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甲与战舰武乱星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2章 36.战后总结

结束了战后总结,不出意外地,高权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无特性的同学身上。

“如果不是你们来的太慢,我们会被打时间差吗!”——他是这么说的。有特性的同学们多半深以为然,只有杨赛尔对他们不屑一顾:

“我说,你们班这个高权,可是有点名不副实。”

回到教室后,杨赛尔偷偷跟他叨咕:

“以前一直听说他的大名,还以为是个挺厉害的角色,没想到根本就是没脑子。”

李乾坤对她笑了笑:

“有脑子那就不是高权了。”

实际上,高权的带队风格跟程剑宇几乎完全一样:就是带队冲锋,只不过高权多了一个“统率”的特性,可以增强队友而已。

按理来说,比较适合高权的作战体系应该是以他为核心,展开宇宙阵地战,在统率的辅助下,逐一击破敌人。

李乾坤本着团结互助的精神,没有在意之前跟高权的过节,在战后总结上提出这一点,然而却被高权的狗腿子们斥责一番:

“闭嘴吧,就你跑的最慢还好意思说!”

“你个无特性的一边儿呆着去,有你发言的地方吗?”

见到其他同学们冷眼旁观,李乾坤撇了撇嘴,失去了继续说下去的心思,坐回座位上,无所谓地听他们扯皮。

自从修炼了内力之后,他感觉自己好像越来越不在乎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了。很多时候看他们抨击自己没有特性,甚至还感觉有点想笑。

原本这一天都应该用来做战后总结的,然而高权一帮人很快就得出结论:是无特性的同学们太弱了,于是下午竟然还能空出时间去玩了。

由于实机对抗是五周一次,剩下的时间被用来做各种练习,包括各类战术动作和配合。因为对无特性组的不信任,高权将他们分成两队,自由练习。

所以李乾坤这里基本上就是天天训练打靶,偶尔跟杨赛尔练练近战,可惜杨赛尔的近战水平一般,倒是因为特性的缘故,她的远程攻击精准度很高。

杨赛尔的特性叫做“十字”,可以锁定某个目标,在她的视线上会立刻出现相应预判,只要瞄准预判位置,多半就能命中。因此她的步枪可以打得非常远,甚至武器也以带刺刀的105mm加长型狙击枪为主。

因为缺乏实战对象,李乾坤向实战课老师多次提出建议,想搞一套可以设定敌人的人工智能系统,然而尽管两年前学校对此早已提上日程,但实装的话,还需要一些时间。

说白了,对于机甲的教学,其实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一步看一步罢了。

在实机操作之余,李乾坤也没有放弃器械格斗的训练,偶尔也会找闲下来的程剑宇对练。虽然他不是练短矛的,但暑假跟着两位世界级大师的学习,还是让他开阔了不少眼界,帮助程剑宇也提升不少。

可惜自从上一次对决之后,张少琳再也没有来找他对练,甚至平时连正眼都不去瞧他。

而且有时候看见程剑宇在跟李乾坤对练,张少琳还会故意拉走程剑宇,甩给他一个冷眼。

好在那次对决,让李乾坤隐约有了“全校第二人”的声望,许多同学在器械训练课上也会找他来练习,偶尔还有慕名来挑战的,都被李乾坤一一击退,更加坐实了他的名声。

同学们私下的器械排名中,“长剑张少琳”、“双刀李乾坤”已经是渐渐流传开。尽管很多男同学不太乐意,但实际上也已经默认了他俩这一对已经是器械双绝。

这让李乾坤不由得暗自窃喜,虽然还没开始追求张少琳,却已仿佛有一种成双成对的感觉。

而随着《天地》部的练习,配合平时的身法,他对于内力的运用也是越来越纯熟,只是修行时日尚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突破。

家传秘籍确实不一般,事实上,除了力量得到了较高的增长外,其实动作的准确性上也是远远超过其他同学。当初刚萨雷斯半个小时切掉一吨垒球,现在对他来说,估计也不是什么难事。

HIMA的冬季赛即将开赛,刚萨雷斯老师离开了私人宇宙,回去做准备了。藤田老师过几天也要去做巡回指导,恐怕不能继续教他。不过两位老师对他的进步还是赞叹有加,都说李乾坤是他们平生所见进步最快的学生,夸得李乾坤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以刚萨雷斯老师的标准来说,李乾坤现在还是欠缺对敌经验。他现在是技术合格了,但实战少,刚萨雷斯老师建议他也参加一次HIMA来增长见识,不过考虑到学业,李乾坤还是婉拒了他的邀请。

毕竟他还是想开机甲,而不是做一名器械格斗运动员。

说回机甲,尽管李乾坤现在对于机甲操作的熟练度越来越高,但是模拟机里可用的机甲中,缺陷也是很多。

毕竟悟空级是第一代机甲,设计缺陷必不可免。比如悟空的姿态调整还不完善,近战时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的攻击而导致自己姿态不稳,背部喷口分布不合理,开动自稳时要放弃加速等等。

悟能的问题是速度太慢。厚重的装甲导致加速时消耗的武力值也过高,最大加速度也跟悟空没法比。而且缺乏备弹舱是最大的问题,在需要持续火力输出时又后劲不足。

厚装格斗机悟净也面临速度偏低的问题,但是近战交战时,双方的速度都不高,所以倒也还好。悟净机可以说是设计得比较完善的机体了,厚实的装甲在格斗时非常有利,背部喷口的分布也非常合理——其同款改造机“济净”正是因为设计合理,才完全发挥出了驾驶员的实力,从而一战得名,连机甲的名字都被改为充满个人风格的“绿彗星”。

快速支援机悟慧完全就是垃圾设计,为了高速移动的需求,大幅度削减了装甲,导致防御性能严重不足,同款的改造型济慧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其框架设计是沿用了悟净机,估计之后应该都不会再出现同款的改造型了。

而悟性机则比较特殊。由于前面的几台机甲建造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悟性和济性二机实际上是作为试验机开发的。从框架到外设全部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惜悟性机还没开出工厂,就面临框架不稳定的重大缺陷,而其改进型济性也有着很严重的装甲掉落情况,以至于在战斗中造成副驾驶阵亡,机长逃跑的耻辱。

不过从设计角度来说,济性机反而是对机甲建造极为至关重要的一机。设计院在它的身上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实战经验和错误提示,才逐步完善了二代机甲。

可以说,二代机甲基本上就是踩着济性过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