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语词的产生
新语词的产生是一种词汇现象。词汇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有生命力的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在不断地形成新语词。自古以来人们所运用的语词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很多新语词应运而生。新语词是语言变化的集中体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社会变化的记录仪,它能迅速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语言的发展变化,记录社会上出现的新概念、新事物,反映人们心理、观念上的新变化,是人们认识社会、理解社会的窗口。我国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新语词产生,例如,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涅槃”“夜叉”“刹那”等语词出现了;随着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苜蓿”“葡萄”“狮子”等语词出现了;而“太监”“姨太太”等语词随着其所代表的人群的消失,在现实生活中也就消失了。凡是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或中外交流活跃的时期,也是新语词产生最快最多的时期。
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快速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语言生活也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成了造词专家,新词不断登场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新语词的产生呈现出井喷的态势。本书解读的新语词就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北京地区出现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新语词。
改革开放初期,“大款、下海、下岗、酒吧”等语词应运而生;随着房地产升温,出现了“楼盘、经适房”等语词;电脑普及以来,“网络、网虫、截屏、博客、下载”等与电脑相关的语词大量涌现;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催生了一批新语词,如“动车、高铁、智能手机、3D电影、绿色食品”等;还有些新语词体现了人们的新思想、新观念,如“正能量、扶贫、支教”等。据统计,近年来每年大约产生新语词近千条,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这些新语词常常是发源于网络,逐渐进入口语,然后出现在书面语之中,有些还被收入了词典。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从2006年以来连续举办“汉语盘点”活动,评选每年的年度流行语、年度新语词、年度字词,可以说新语词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很自然地就成为新语词的发源地、发布地或集散地。北京的新语词更容易被各地人民所接受,更容易成为流行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