讨论中洲各种语言之间的联系。读者将会看到,德鲁伊甸人本来要被重新纳入早期那些纪元的历史,而出版的《精灵宝钻》里,必然找不到与此有关的蛛丝马迹。
第二篇 伊斯塔尔
《魔戒》被接受准备出版之后不久,就有这样的建议:第三部书后应附上索引。家父似乎在前两部已经出版之后,于1954年夏天开始编写这份索引。他在一封写于1956年的信15中提到了此事:“我要编写一份名称索引,这份索引通过语源学的解释,还要提供相当大的一批精灵语词汇。……我为此工作了数月,编写了前两部的索引(这是第三部耽延的主要原因),直到情况明朗起来:篇幅和花费是灾难性的。”
结果,直到1966年的第二版,《魔戒》才有了索引,但家父当初的粗略草稿得以存留。我借鉴那份草稿拟出了《精灵宝钻》的索引方案:对名称进行翻译,附以简短的解释说明。此外,《精灵宝钻》的索引以及本书的索引中,有些翻译和一些“定义”的措辞也借鉴了那份草稿。本书这篇开头的《漫谈伊斯塔尔》同样来自那份草稿——这个条目在长度上完全不符合当初索引的特色,然而倒是符合家父惯常写作的特色。
对本篇的其余引文,我只要能够提供,就直接在正文中给出了关于写作日期的推测。
第三篇 帕蓝提尔
家父为了准备《魔戒》第二版(1966年),曾对《双塔殊途》卷三第二章“帕蓝提尔”(精装三卷版16)里的一段进行了大量修订,在《王者归来》卷五第七章“德内梭尔的火葬堆”中还有一些关系到同一个问题的改动,不过这些修订直到修订版第二刷(1967年)才收入正文。本书的这一篇取自与那次修订相关的帕蓝提尔文稿,我所做的仅仅是把它们整合为一篇连续的短文。
中洲地图
我最初打算在本书中收入《魔戒》附带的地图,在上面加标更多的名称,但再三考虑之后,我觉得最好还是复制我的地图原稿,借机弥补一些较小的缺憾(重大缺憾就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了)。因此,我采用大一半的比例(即新地图绘出来比旧地图的出版尺寸大一半),十分精确地重绘了它。地图展示的地区小了一些,但缺失的地点只有乌姆巴尔港口和佛洛赫尔海岬17。如此一来就可以采用另一种更大的字体标注,大大增加了清晰度。
地图囊括了全部出现在本书中,但没有出现在《魔戒》中的比较重要的地名,例如泷德戴尔、德鲁怀斯伊阿乌、埃蒂尔泷德、双河套、灰响水。地图中还包括了另外一些本可或本应标在旧版地图上的地名,例如哈尔能河、卡尔能河、安努米那斯、东伏尔德、西伏尔德、安格玛山脉。地图还补上了卡多蓝和阿塞丹,修正了只标出鲁道尔的错误。我在遥远的西北部海岸附近标出了小岛希姆凌,它曾出现在家父的一份示意图18和我自己的第一份草图上。“希姆凌”是“希姆凛”(《精灵宝钻》中,费艾诺之子迈兹洛斯在这座大山丘上修建了要塞堡垒)的早期拼法。显而易见的是,希姆凛的山顶突出在淹没了贝烈瑞安德的海面之上,虽然没有任何地方提到这个事实19。在该岛西边一段距离开外,有个大一些的岛名为托尔浮阴,它肯定是陶尔-努-浮阴地势最高的部分。我通常(但不是一概如此)倾向于使用辛达语名称(倘若已知),但译名若是十分常见,我一般也会给出译名。值得注意的是,“北荒地”标注在我的地图原稿顶部,看来可以肯定是打算用作“佛洛德地区”20的别名。
虽然连接阿尔诺和刚铎的大道在埃多拉斯和艾森河渡口之间的部分是推测出来的(泷德戴尔和埃蒂尔泷德的具体地点同样也是推测的), ;但我认为最好还是标出它的全程。
最后,我想强调:精确地保留那份我二十五年前仓促绘制的地图的风格和细节(而非命名和标注),并不意味着我坚持认为它的概念或做法是优秀的。家父从未用他亲自绘制的地图来取代它,我已为此遗憾良久。然而现状是,它尽管有着诸多缺陷和怪异之处,但已经成了“正统地图”,家父自己后来也一直以它为准则(同时频繁注意到了它的不妥之处)。我的地图是基于他绘制的各种示意图绘成的,如今那些示意图已经成《魔戒》成文历史的一部分。因此,我认为,既然我本人对此有过一定贡献,那么最好保留我的原版设计,因为它起码尚属忠实地反映了家父构思的结构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