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学研究的对象
(一)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美学研究的对象,在西方美学史上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国美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美的本质,美的规律);(2)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和艺术;(4)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关系;(5)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经验;(6)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在这几种看法中,前面五种看法都有一些缺陷。
把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美,它的前提,是存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但是按照我们现在的看法,并不存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美”是“呈于吾心而见诸外物”的审美意象,“美”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所以把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美”在理论上并不妥当。
把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艺术(含文学),一方面失之过窄,一方面又失之过宽。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是审美活动,但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审美活动的领域除了艺术美,还有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技术美。过去一般认为艺术美的领域最大,现在看来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领域也很大。如果说艺术美无所不在,那么自然美和社会美也无所不在。所以把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艺术失之过窄。另一方面,艺术包含许多层面,除了审美的层面(本体的层面),还有知识的层面、物质载体的层面、经济的层面、技术的层面等等。美学只限于研究它的审美的层面。所以把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艺术,又失之过宽。
国内美学界多数人都赞同把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审美活动。我们也赞同这一设定。这个设定反映了这样一种认识: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活动,是人性的一项基本的价值需求。前面提到的“审美关系”和“审美经验”两种设定都可以纳入“审美活动”这个设定。因为“审美关系”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脱离审美活动,“审美关系”就成了一个抽象的、没有任何内容的概念。“审美经验”是侧重从主体心理的角度表述审美活动(即我们平常说的“美感”)。脱离审美活动,“审美经验”的研究可能局限于主体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美学研究就可能变成纯粹的心理学的研究,美学就不再是美学。
既然我们把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审美活动,那么我们这本书的全部内容就是讨论审美活动,主要是讨论两个问题:一、什么是审美活动?二、人为什么需要审美活动?美学领域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内容,都将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展开。
(二)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
刚才说,“什么是审美活动”是我们整本书所要回答的问题,也就是说,读者要读完我们整本书之后才能对这个问题获得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但是,为了使读者对审美活动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我们先在这里对“什么是审美活动”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1.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我国国内学术界曾有人把审美活动等同于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审美活动是人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当然要在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这是毫无疑问的(人类的一切精神活动都要以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为基础),但是不能把审美活动等同于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审美活动是一种精神活动,是对于物质生产活动、实用功利活动的超越,也是对个体生命有限存在的超越。
审美活动并不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吃饭、穿衣等等),而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审美活动使人回到人和世界的最原初的、最直接的、最亲近的生存关系。这种回归,是人的精神需求,是人性的需求。杜夫海纳说:“审美经验揭示了人类与世界的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他需要美,是因为他需要感到他自己存在于世界。”人存在于世界,人和世界是融合在一起的(借用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概念就是“天人合一”)。这是一个充满意味和情趣的世界。这就是海德格尔说的“人诗意地栖居着”。这就是王夫之说的“两间之固有”的“乐”的境界。这也就是陶渊明说的“自然”。但是世俗的、实用功利的世界(陶渊明所谓“尘网”、“樊笼”)遮蔽了这个原初的、充满诗意的、乐的境界。这就使人产生了审美的需求,“因为他需要感到他自己存在于世界”,用陶渊明的话说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通过审美活动,返回“自然”,从而确证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所以说,如果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能确证自己的存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2.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体验活动中,人获得心灵的自由。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体验活动中,“真”、“善”、“美”得到了统一。
在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参加讨论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把审美活动看作是认识活动,因而都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出发来讨论美学问题。这种看法和思维违背了审美活动的本性。审美活动是一种人生体验活动。这种体验活动的对象是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美”(广义的“美”)。这个意象世界是在审美活动中创造出来的,而且它只能在审美活动中存在。这就是“美”与“美感”的同一。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这是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世界,是充满意味和情趣的世界。这就是“美”与“真”的统一。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审美活动是一种人生的体验活动。在这个体验活动中,人的心灵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从而回到人的精神家园。这就是庄子说的“游”的境界。这也就是海德格尔说的“诗意地栖居”的境界。在这个意象世界的体验活动中,“真”、“善”、“美”得到了统一:“美”是意象世界,“真”是存在的本来面目(本然的生活世界),“善”是人生境界的提升。
3.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它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发展,它受人类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任何人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因而他的审美意识必然受到时代、民族、阶级、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教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必然受到物质生产力的水平、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社会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这样,所以审美活动一方面是个体的精神活动,另方面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它要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影响和制约,在每个个人身上,体现为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在整个社会,则体现为不同的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这就是审美活动(美和美感)的社会性、历史性。
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说,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到人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了自己的存在。
以上我们对审美活动做了三点简要的说明。这是一个比较概括的说明。我们在后面的各章中,特别在一、二、三这三章中,将会对审美活动做比较详细的论述。读者读完全书,再返过来看这三点说明,就可以从比较抽象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