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

与自己和解的智慧

刘丹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1892—1971)在1934年写下的祷告词中有一段文字是我非常喜欢的,也是很多人喜欢的:

上帝,

请赐予我平静,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请给予我勇气,

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请赐予我智慧,

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我发现,人们常常有昂扬甚至誓死的勇气一直奋力去改变配偶或者孩子的一些特点,也常常有平静甚至绝望的心态去接受自己的痼疾。但是,却没有区分二者的智慧。

有个妻子,每次遇到大事都强烈期待丈夫出头与人交涉,把事情搞定。在咨询室里,孩子不讲话时,她期待老公把孩子搞定。但是,丈夫却总是如缩头乌龟,要么不讲话,要么百般推诿,抑或直接起身走人。我问她:“我注意到你竭力推动老公去做事情,他根本不动。似乎你的做法一直没有什么效果,可你还是一直这样很辛苦地努力着。你怎么看?”妻子低下头,说:“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这样。”

这个妻子一直在做着两件事:第一件,努力推动丈夫改变,虽然没有效果;第二件,接受自己不改变,允许自己总是做没有效果的事情,却不停下来。

我问妻子:“假如有一位预言家能看透命运,他告诉你,你丈夫在做决定这件事上不会改变了。你会怎样?”妻子一副心有不甘的样子,沉默了一会儿,抬头看着我说:“那我可能会放弃吧。我会让他做点别的事情。”“别的什么事情呢?”我好奇地问。“他陪伴孩子还是非常有耐心的。我会让他多陪孩子学习,多出去运动吧。”当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的丈夫轻轻地吁了一口气,身体似乎也放松了一些。

假如我们知道什么是人生中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就比较容易停下想要去改变的行动,去接受命运的安排。但问题是,我们常常不知道。有时候,我们好像是知道一点,却不愿意相信和接受。比如,我们知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却指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事情发生。

虽然我们不是预言家,无法准确地预言人类的命运和自己的未来,但是我们具有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人类在了解自己的道路上,已经跋涉了几千年,人类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理解关于命运的一些规律。

沈家宏医生精通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学。他通过广泛涉猎的理论、长期的实践总结,发现了影响人成长的一些关键性环节和因素。他说:“我发现了一个人的早年经历和生长的环境对其后来成长的重要性,我沿着这个方向坚持不懈地观察、探索和研究,便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发现。”这些发现,被沈家宏医生命名为“家庭动力学”。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人的早年经历会影响或决定一个人的人生状态。”这个思想与精神分析理论、沟通分析理论、依恋理论以及代际传承理论等都有相似之处。在《原生家庭》一书中,沈家宏在开篇第1章中就简要、生动地介绍了这些对他极具启发的“各家学说”。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本书中更着重从理论阅读和实践总结两方面介绍“个体的出生方式、喂养方式、抚养人、性别、排行、原生家庭成员状况、原生家庭成员的非正常死亡、父母的关系与婚姻状态、家庭文化与信念等因素,并讨论在个体早年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一生发展的”。这些方面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紧密相关,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使读者阅读起来非常轻松,接受起来也很容易。

作者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父母认清在孩子早年的发展中,哪些阶段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从而把握好一些有益因素来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并控制一些不利因素来规避对孩子的伤害”;希望帮助“教师了解学龄前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帮助“咨询师在咨询中去探索一个人早年的成长经历,探索一个人与家庭成员的联结,尤其是与父母的联结”。我相信,这本书一定具有这些意义和功能。

看过这本书后,我的另一个感悟是,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立刻踏上“与自己和解”的旅程。当我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知道,我出生的方式、我被喂养的方式、我的抚养人的特点、我的性别、我的排行、我的原生家庭成员状况、我的原生家庭成员的非正常死亡事件、我的父母的关系与婚姻状态、我的家庭文化与信念等因素,都对我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时,我就开始带着不一样的心情看待我的历史了。我似乎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纠结于我的原生家庭的不完美,我开始怀着敬意与尊重、无奈与释然,试着去放下过往的执念,由此我感到了一丝轻松。这一刻,我比以往更确切地知道,有很多事情,无论我多么不情愿,都是我无法改变的,或者说是很难改变的,我只能接受它。当我开始接受它的时候,我开始转移我的目光,寻找我可以改变的,并迈步向前。

感谢沈家宏的这本心血之作,让我开始学到更多“与自己和解的智慧”。

2018年于清华园C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