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思想评论(第十二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海德格尔的“操劳”(Besorgen)概念

我们都知道,海德格尔熟读《尼各马可伦理学》并深受其影响,这在他的早期著述中尤其明显。《存在与时间》中的“操劳”(Besorgen)这个概念,从很多方面看继承自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差不多就是praxis的译名。有一处,海德格尔在“der besorgende Umgang”后面加上了“(praxis)”(《存在与时间》,第80页)注105。有时,海德格尔混用“操劳”和“实践”(例见《存在与时间》,第406页),虽然按照他的一贯风格,在使用实践这样的传统论理语汇时,往往会给它打上引号,写成“实践”。

海德格尔提出“操劳”这个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纠正近代哲学围绕着物理客体打转的本体论以及与此相应的认识论。海德格尔说,世内存在者首先不是对“世界”的理论认识的对象,而是被使用、被制造的东西等。此在与世内存在者“最切近的交往方式并非一味地进行觉知的认识,而是操作着的、使用着的操劳——操劳有它自己的‘认识’”(《存在与时间》,第67页)。很明显,“操劳有它自己的认识”与“实践有它自己的知”一脉相承。

世内存在者首先作为被操劳的东西映入“认识”的眼帘,所以,只有投入操劳活动、实际参与操劳活动,才可能“认识”这些存在者。用锤子来锤,这种活动顺适于锤子这一特定的存在者;正是这种活动对锤子有最恰当的了解,从而揭示出锤子之本来所是,揭示出锤子的存在(Sein)或“真的自在”。在操劳过程中,物事被加工、改善、粉碎,而正是在这些过程中,物事才“是”它本身、才“存在”。

这样的存在者不是纯粹的物,而是用具器物(Zeug)。世内存在者首先以用具的方式照面,我们首先与之打交道的是文具、缝纫用具、加工用具、交通工具、测量器具。海德格尔把以这种方式照面的存在者称作“上手事物”(das Zuhandene)。用具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通过这种“何所用”,一样用具连到另一样用具那里,这是所称的用具的整体性。同样,通过“何所用”,用具首先映现出来的品质是有用、有益、合用、方便等。

操劳活动有它自己的知,但这是对操劳活动整体上的知,而不是对工具本身、材料本身的知。换言之,这不是对工具、材料等的客体化的知,而是就它们与此在相关联的原始情形的知。

操劳过程会出现某些障碍,例如工具坏了、材料不适用等,这时候用具本身、材料本身变得触目了:它们不再融合在操劳活动中,然而它们仍然摆在那里。这种脱离了操劳活动而仍然摆在那里的世内存在者,是一些“现成之物”(das Vorhandene)。

现成存在仍然和用具的上手状态联系在一起,还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物”(das Ding)。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关于“物”没有说很多;大体上,物是脱离了具体情境的摆在哪里都行的物事,是与理论静观相对应的物事。后来,海德格尔在完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物”这个词;而《存在与时间》里所说的“物”,海德格尔后来倾向于用“客体”或“对象”(Gegenstand)来指称。

前面说,在今人的观念里,实践通常被理解为受到理论的指导、用来实施理论或理想。依照这种观念,仿佛实践没有自己的知,如果没有理论指导,实践就是盲目的。而在海德格尔那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完全不是这样。实践和理论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一个是行动而另一个是[理论]考察。[理论]考察原也是一种操劳,实践则原有它自己的认识。因此,操劳活动或曰实践活动并不因为自己盲目而需要运用理论知识。海德格尔还特别加上说:虽然理论活动的眼光不同于操劳活动的眼光[寻视],但它并不因此就是无规则的,它在方法中为自己造就规范。我们看到,在这一点上海德格尔的总体思路差不多是亚里士多德的翻版:理论和实践并非一个是知、一个是行;理论和实践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各有自己的知。

当然,海德格尔的“操劳”和亚里士多德的“实践”也有明显的区别。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海德格尔的想法与今天流行的观念一致,不区分实践与制造。上文提到,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实践的目的在于其自身,而制造的目的在于制造活动之外。而在海德格尔那里看不到类似的区别;说到目的,操劳的“何所用”归根到底是为此在所用,归根到底要回到此在这个“真正的、唯一的为何之故”(《存在与时间》,第99页)。

与此相关的另一重区别在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活动看来都与人相关、与社会—政治相关,而海德格尔的操劳活动主要涉及的是“世内存在者”。在Besorgen中也有人,但他只是作为操劳者和操劳目的之所归的此在。但这样一来,Besorgen就不大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实践”,倒更像其所说的“制造”。《存在与时间》中也谈到与人打交道时的操心,海德格尔命名为“Fürsorge”(操持);不过,在世分析的重点始终落在“操劳”上。

当然,操劳与实践还有更深刻的区别。依海德格尔,此在在操劳之际失落自身于非本真生存,只有通过畏才能回到自身;而这会是亚里士多德无法理解的,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和完善自身。不过,这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