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不都是新闻
在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中有一篇题为《羊年第一“羔”》的参评稿。说的是1991年,农历羊年的正月初一,天津妇产科医院里接生了第一个孩子。记者为写此稿不辞辛苦,半夜守在产房,终得此“现场新闻”。这篇稿未得奖。
我们许多记者爱抓“第一”“之最”之类的稿,但是第一并不都是新闻,所以就会出现貌似新闻其实不是新闻的稿子,就像围棋中的假眼,新手常见眼就以为是活棋,其实并没有活。新闻是信息,但信息并不都是新闻。构成新闻的信息必须是:(1)新发生的;(2)读者不知道的;(3)读者想知道的。新闻的价值决定于读者接受反响的程度,正如美学要讲接受美学一样。你构思如何巧,采访如何辛苦,读者反应木然,还是无用。1937年卢沟桥中国军队向侵略者打出反抗的第一枪,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1949年天安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些“第一”是重大新闻。春天农民盼雨,第一场春雨是新闻;一个大钢厂投产,第一炉钢是新闻。它虽不是多么重大,但总是与人民有关的事。生活总在不断地旧去新来,死生交替,无数个第一在时时日日地产生。许多局部的链节接在全局的链条之中。如果要找第一,每一个链节上都有其首端可寻。记者的目光应该到全局中找第一,在时间的长河段中,在空间的某一大方位中找第一。这种第一应该是社会纵向或横向的坐标点(尽管这点有轻重大小之分),这样才能够成为新闻。
那么这新年第一婴的信息真的就无人想知道吗?有,如他的亲人、家属、朋友,但面太小,构不成社会新闻,充其量也是闲谈材料,因为生孩子是平平常常每天都发生的事,每年正月初一也必定会有婴儿降生,这“羊年第一‘羔’”也无其他独特之处可告诉读者。另外,记者决不可把精力放在这样守株待兔式的采访上,循此方式,明年后年还可不断地写:牛年第一“犊”、马年第一“驹”、狗年第一“崽”……这种你不写读者也完全可以知道的信息。记者要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捕捉社会变革的坐标点上或广大读者感兴趣的聚焦点上。
另外,这篇稿用墨重点是在婴儿出生,而不在医务人员的辛苦,和一般写节假日坚守岗位工作的稿不同。文章大半用第二人称,中间部分又突然转用第三人称,前后不一,也不合适。
(1991年10月18日)
附1 羊年第一“羔”
除夕之夜,在人们辞旧迎新欢度新春佳节之际,你——羊年的第一个小“羊羔”,在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产房呱呱坠地。听这响彻津门的爆竹,看那流光溢彩的花炮,一起迎接你的降临,真比欢迎国宾元首,还要热烈、红火!
你应该记住这一时刻:辛未年正月初一零点十五分,你诞生了。可你更应该记住并感谢这些为你接生的白衣天使。除夕之夜,当人们举杯把盏合家欢聚的时候,他们却守护在你的身旁,让你尝到了人世间最初的爱。
你比预产期提前9天就诞生了。你那急促而响亮的第一声啼哭,也许正是想告诉人们,你多么渴望尽早来到这温馨的人间;或许你是要说,你知道你父亲从前一天中午便守候在产房门口,迫切地期盼着你的到来,而你是不忍心让他过久地等待。可我要说,这哭声对你母亲和在场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来说,无疑是新春的第一声问好。
刚刚降临人世间的你,胖乎乎的脸蛋,乌黑的头发,躺在中心妇产科医院产房的热射床上,眯着还不习惯光亮的双眼,不时地晃动着小手和小腿,安详地听从医生对你的身体进行检查。“女孩,体重2950克,身长50厘米,发育正常。”医务人员的报告,使你那因生产极度疲劳的母亲脸上露出了微笑。
孩子的母亲是一位工人,父亲是汽车司机。当记者问到他们喜欢男孩还是女孩时,母亲说:“我无所谓,都喜欢。可奶奶盼的是孙女,因为她一共生了两个儿子,没有女孩。”当父亲的则只是嘿嘿地乐,喜得说不出话来。
真是无巧不成书。当我和医务人员获知你的父母今年同是24岁、也是属羊时,大家异口同声地向你那笑得嘴也合不上的父亲表示衷心的祝贺,这可谓是三羊开泰,大吉大利。
古人以羊为祥,大自然中的羊,给人一种安详、温顺和圣洁的印象,我猜你长大后定是一个温顺而漂亮的姑娘。
(《天津日报》1991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