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月(中国文化·古典诗词品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情景妙合,意与境浑,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更吹羌笛关山,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一)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释

烽火:古时发生战争时,在台上点燃干柴或草苇示警,称为“烽火”。

海风:即青海湖吹来的风。

羌笛:羌族乐器,乐声高亢悲凉。关山月:为乐府旧曲,诉离别之情。无那:无奈。

金闺:华丽的女子闺房。

简析

“烽火城西百尺楼”,诗句开篇言战争兴起,城西瞭望的高台上燃起了烽火,象征着外敌的入侵和战争的开始。“黄昏独上海风秋”,夕阳西下,戍守边关的士兵登上高台,从青海湖吹来微咸的风,思亲之情随着瑟瑟秋风任意翻腾。“更吹羌笛关山月”,用羌笛吹响关山月的旧曲,笛声呜咽,更加深了思乡之情。“无那金闺万里愁”,身处闺阁的女子牵挂着万里之外的亲人,“更吹”渲染情感之浓烈,而“无那”的转折则使这份离愁显得更加深切动人。边塞苍凉的氛围中蕴含着边关士兵真切的思乡之情,以异地闺阁的思念相衬,情意深长,留有余味。

背景

诗人王昌龄借乐府旧题《从军行》,通过对边塞、金闺两个地点的刻画,表达了边塞军士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名家点评

〔清〕陆时雍:因边城闻笛而代为金闺之愁耳。言己之愁已不堪,而闺中之愁更将奈何?(《唐诗镜》)

〔清〕李瑛: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无以慰闺中思己,正深于思家也。(《诗法易简录》)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注释

芙蓉楼:南方名胜,在今江苏镇江。

辛渐:诗人的好友。

丹阳:地名,在今江苏镇江。

楚云:湖南及镇江皆旧属楚地,楚云即楚地之云。

寂寂:无声的样子。

简析

“丹阳城南秋海阴”,开篇写送别之景,诗人与好友在高楼话别,远远望去丹阳城的南边丛云密布,秋雨未落,乌云像海潮般聚集翻涌,有深沉壮阔之感。“丹阳城北楚云深”,转头望向城北,楚地的上空云深雾重,迷离朦胧,亦是写阴云天色,通过云之深沉,烘托出压抑哀伤的气氛。在阴沉的天气里送别,诗人与好友的心情更添几分忧伤。

“高楼送客不能醉”,登楼远望,依依惜别之际,诗人与好友借酒消愁,希望在酒中减去一些哀伤。虽是筵席,但诗人太落寞了,以致席间全无欢乐的场面,而是欲醉不能,将别离之伤写得更加情意深重。“寂寂寒江明月心”,尾句寓情于景,秋季的萧瑟里寒江无声奔流,而诗人对友人的情谊也是不言自明,像是皎洁的明月一般,澄澈高洁。在诗人的描述中,情、景达到了完美的融合,情感真挚动人。

背景

此诗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两首组诗中的一首,为诗人被贬江宁后,送别友人所作。

名家点评

〔清〕王士禛:唐人多送别妙作。少伯诸送别诗,俱情极深,味极永,调极高,悠悠不尽,使人无限留连。(《唐人万首绝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