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与信任、安全及自我价值感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依靠自己自主呼吸。这件事情如果完不成,那么孩子的新生命就无法启动。所以,孩子一生下来被企盼的就是能够大声哭泣,因为哭泣意味着呼吸的出现。
孩子来到这个世上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寻找母乳,他们从现在开始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营养,这样他才能活下来。如何哺乳,用母乳还是用牛乳、用乳房还是用奶瓶,在产妇那里可能只是一个不同的选择,但是对刚出生的婴儿而言,则有重要的不同。
从心理学的视角,孩子的世界观最重要的部分,如信任感、安全感及自我价值感则是在第一年形成的。而且,孩子一出生最重要的关系是与妈妈乳房的关系。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来说,他的视野里还没有母亲,只有喂养他的乳房,那么他与乳房的关系质量则决定着他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以及对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因此,哺乳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第一个关口。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母乳喂养要好于人工喂养,因为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母乳比牛乳更能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营养物质更全面,更能促进孩子的身体成长。而现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母乳喂养也好于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时,婴儿直接和妈妈的乳房接触,柔软的乳房会给到婴儿皮肤上的舒服感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当妈妈用母乳喂养时,婴儿会紧贴在妈妈的胸前,他能够感受到母亲的体温和心跳,这一切都会让他找回他在子宫内那种熟悉的感觉。这种熟悉的感觉也能够给他带来安全感和稳定感。而人工喂养时,硬邦邦的奶瓶、不太柔软的奶嘴和忽冷忽热的奶水都无法提供妈妈的乳房给予婴儿的那种温馨和舒适感。
即使母亲用母乳喂养,也不能保证婴儿从她那里获得充分的信任感、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心理学研究认为,婴儿会把妈妈的乳房分为“好乳房”和“坏乳房”两种。只有“好乳房”才能给婴儿带来信任感、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而“坏乳房”则正好相反,给到婴儿带来的则是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和无价值感。
那么什么是“好乳房”呢?
在婴儿的心目中,那种能够满足自己的喂养需求的乳房就是“好乳房”。也就是说,当婴儿饥饿了,“乳房”能够来,当“乳房”为婴儿提供服务时,足够温暖、慈爱、轻柔,当婴儿吃得心满意足时,“乳房”又能主动地离开。“乳房”就像一个定时的闹钟,只要婴儿感觉到快饥饿时,她就会及时地出现在婴儿的面前。孩子在这样的“乳房”面前会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可以预测的,是安全可靠的,是值得自己信任的。当自己需要的时候,“乳房”就能及时出现,而且带着爱的姿态出现;当婴儿哺乳的需要被满足时,“乳房”又能温柔地走开。婴儿从“好乳房”那里感受到自己是可爱的、重要的、有价值的,在这样的感受里,孩子的价值感就会到来。
而“坏乳房”则是另外一番情形。当婴儿饥饿难忍的时候,“乳房”也不来,而当自己不太饥饿的时候,“乳房”则来了。“乳房”来得既无规则,也不定时,让婴儿没法预测。他可能会觉得这个世界既不安全也不可靠,更不可让他信任。因为孩子最早对环境和自己的感受则来自母亲如何对待自己。如果母亲是温暖的、慈祥的和疼爱的,那么孩子就会觉得环境是可控的、安全的和可信任的,对自己的感觉则是可爱的和有价值的;如果母亲是厌恶的、烦躁的、拒绝的、粗暴的或者是敌意的,那么孩子对环境的感受就是不安全的、不可靠的和不受信任的;他对自己的感受就是不可爱的和没有价值的。
所以,母亲的哺乳对于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小事情。母亲给予孩子的哺乳质量,会决定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与安全感,决定其自我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