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2009年,尚在网易任职的胡晓、张运彬先生创建了交互设计读书会;2010年,作为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下属的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IXDC(Interaction Design Committee)正式成立;2014年,IXDC发展成为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下有很强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国际体验设计大会(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Design Conference)。读书会成立的第十个年头,IXDC主编的《重新定义用户体验:文化·服务·价值》出版,书中汇集了来自不同行业从事交互与体验设计的精英的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从读书会的自学到出版自己的著作,IXDC的发展历程和如今喜人的成就,看似顺理成章,也水到渠成,背后却也饱含着国内交互、体验以及服务设计领域过去十年来不易的探索和成长过程中的艰辛。
尽管体验设计只是近十年来才成为设计理论和行业界关注的焦点,其实工业产品时代的人机工学在某种意义上就反映了朴素的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思想。1955年著名工业师亨利·得雷福斯(Henry Dreyfuss)就在他的代表著作Design for Human中提出了“为人设计”的理念,并进行了大量的人体测量实验。不得不说,他的工作以及后来更加体系化的人因工程学就是用户体验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先驱性探索。只是由于很多传统的机器或设备往往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通过实体界面的操作,执行相对独立的任务,流程简单,反馈直观,人机交互和用户体验尚未成为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手段。
当信息技术开始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户在由计算、通信、控制和显示等技术支撑的软硬件平台上实现着复杂的多任务操作时,抽象的软件指令逐渐取代了直观的实体界面。但由于不同用户对任务流程和抽象界面的认知差异,使用户体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心理学、社会学乃至管理领域的方法和工具逐渐成为设计决策的重要理论基础,设计师在企业也承担着越来越多元化和更加重要的角色。这样的设计理念的变化也很好地反映在了本书中多学科背景、多元化角色定位的作者群体身上。
从交互设计、用户体验,再到体验设计,以及最近几年备受关注的服务设计,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把行为或任务等非物质内容,包括行为主体和任务目标,作为设计对象,通过对行为路径和实现手段的规划,获得理想的结果和体验。如果说交互设计更多地关注着行为过程的规划,用户体验则强调了用户行为的过程感受。很多时候,用户体验和体验设计被混用,如果有意而为之也未尝不可;值得注意的是,用户体验作为过程感受是一种设计的原则,而体验设计则把经历直接作为设计对象,此时任务的效能性则可能被弱化,过程中的用户体验也成为了经历策划的一部分(相应的理念可以参见2015年本人在TEDx漕河泾的演讲和2016年IXDA教育年会的开幕演讲)。服务作为设计对象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服务其实就是服务提供方在服务接受者的共同参与下在某个特定语境里完成一项或多项任务。服务设计的本质还是活动和行为的设计,服务设计的决策内容依然是参与者、目标、行为路径、场景和手段,这些要素之间的不同连接方式,决定了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这些年来,IXDC秉持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的设计理念,吸引着设计行业各种新生力量,也正因如此,IXDC才一直保持着对行业的重要影响力。
说来也巧,在胡晓和运彬先生发起交互设计读书会的同一时间,我本人发起并共同组织了由香港理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ICI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设计国际会议。ICID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高校和行业开始了解和重视这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也借此平台向社会和行业介绍香港理工大学2007年创办的交互设计专业以及我们培养的研究生。2010年IXDC成立的时候,我有幸加入了这个团队,亲自参与和见证了交互、体验及服务设计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幸认识了和IXDC共同成长的诸多教育界和行业同仁!感谢胡晓、感谢运彬,也祝贺团队里负责本书内容组织和编辑工作的苏菁以及其他团队成员!
辛向阳
博士、教授,IXDC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