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月(中国文化·古典诗词品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王维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派诗人和画家。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并有“诗佛”之称。其诗清新淡远、自然脱俗,苏轼评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深林人不知,明来相照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竹里馆:在辋川境内,因遍植竹林而闻名。

幽篁:篁指竹林,幽篁指幽深的竹林。

长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简析

王维有“诗佛”之誉,此诗为诗人安隐之作。

“独坐幽篁里”,开篇既言人,又言景,“独”字体现出诗人在幽深竹林中的状态,是孤独而清绝的。在竹林中独坐,诗人“弹琴复长啸”,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复”字照应前句“独”字,不露声色,将诗人所处环境的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

“深林人不知”,与前句相应,在这幽深静谧的竹林之中,除了诗人的声音,别无他人。而末句“明月来相照”笔锋一转,虽然无人相陪,但隐居中有明月做伴,彰显雅趣。诗中未直言写情,但在景色的描述中,幽静的竹林,空灵的明月,以及长啸抚琴的诗人自己,浑然天成,自有神韵。既有“外物不可必”的老庄隐士情怀,也体现出“忘物”的禅意。

背景

此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创作的一首名作,表达了诗人安然淡泊的心灵追求。

名家点评

〔明〕顾璘:一时清兴,适与景会。(《王孟诗评》)

〔清〕黄叔灿:《辋川》诸诗,皆妙绝天成,不涉色相。止录二首(指《鹿柴》及此诗),尤为色籁俱清,读之肺腑若洗。(《唐诗笺注》)

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春山:春日之山。

山鸟:山中之鸟。

时鸣:时指偶尔,时鸣即鸟儿偶尔啼鸣。

春涧:春日的山涧。

简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此诗开篇写静,通过景之静衬托出人之静。“人闲”即诗人悠闲,悠闲地看着桂花细碎的花瓣飘零落地,但“花落”毫无忧伤气息,反而体现出诗人悠闲的状态。至夜晚,山中静谧无声。虽值春日,外头春意繁华,但山中依然是空旷安静的。安静的景象中,诗人安定的心境也显露出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则写动景,月亮升起本是缓慢的,但明朗的月光照映,竟然惊起了山中休息的飞鸟,足见月光之明亮,也使山间月亮有了动感。鸟儿各自飞起落下,偶尔一两声清脆的鸣叫在山涧中响起,山涧仿佛也有了生命力。“春山”“春涧”,美丽而富有生命力的春日画卷徐徐展开,作者以动衬静,更显山中时日的平和幽静。山中虽空,却不孤寂,有升起之月,有啼鸣之鸟,可见作者心中细腻的情思和安逸的追求。

背景

此诗为王维青年时期游历时的名作,为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描绘出了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

名家点评

〔清〕黄叔灿: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唐诗笺注》)

〔清〕沈德潜:诸咏声息臭味,迥出常格之外,任后人模仿不到,其故难知。(《唐诗别裁》)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暝:天色将晚的时候。

空山:形容山之幽静。

竹喧:从竹林中传来的喧笑声。

浣女:洗衣的女子。

随意:任凭。

歇:凋谢,消失。

王孙:贵族子弟,这里指诗人自己。

简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诗歌描绘了秋天傍晚山中幽美景色及恬静的生活情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两句紧扣题意,写一场秋雨过后,万物为之一新,山间显得更加幽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山间夜晚的景色。雨后月出,光辉照耀松林之间;石上泉流,似乐声一般美妙。诗人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由景及人,景人合一。“竹喧”一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少女的欢声笑语给空山增添了生机。“莲动”一句,荷叶向两边披拂,渔舟顺流而下,亦以荷动舟行反衬山间之幽静。“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反用《楚辞·招隐士》的典故,以一个“留”字呼应开篇,表达隐居空山的愿望。

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对高洁理想境界的追求。

名家点评

〔清〕章燮:此诗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最为难学。后生不知其难,往往妄步,遂成浅俗。(《唐诗三百首注疏》)

〔清〕吴乔:右丞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极是天真大雅。(《围炉诗话》)

〔清〕张谦宜:“空山”两句,起法高洁,带得通篇俱好。(《斋诗谈》)

松风吹解带,山照弹琴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释

酬:酬答,指作诗回应。

张少府:诗人好友张九龄,少府为其官职。

长策:长久有效的策略、谋划。

解带:解开衣带。

穷通:穷困和亨通。

入浦:诗中指歌声传入渔浦。

简析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诗人首句直抒胸臆,传达出不愿俗事缠身,渴望自由宁静的精神追求。“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诗人回想前半生的仕途,常常怀才不遇,未有显赫功绩,谦称没有治国良策,内心只向往山居生活。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山林之中静谧幽深,从松林吹来的微风散开了诗人的衣带,山间朗月照亮了诗人弹琴的身影,诗人的内心与自然风光极为契和,颇有自在潇洒的隐士姿态。“君问穷通理”,好友问及世上穷困亨达的规律,诗人答以“渔歌入浦深”,俗人追求的穷困亨达都是俗世一尘,诗人情愿做个江边放歌的渔翁,快意闲适,何必困于俗世,苟且一生?诗人以隐逸为求,展现出不恋名利、清高自洁的人生态度。

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王维与友人张九龄的酬和诗作,描述了隐居生活的安逸和闲适,表达出诗人不求名利、向往山林的追求和志趣。

名家点评

〔清〕焦袁熹:“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无一毫作伪,无一毫诡秘。(《此木轩论诗汇编》)

〔清〕沈德潜:王右丞“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从“解带”“弹琴”宕出远神也。结意以不答答之。(《唐诗别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